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郫县规划

郫县规划


孙炬
阿特金斯中国城市规划咨询事业部高级城市 规划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 士,注册城市规划师。具备城市规划、景观 规划、建筑设计、古建设计多个专业的业务 知识和设计技能。
城市设计应针对城市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展开,如城市结构的演
进、场地特有的自然特征、地域历史和地方文化,从而建立多元
化、多目标的规划框架。而不是利用“五光十色、花TION
郫筒镇建筑高度分区图
郫筒镇建筑密度分区图
74 项目品鉴 新视点
郫筒镇核心区城市设计平面图
郫筒镇核心区城市设计鸟瞰图
结语
对于城市中心片区的城市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把握: 1、前瞻性 城市设计应以对城市未来发展相关问题的论证和预测为基础,并 且应作为城市设计过程中的重头戏,否则“绚烂夺目”的城市愿 景只不过是“设计师”的异想天开。 2、针对性
规划将郫筒镇划分为8个功能片区: 郫筒镇旧城区:以环境整治、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规划为城市综 合商业区; 郫县行政办公区:包括郫县行政中心和商务中心; 北部新区:中部为文化中心、商业中心、文化公园,两侧为综合 区; 体育中心区:为地区级综合体育中心;
NEW VISION APPRECIATION 71
通视空间,建立景观视廊网络,主要有文化商业视廊、会展演艺 视廊、体育望丛视廊、郫花路视廊等。 6、景观界面 滨水景观界面 严格控制沱江河、摸底河、马河、清水河及晨光支渠两侧绿化 带,布置游憩线路和游憩服务设施,形成市民重要的生活游憩空 间系统。 街道景观界面 重点控制规划区内主要大街景观界面,包括:成灌路、围城路、 郫彭—郫温路,形成规划区内城市大型公共设施的展示界面,充 分表现城市由旧到新的变迁。
68 项目品鉴 新视点
NEW VISION APPRECIATION 69
项目概况
2008年3月,阿特金斯应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和成都市郫县人民政 府邀请,参与了成都西部新城郫县片区城市设计咨询竞赛。 郫县位于成都市西北近郊,县城郫筒镇距成都市区仅12公里。郫 县东南与成都市金牛区接壤,西北紧邻都江堰市,郫县犀浦镇、 安靖镇位于成都市绕城高速路以内,与中心城区联系较为紧密。 近年来,郫县进入了一个以提高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 新的发展阶段,一个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本次规划 的目的旨在全面落实“全域成都”的各项要求,论证郫县的总体 定位与城市功能;同时,探索区别于自然增长、盲目蔓延的城市 拓展方式,干预土地空间利用和开发行为,以支持近中期在有关 城市空间发展关键问题上的决策,并指导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规 划好郫县片区的城市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环境优 美、风貌独特、功能合理的高品质城市空间,并为控制性详细规 划修编提供参考。
景观风貌
郫筒镇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图
1、景观风貌分区 将规划区划分为城区公共中心风貌区、现代住宅风貌区、科教文 化风貌区、人文休闲风貌区和现代产业风貌区,形成多元的城市 景观风貌体验系统。
72 项目品鉴 新视点
项目品鉴
aPPRECIaTION
2、城市景观轴线:规划“一横、一纵”二条景观轴线: “一横”:成灌路景观轴线, 重点展现区域交通走廊及其两侧城市 发展带的城市风貌; “一纵”:郫彭—郫温路景观轴线, 为规划区纵向景观轴线,重点 展现规划区纵向景观序列。 3、景观节点 规划五个景观节点,即郫筒镇旧城区、郫县行政办公区、文化商 业中心、体育中心、文化休闲核心区。 4、标志点:规划布置多个景观标志点,多为区域级、城市级标志 性建筑,它们体形独特或有特殊的地域文化象征性,如郫县行政 办公大楼、体育场、演艺中心、望丛祠等 5、景观视廊:在景观标志点之间通过建筑高度控制,留出足够的
总体结构与功能组织 郫筒片区以现有的镇中心为基础,城市空间轴向伸张:旧城区以
郫筒镇规划结构图
发展中将承担以下三大职能: 产业服务中心:依托高新西区和现代工业港的产业基础,整合利
北布置文化中心与商业中心,其两侧布置综合区,构建北部新 区。旧城东侧布置行政中心、商务中心,西侧布置体育中心。大 型城市公共设施之间以沱江河、晨光支渠滨水绿带穿插,形成 “单中心→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形态,实现均好的发展目标。
西部城区发展格局分析
从西部新城内部竞合格局看郫县的定位。五个地区之间的产业经 济、城市功能和资源要素的整合和协作,是西部新城发展的关键 因素。首先从金牛、青羊、温江、新都四个区县的区位来看,与 郫县同处成都西部地区,存在地域上的竞争性,郫县必须实现与 其他四个区县的错位发展,以及产业、功能上的互补合作。从各 区县的规划发展目标看,四个区县的发展方向基本已经实现错 位,且较为全面地补充了成都的城市功能,这对郫县的发展定位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郫县-新都、青羊:新都、青羊是成都西北部除高新西区外工业 重要集聚区,郫县可发展高端产业服务功能,成为西部成都产业 提升的推动器——发展产业支撑服务 郫县-金牛:金牛作为主城商贸区,随中心城区地价的提升,其
文化休闲区:为以望丛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居住综合功能 区; 文教居住区:为文教区、居住综合功能区; 居住区:位于北部新区、体育中心、旧城区外围,为城市集中居 住片区,与城市大型公共设施联系紧密; 清马工业区:位于郫筒组团南部,为现代工业区。
“控制”:城市风貌与形象
对城市空间的控制主要从城市开放空间、景观风貌、高度、密 度、建筑形象五个方面入手。
随着定位的提升,郫县必将面临多种城市功能的发展与完善。因 此应深入研究各种城市空间控制要素的特征,在关注不同城市功 能区自身发展的同时,重视不同城市空间的整体协调,以系统控 制方法控制片区城市空间的总体整体形态、功能分布、交通组
织、景观系统等整体性要素,从而形成由宏观到中观乃至微观的 多维度空间控制体系。
70 项目品鉴 新视点
项目品鉴
aPPRECIaTION
低端业态有向西蔓延之势,郫县需要提升自身消费服务能级和档 次,防止金牛低端业态的侵蚀——发展次市级消费服务 郫县-温江:资源要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温江的宜居环境及大 学城建设聚集了部分高端人才,郫县应形成自身优势,吸引整合 这部分优势资源,以提升产业服务和消费服务水平——进行资源 整合协作
郫筒镇功能分区图
土地利用优化
依据规划结构和功能分区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调整优化,以达到 地块利用完整集约、用地功能集中明确的目的。 旧城区:调整用地结构,提升土地开发利用价值。结合现有用地 情况,规划用地以商业金融用地和商住混合用地为主; 在旧城区东侧布置新行政办公区,使区级行政机关可集中办公。 相邻街坊的办公用地可作为公司商务办公园区; 在旧城北侧,建立新的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东西两侧增加混合 用地,提升产业带动作用,体现规模效应; 在旧城西侧布置体育用地新建复合型的体育中心,包括运动场 馆、体育训练设施、体育公园等,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旧城外围主要道路增加商业金融用地和文化娱乐用地,形成商 业服务环带; 在城市公共中心集群外围布置居住用地; 在片区西北、东北增加集中绿地,延展沱江河、摸底河、马河、 清水河生态景观廊道,完善道路绿化带,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 利用成灌高速公路与清水河之间的狭长用地,将清马工业区西拓 至郫花路。
结论
基于上述竞合格局,以及郫县自身的产业资源、教育资源、文化 资源和生态资源,规划提出郫县的资源互动发展模式,即以生 态、文化为城市发展依托,发挥文化资源的消费黏合效应、利用 高新区和高校外部效应溢出,形成产业区、高校区和商务区三区 的产业服务联动与消费服务联动。 而郫筒镇作为郫县的核心镇将成为西部新城综合中心,它在区域
在不同层次上对城市结构进行疏解
近年来,随着成都的城市扩展模式由“摊大饼”到有机疏散,中 心城要素不断外溢,带动了周边区县城市化发展。西部新城郫县 片区的规划是对成都城市结构进行疏解的重要步骤。在承接中心 区功能外溢的过程中,郫县也要对自身功能结构进行有效的疏 解、整合与组织,实现良性、快速发展。
以多维度的规划控制体系打造复合型城市片区
规划理念
从多种视角审视郫县新城的发展定位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背景下,“全域成 都”总体构想中的重点发展区域,郫县随着沙西线的贯通,IT大道 的建成以及轻轨二号线的即将建设,其区域能级将不再局限于成 都市外围新城,它将在成都、温江、都江堰之中起到重要的枢纽 节点的作用。作为成都战略格局中的重要节点,郫县的发展定位 应该从成都发展多维度需求、多区域层面去分析。
空间符号注解“设计师”的一厢情愿。
3、可操作性
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规划人员应深入研究城市现状 项目组成员名单:
和上位规划,使规划具备可操作性,可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城市开放空间
规划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划分为三个层级,即:区域开放空间、 城区重点开放空间和邻里开放空间。 区域性开放空间策略的目的是将郫县整体开放空间与规划区外的 生态背景、主要水系、绿地系统联通,构建一个极具规模并富于 连贯性的系统。它分隔城市空间,避免各城市建设区块的过分膨 胀,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作为构建城市开放空间 系统的基础。区域性开放空间系统主要沿重要的区域生态廊道和 交通走廊布置。 城区重点开放空间,包括:城市公园和城市大型公共设施广场绿 地等。 邻里开放空间,包括:道路绿化带、高压走廊、集中绿地。
“提升”:发展定位分析
成都城市未来发展趋势认知
从成都城市未来发展格局判定西部的发展需要实现三方面的提 升。 从成都产业发展需求看,成都经济发展阶段已进入创新驱动阶 段,经济的跨越发展需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撑服务, 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服务需要有大的发展,但现状产业结构发展 相对滞后,高端支撑性产业服务功能及公共服务功能亟待提升。 从成都城市功能需求看,近郊区县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发展迅 速,尤其成都西部居住功能的快速发展聚集了较强的消费能力, 但城市消费服务配套功能发展不足,次级消费服务中心缺失,尤 其成都西部现有的城市消费服务功能与人口聚集程度、购买力水 平存在差距。 从成都空间发展需求看,成都的多中心空间发展战略有赖于四大 新城的均衡快速发展,尤其是提升偏离城市重要发展方向的西部 新城的支撑服务功能。而西部成都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支撑点,以 促进产业持续性发展。 因此,成都城市发展需要在产业、城市服务功能、空间布局上进 行调整和突破。打造强大的现代服务业,包括产业服务业、现代 消费服务业、公共服务业,提升成都城市竞争力,是成都下一步 主要发展路径。而西部新城则需要建立新的经济支撑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