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专练1.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亮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 、 B 、 C 。
向试管内各加入 3 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1)把A 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 处加热;(2)把B 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3)把C 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由是 ,根据他的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
(4)填写实验报告:2.为证明某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小红同学把杯口向下使杯子浸没在盛水的盆里,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吗?请简述操作方法和现象:3.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慢慢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 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 ;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 4 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温度上升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从而使白磷燃烧起来 空气中氧气占1/54.小芳同学探究了教科书上实验之后,又设计了如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在空气中燃烧,待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打开C 、D 两处的夹子,想一想,(1)她将看到哪些现象?(2)试分析一下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答案:(1)A 中有水进入,B 中无水进入 (2)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A 瓶中气压减小,有水进入,B 瓶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压几乎不变,不会有水进入(3)AB中均有水进入,A中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得A瓶中气压减小,B中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虽然气压不变,但AB相通,因此AB两瓶中压强相等地,两瓶中均有水进入。
5.小资料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定量研究空气组成时,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N2的密度与分离含氮物质得到N2的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但这并没引起他的注意。
一百多年后,英国科学家雷利对这0.0064g/cm3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几经努力,他终于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懒惰的气体——氩气,从而发现了惰性气体家族。
(1)阅读资料,你有哪些感受?(2)下面是科学家雷利在实验探究中的几个重要步骤,请补充完整:问题与猜想→( )—→分析与结论—→( )(3)某同学在探究空气成分中氧气的含量时,模拟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
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容器内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如图)。
请你与之合作.继续完成该实验的探究。
答案:(1)科学研究中只有本着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才能成功 (2)方案与实验、反思与评价(3)实验及现象:给玻璃管加热,使Cu丝完全变为黑色,停止加热。
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入一支注射器。
观察到活塞停至注射器约20 mL处。
分析:加热时,空气中的氧气与Cu发生反应,使玻璃管内的压强减小,所以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02的体积。
结论:空气并不是一种成分单一的气体,其中O2含量约占总体积的1/5。
反思与评价:在给玻璃管加热过程中,应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注射器,使反应更充分快速。
6.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下列现象,请分析原因:(1)瓶底炸裂:_____________________;(2)瓶壁炸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 集气瓶未放水或沙将燃烧的铁丝靠近集气瓶壁7.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则:(1)这些物质分别是:甲乙丙丁(2)甲与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答案: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木炭碳+氧气——→二氧化碳8.已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固体),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不能。
因为镁消耗了空气中的部分氮气,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同时镁燃烧时速度快、放热多,不利于测定空气的组成9.如图所示,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内,溶液上方充满了氧气,玻璃导管一端插入密闭的容器,另一端经橡胶管与U型管相连,U型管中装有一定量的水,两侧水面相平。
将此装置放在黑暗中24h后,U型管中两侧水面将出现高度差。
(1) U型管中(填“左”或“右”)侧水面将上升;(2) U型管中两侧水面出现高度差的根本原因是:(3)此实验主要验证了绿色植物的作用。
答案:(1)左(2)绿色植物呼吸时消耗瓶中的氧气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又被石灰水吸收,造成瓶中压强下降(3)呼吸10.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慢慢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
答案:白磷开始燃烧,产生大量白烟;4;活塞下压,导致装置里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11、(10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仪器认识: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②。
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2):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字母)A→()→()→d问题分析:(1)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答案: 2KMnO4=== K2MnO4+ MnO2+ O2↑(2分)、3Fe+2 O2===Fe3O4(2分)①试管②量筒、c—b;⑴没有放棉花⑵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水或细砂12、(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实验。
请根据各个实验分析:A B C D(1) A与C比较,设计较严密的是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B与C比较,B实验设计的改进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改进的构想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D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森林或草原发生火灾时,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在火势发展前砍掉树木杂草开出防火道,阻止火势蔓延,就是采取_________的原理。
答案:① C C实验中有白磷在隔绝空气的热水中无法燃烧的对比② B实验中通过给水里的白磷提供氧气使其燃烧,再次进行对比,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③白磷先燃烧,过一会儿红磷也燃烧起来,而石子无法燃烧,可燃物是燃烧的前提条件切断可燃物来灭火。
13、 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请你参与下列有关问题的讨论:(1)下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
这种净水器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同时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作用除去臭味和一些溶解的杂质。
(2)在实验室中要除去天然水中的固体杂质,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在家庭里通常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答案:(1)吸附(2)过滤(3)煮沸14、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结果发现只有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水中的白磷也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对实验加以改进,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没与氧气接触;用导管向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
15、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1)写出编号①、②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若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
(3)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长颈漏斗;②酒精灯(2)A;D;B;D、E(3)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A B C D16、我在实验室准备做粗盐提纯的实验,其中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是A .①③④⑥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④⑤⑥17、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8、实验小组用如右上的装置进行实验。
在理解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你归纳本实验的目的:(不超过20个字)。
答案:(1)略(2)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体积19.下图是几位在实验室操作时的图片,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A20.马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马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 作为制取装置。
你认为A 装置中还缺少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如果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与 装置连接,此时当收集满氧气后,应该如何操作 ? 。
实验结束后,陈超问:“我怎么知道这气体就是氧气?”请你设计实验消除他的疑问: 。
(3)陈超用同时想到在实验室中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得到氧气,试分析此方案是否实用? 。
(4)实验室选用B 和E 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 (答一种),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①试管 ②酒精灯 (2)棉花 424222KMnO K MnO +MnO +O ∆↑ D 先从水槽中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O 2 (3)不行 产生氧气的速度太慢 (4)H 2 Zn +H 2SO 4==ZnSO 4+H 2↑21.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