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12-30 作者:尤喜妹,梁国辉,何冲
摘要: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实现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对科学发展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 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对策
近年来, 因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随之而来的是大城市的生态问题, 它已成为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制约性问题。
城市生态改善应当是全方位的, 通过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来改善城市生态, 不仅是为了景观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通过园林绿地系统的改善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而且要使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既能满足当前居民的需求, 又能满足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需求, 同时, 又不会对城市未来居民的需求构成危害。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 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才可以称得上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新建城市园林绿地的边缘化问题
前些年, 由于重视经济建设而使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未规划保留足够规模的绿化用地, 使得各大中城市在创建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均达不到30%的绿地率, 而若在已建成区开辟新的规模化园林绿地, 其拆迁建设费用过高且难度过大[1]。
各城市往往采用从开发城市边缘转向尚未建成的环城地带进行园林绿地建设。
而我国城市的外围常常具备共有的特点:都市型村庄林立, 通常还有一条围城的垃圾带。
这样新规划的城市园林绿地建成后, 其功能的发挥和管理随着固有的问题也随之突显。
首先, 其功能的发挥要打折扣, 由于绿地建设在城市外围,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入游憩的居民有限, 往往是平日里冷冷清清, 节假日游人密集, 给绿地的维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而居住在建成区腹地的居民日常仍得不到休闲锻炼的理想绿地。
其次, 在城市外围建设的这种类型的园林绿地, 因其负有增加城市绿地率的巨大任务, 一般
面积都较大, 加之周围都市村庄的人员组成流动较为复杂, 城市绿地建成后常常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破坏, 增加维护管理成本, 同时极易成为治安案件的高发地带。
建在围城垃圾带上的绿地往往还有一个共同之处, 就是绿地地表60~70cm 以下是垃圾
填层, 绿地建成3~5年后, 随着水土流失的发生, 埋藏在地表下的垃圾显露, 绿地又面临新一轮的改造, 很难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使本不丰裕的绿化资金捉襟见肘。
1.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对园林生态问题的忽视
园林绿地无疑是城市改善景观的重要手段, 但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首先要遵循园林生态的基本规律[2]。
园林绿地的建设本应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 如果不能遵循基本的生态规律, 这些绿地的建设不但起不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目的, 反而会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新的负担。
如近年来广泛应用引进草种建设的大面积草坪, 每年病虫害大规模发生, 超量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 引起对城市水体、土地、空气的严重污染; 居民区绿化树种单一, 配置不合理, 导致大规模的病虫害发生, 而一般的物业管理部门目前尚无能力防护, 从而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如此引起的投诉已屡见不鲜。
1.3新建城市园林绿地中草坪面积设置过大
近年来, 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流行大草坪, 这本是向国外学习的经验, 适当建一些本无可厚非, 但目前已发展到流行照搬的地步, 几乎新建的城市园林绿地主体均为大草坪, 如此的城市园林绿地使得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大打折扣, 而且几乎所有草坪草种均为国外引进, 其地域适应性千差万别, 病虫害在各地几乎年年都有大规模的发生, 在这种条件下, 现在的草坪每2~3年就需重新改造, 加之草坪草本身根系较浅, 浇水费时费水, 由此造成的浪费已成为园林绿地管理极大的负担。
1.4建成区园林绿地的管理问题
各城市建成区原有大型园林绿地一般都是公园, 因而公园绿地的管理得当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绿地
效益的发挥[3]。
过去公园绿地是国家投资, 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体制正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被打破, 大多数公园走上了自负盈亏的道路, 这样一来, 各公园都采取了一些“自救”措施, 从而对公园绿地管理造成许多不利因素。
如园内游乐设施、绿营项目、营业摊点等日增月加, 使游人休闲散步空间愈显紧张。
种种经营项目摊位增多, 又使得水体得不到及时净化, 异味冲天, 污染环境, 既不利于游人的身心健康, 也影响水上活动的开展。
游乐设施的运转, 摊位的吵杂, 使游人如置身闹市, 类似情况普遍存在于各公园的双休节假日。
1.5居民的环境意识问题
居民环境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维护、管理功能发挥的好坏[4]。
近年来新建公共绿地的园林树木被人为毁坏、损伤, 甚至被盗、被砍伐现象时有发生, 公园内的休闲设施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新建边缘化绿地中表现更为严重。
由于市民环境意识不强, 乱丢果皮纸屑、践踏植物、树木上乱拉乱挂等, 致使居住区内的绿地难以正常生长。
1.6城市园林绿地的肆意侵占
城市园林绿地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带的公共绿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常常被挤占而改变用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道路急需加宽, 一旦城市道路实施改造, 常常是原有的绿化带被挤占、截断, 城区道路绿化带将变得残缺不堪、难以成线。
随着公园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 现存城区中心地带的公园, 几乎都演变为一种模式, 即周围围墙改造成商业用房, 园内建有大量游乐设施项目、经营性商业摊位, 加上管理用房、道路、硬化广场及职工家属房等几乎要挤占原有规划面积的1/2左右, 这样使得这些老公园大部分绿地率已达不到规划时的要求。
更有甚者, 一些特权部门、个人以各种名义占用公共绿地, 随意进行商业性开发, 这在各地并不鲜见。
2实现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城市新建园林绿地要合理规划布局
园林绿地建设不仅要重视城市新区的规划布局, 更要重视结合旧城区改造增加公共绿地面积。
政府可通过加强其他基础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公共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 引导房地产商在社区绿地周围进行大规模的商位楼开发, 从而促使旧城区居民向外围社区转移, 以改革旧城区的居住环境。
2.2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要遵循生态规律
城市园林绿地不仅是城市的外在形象, 更是环境改善的前提, 只有规划建设出符合园林生态学相对稳定的园林生态系统, 才不仅不会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负担, 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不致于遗祸后代。
2.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建设应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在设置上不可过度单一, 应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已进入崇尚个性化的时代, 园林绿地的建设不可照抄照搬, 千篇一律, 而要求不同绿地应具有不同特色, 做到一园一韵, 一街一景, 真正达到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丰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2.4系统内合理调配
随着城市园林绿地规模的不断扩大, 做好系统内调配, 减轻原有公园的经济压力, 逐步恢复其功能成为当务之急。
城市老公园近年来功能改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其沉重的经济负担, 随着城市园林绿地的扩大, 可此从老公园抽调部分人员进入新建绿地的管理岗位, 以提高系统内的劳动生产率, 解决老公园的经济负担, 从而使其有可能恢复到原有功能。
2.5加强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教育, 提高环境认识水平
城市园林绿地是为居民服务的, 只有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 园林绿地的维护管理工作才能顺畅地进行, 这是一项长期不可松懈的素质教育工作, 可以从学校、单位、社会等方方面面给予关注, 形成长期重视的局面将利于城市园林绿地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2.6尊重园林绿地的系统性规划和园林生态合理性布局
在城市建设中应合理规划布局园林绿地, 使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杜绝可有可无、可大可小轻视园林绿地的现象, 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园林绿地行为的发生。
3参考文献
[1] 阿拉坦其其格, 高建民, 刘敏, 等. 浅谈呼和浩特市道路绿地景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华北农学报,2004(S1:164-167.
[2] 张瑞霞, 胡涛. 浅谈草坪植物多样性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作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6:86.
[3] 朱宝娣, 于海鹰, 孙壮, 等. 吉林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98-200.
[4] 李春涛. 试论城市带状绿地的发展与功能[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63-968.
/nonglin/101230/15133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