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表面肌电解读
参考值 / / 2-4 / <0.3 / 30-40 / / / / / / / 20-30 / <0.3 / / / 20-25 / <0.3 / / / 2-4 / <0.3 /
结果:患者前基线、后基线肌电值下降明显,提示盆底肌肉明显松弛; 结果:患者盆底肌肉收缩情况下肌电值明显较低,提示患者盆底肌整体收缩 力下降;
案例分析-脏器脱垂
患者,女性34岁,产后4月,盆底异物感明显,外院检查提示阴道脱垂 3个月治疗后脏器脱垂仍存在,但异物感减轻明显
姓名: 徐某
身高: 160
性别: 女
体重: 75
病历号: 2722378
项目号: 2722378_10
年龄: 34
步骤 描述 步骤 1:前基线(放松60秒)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2:5次快速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3:5次10秒持续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4:60秒持续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5:后基线(60秒放松)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值 12.78 0.12 1.93 0.00 0.61 67.40 22.02 0.27 8.06 0.01 0.78 63.90 25.46 0.71 10.52 0.01 0.59 75.36 21.75 0.50 8.14 0.00 0.27 53.81 5.86 1.04 3.11 0.00 0.22 67.68
sEMG指标
时阈指标:将肌电信号看作时间的函数,用来刻画时间序列信号的振 幅特征;反映运动单位募集数量的变化,代表性指标为平均肌电值( AEMG值),其值与肌肉收缩力相关 频阈指标:对原始数据做FFT变换,据功率谱密度进行不同频段信号 分布情况分析,代表性指标为中位频率值(MF值),其值与肌肉耐疲 劳性相关
值 676.11 0.53 9.26 0.03 3.31 29.98 105.86 1.01 13.02 0.01 0.78 32.03 136.06 0.93 12.33 0.01 0.66 33.19 33.95 0.99 9.78 0.00 0.30 26.34 188.64 0.82 6.58 0.01 1.25 30.78
步骤 描述 步骤 1:前基线(放松60秒)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2:5次快速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3:5次10秒持续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4:60秒持续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5:后基线(60秒放松)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值 14.61 0.58 3.27 0.00 0.32 33.65 248.39 1.02 13.16 0.01 1.08 29.85 266.24 0.81 16.01 0.01 0.88 31.26 138.03 0.81 11.52 0.00 0.59 24.82 6.40 0.98 3.02 0.00 0.26 31.97
姓名: 徐某某 身高: 165 性别: 女 体重: 50 病历号: 3828036 项目号: 3828036_10 年龄: 29
步骤 描述 步骤 1:前基线(放松60秒)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2:5次快速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3:5次10秒持续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4:60秒持续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5:后基线(60秒放松)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参考值 / / 2-4 / <0.3 / 30-40 / / / / / / / 20-30 / <0.3 / / / 20-25 / <0.3 / / / 2-4 / <0.3 /
结果:3月训练后,患者前基线、后基线肌电值提高至接近正常,提示盆底肌功 能改善; 结果:训练后,盆底肌快速收缩接近正常,持续收缩较前改善明显,提示患者 盆底肌整体收缩力改善,耐力训练仍需加强;
参考值 / / 2-4 / <0.3 / 30-40 / / / / / / / 20-30 / <0.3 / / / 20-25 / <0.3 / / / 2-4 / <0.3 /
结果:训练2月后患者前基线、后基线阶段肌电值较前升高,盆底肌肉松弛改善; 结果:训练2月后患者快速收缩达到正常范围,快速持续收缩和持续 60s收缩肌电值改善 明显,提示患者盆底肌爆发力改善,耐力改善,但仍需加强耐力训练;
步骤 描述 步骤 1:前基线(放松60秒)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2:5次快速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3:5次10秒持续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4:60秒持续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5:后基线(60秒放松)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正常的图像;
案例分析-便秘
1、前静息和后静息阶 段肌电值较高 2、肌肉收缩阶段肌电 值整体偏低
案例分析-盆底肌张力低下
前静息和后静息阶段肌电值较低 治疗前分别为1.3/0.6,治疗后为0.9/1.5
案例分析-盆底肌感知下降
案例分析-盆底肌感知下降
案例分析-盆底肌基本正常
案例分析-尿失禁
患者,女性29岁,产后50天,腹压增加时漏尿,自觉阴道异物感,产科检查 阴道前壁轻度膨出 2017-3-31至2017-5-3,1月余治疗后漏尿明显减少,异物感减轻,阴道前壁 膨出未复查
步骤 描述 步骤 1:前基线(放松60秒)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2:5次快速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3:5次10秒持续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4:60秒持续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5:后基线(60秒放松)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参考值 / / 2-4 / <0.3 / 30-40 / / / / / / / 20-30 / <0.3 / / / 20-25 / <0.3 / / / 2-4 / <0.3 /
结果:患者前基线、后基线肌电值高于正常较多,提示盆底肌紧张; 结果:盆底肌快速收缩肌电较高,持续收缩肌电值较低,提示患者盆底肌过 度活跃,但耐力较差;
值 2.09 0.13 0.89 0.00 0.27 56.85 23.41 0.27 4.34 0.00 1.08 47.43 81.85 0.41 3.06 0.00 0.87 54.43 13.48 0.67 2.59 0.00 0.26 34.27 11.73 0.17 0.78 0.00 0.54 49.18
变异系数:是原始数据标准差与原始数据平均数的比,用于比较数据
离散程度大小;离散程度大,提示肌肉收缩时越不稳定 上升/下降时间:提示肌肉反应快慢,与肌肉兴奋性相关
Glazer方案解读
评估内容 60s前基线静息状态(静息张力) 5次快速收缩/每次收缩前放松10s(爆发力) 5次持续收缩和放松/收缩10s,放松10s(快慢肌收缩) 60s耐久收缩(耐疲劳能力) 60s后基线休息状态(静息张力)
案例分析-便秘
患者,男性35岁,腰痛伴便秘1年,前列腺炎病史,偶有腹部不适,排尿困 难伴灼热感,小便次数较多 2017-3-28至2017-5-28,治疗1个半月,便秘症状改善,腰痛缓解,小便次 数减少
姓名: 洪某某 身高: 163 性别: 男 体重: 65 病历号: 3505154 项目号: 3505154_9 年龄: 35
一般患者的坐标为30uV,该患者为200uV
步骤 描述 步骤 1:前基线(放松60秒)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2:5次快速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3:5次10秒持续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4:60秒持续收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步骤 5:后基线(60秒放松)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方差 变异系数 中值频率
值 3.88 0.59 2.02 0.00 0.22 38.18 32.46 0.56 7.02 0.00 0.56 50.60 44.61 1.14 8.22 0.00 0.46 56.79 17.95 2.36 8.14 0.00 0.19 36.40 19.45 0.36 1.89 0.00 0.46 36.85
正常模式的表面肌电检测图像
无症状人群盆底表面肌电正常值(Glazer方案)
快肌异常
快速收缩的最大值尚可,但是典型的单峰变成双峰,下降时间明显延长;
正常的图像;
慢肌异常
兴奋性收缩的最大值减小甚至消失;平台期消失,说明I型肌功能下降;
正常的图像;
耐疲劳性异常
收缩的肌电值快速减小甚至消失;平台期消失;总体平均肌电值明显下降;
模式,也为正常人及伴有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人提供了一种描述表面
肌电的数据库;
sEMG概念
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 表面肌电信号源于大脑运动皮层控制下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生物电活 动,形成于众多外周运动单位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和,生物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