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案-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第六章 B 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一、教学任务分析本章主要内容是气体性质,本节是气体性质部分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旨在探讨描述气体的物理量体积和压强所满足的关系,为之后学习查理定律做好铺垫。

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在初中学习过有关压强的概念、液体的压强、连通器等物理概念,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所必需的前期知识。

通过推注射器的活塞、瓶盖止漏的实验引发学生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作出猜想。

通过DIS实验,对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定量的研究,让学生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主要涉及“如何确保质量一定”、“如何保证温度一定”、“如何测量压强”、“如何测量体积”的方案设计)。

然后使用DIS系统进行实验(先“通用系统”,再“专用系统”),在采集到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要求同学做进一步的交流、反思、改进。

通过小组间、师生间对实验数据的交流、分析、处理,归纳得出一定质量气体等温变化过程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即玻意耳定律。

通过探究实验,认识控制变量、猜测实验与拟合证实、化曲为直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懂得物理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小组实验,增强同组同学之间相互协作能力,通过各小组的交流过程,学会表达与倾听,学会反思与质疑。

最后,学生通过对“沉浮子”工作原理的解析(备用实验),体会气体实验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现“生活→物理→生活”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DIS实验采集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学会利用DIS系统研究气体不同参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实验,分析处理数据,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理解玻意耳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玻意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DIS实验进一步感受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参量内在关系中的作用(2)通过描绘P-V等图像,明白利用图像反映物理规律的方法(3)通过化曲为直,体会研究非线性物理量关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懂得物理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实验,增强与同组同学之间相互协作能力,通过各小组的交流过程,学会表达与倾听,学会反思与质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与难点:对一定质量气体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定量关系的探究四、教学资源(1)计算机、实物投影仪、大屏幕(2)学生用DIS (计算器+压强传感器)实验系统、DIS 专配注射器针筒(3)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五、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活动Ⅰ:学生做推活塞小实验,体验气体压强随体积变小的变化。

活动Ⅱ:教师演示旋紧瓶盖让矿泉水瓶停止漏水的小实验,体验气体压强随体积变大的变化。

两个学生实验具有典型性,前者是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后者是体积增大压强减小;通过情景的创设,为学生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做好铺垫交流Ⅰ: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全班交流,尝试对推活塞和旋紧瓶盖止漏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形成对气体压强随体积变化的初步认识,从中提出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究竟存在什么定量关系的课题,并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活动III :在了解气体状态参量,认识气体压强、体积、温度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的情况下,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间定量关系的问题。

围绕研究主题,对气体压强与体积间可能存在何种定量关系进行猜测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利用DIS 实验系统采集一定质量气体等温变化过程时压强与体积的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再通过全班性的讨论交流,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归纳。

最后得出一定质量气体等温变化遵循的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图象和适用条件。

交流Ⅱ:在通过实验得到一系列数据的基础上,要求各小组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学生交流他们对数据处理所采取的方式,比较各种方式的优劣,要求各小组对其它小组及本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和反思。

3、教学的主要环节第一环节:通过实验引入和学生活动建立气体状态参量的定性关系第二环节: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在变化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第三环节:利用实验探究得到的结果,即玻意耳定律,分析一些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七、教案示例1、复习衔接:教师:之前我们学习了描述气体的状态参量:压强、体积、温度。

物理学的探究不满足于此,我们要还研究这些物理量所满足的关系。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2、实验引入(1)学生实验一:请同学们推活塞,并请两位参与操作的同学介绍他们的感受。

学生:推到后面推不动了。

教师:为什们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学生:封闭在针筒里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2)教师演示实验:请每一位同学作开孔矿泉水瓶漏水实验。

教师: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水逐渐不漏了。

教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如果学生答不出,教师引导:原先水为什么会漏出来呢?说明小孔处,瓶内压强大于瓶外压强,瓶内小孔处压强P上方空气压强+ρgh,说明上方空气压强减小,那为什么上方空气压强会减小呢?)学生:上方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水不会漏出来。

(3)教师的问题:通过上述两个学生实验,同学们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有什么初步的认识?学生回答:V减小,P变大(实验一)。

V变大,P减小(实验二)。

3、实验探究(1)请同学们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条件下,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猜想?学生:P与V成反比关系。

(2)教师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判断其正确与否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实验。

结果: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事实上的学科,科学实验是检验猜想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3)教师提问:如何设计实验(多变量,要控制变量)?进行实验需要哪些仪器?学生:①密封气体的容器、②测量体积的工具、③测量压强的仪器、(3)DIS实验探究a.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组配备一台电脑,特制的针筒,压强传感器b.教师介绍该实验的硬件及软件的使用方法:DISLab6.9→通用软件c.师生共同探讨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问题:学生思考如何在针筒封闭气体的实验中具体保障温度与质量不变?教师提问:改变温度有哪两种方式?学生:做功与热传递。

教师: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那几个环节可能会发生做功与热传递?学生:推拉活塞、手握住注射器气体部分。

教师:能否快速地推拉?学生:不能,温度会变化(做功改变温度)。

此时要缓慢地推,这样哪怕由于做功,气体温度改变了,但可以与外界形成热交换,达到热平衡,从而让气体问题始终等于外界环境温度。

教师提问:手能否握住注射器气体部分?学生:不能,会有热传递改变温度。

教师:明确实验操作“不用手握注射器气体部分”“缓慢移动针筒柱塞”的要领。

d.学生分组实验,采集数据e.教师观察各小组的实验情况,发现其中各种不同的典型3、小组交流实验的结果(1)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各个小组的实验结果(2)教师请多个小组介绍他们是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的a.表格法b.p-V图象法(3)教师:请同学们打开DISLab.6.9专用软件的“质量一定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完成实验,做出P-V图像。

教师提问:请问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成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的回答: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教师的问题:p-V图象确实象是反比例函数,但你能肯定该函数图象就一定是反比例函数吗?大家有什么办法来判断,该函数一定是反比例函数?学生:尝试绘制P-1/V图像(计算机上点击一下)。

教师:请问P-1/V图像是什么样的?学生:正比例函数图像。

教师:这说明P 与V 之间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反比关系。

教师:这种化曲为直的方法是研究非线性物理量关系的一般方法。

4、小结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2211V p V p教师:能够请同学从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进一步理解玻意耳定律?学生:当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减小时,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加,从而导致单位面积上受到的作用力增大,这样气体的压强就会变大。

(备用实验)5、演示实验:“沉浮子”实验教师:让它上它就上(演示)、我让它下它就下(演示)。

请大家尝试课后解释这个现象。

(有两部分气体,瓶子上方气体在瓶子被挤压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笔盖内气体受到液体压力,体积减小,因此排开液体体积减小,收到浮力减小,所以笔盖下沉。

)布置作业(1)问题:展示用表格法处理数据的3个小组的结果,请同学观察其中的异同点。

①数据表格:为什么各组同学的PV 值不完全相同,请同学们作进一步的思考。

②图像:为什么有的P-1/V 图像不过坐标原点?(2)书面作业:略八、板书设计:一、猜想: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反比。

二、实验目的: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注意事项:①不能用手握住注射器气体部分;②推拉活塞要缓慢)二、结论: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P1V1=P2V2(P-V 的函数图像是双曲线,即等温线)九、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