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事行政
一、概念题
1.职位
答:职位,又称岗位,是指由特定的人承担的职务和责任。
职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职位是任务和责任的集合,是人与事有机结合的基本单位。
②职位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
③职位与人是一一匹配。
④职位通常包含一组技能、知识、经验相似的任务。
职位是组织的基本单元,组织的战略、目标与计划最终都要通过职位的功能发挥得到落实,并以职位目标与任务的达成为实现手段。
2.职系
答:职系是指工作性质相同,责任轻重和工作繁简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不同职级的职位系列。
职系是对组织内部职位的横向分类。
一般来说,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办事员职系。
职系是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员工时,从专业性质上进行考核的依据。
3.职组
答:职组是指按工作性质是否相近对职系进行的划分,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集合构成一个职组。
如办事员职系、速记员职系和打字员职系集合到一起构成文书职组。
职组是在职系的基础上对组织内部职位的横向划分,其作用在于方便职位分类。
职组同职系一样也是是录用、晋升、培训公务员时,从工作的业务性质上进行考虑的依据。
4.职类
答:职类,又称职门,是指按工作性质是否相近对职组进行的划分,工作性质大致相近的若干职组系列。
职类是职位分类中最粗略的单位。
如行政执行职类、专门技术职类等。
职
类有利于专业人员的归口管理;易于管理者对工作监督和指导;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5.职级
答:职级是指工作性质,责任轻重,工作繁简难易程度及所需资格条件基本相当的一群职位,是各个职系中不同级别职位的划分。
如把速记员分为一级速记员、二级速记员和三级速记员等。
职级是对组织内部职位的纵向分类,也是政府录用、晋升、培训公务员时,从掌握业务的程度和工作能力进行考虑的依据。
6.职等
答: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而工作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相当,分属于不同职系的职位群。
同一职等的所有职位在工资待遇上相同。
职等的划分,是为了比较不同职系之间职位的关系。
如三级护士和一级内科医生,虽在职级、职系上都不相同,但由于工作强度(责任大小和难易程度)基本相同,因而被划入同一职等中,二者领取的工资报酬也相同。
7.考核
答:考核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的管理权限,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公务员的工作成绩和服务情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察与评价。
考核的内容在各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有考勤和考绩两个方面,其中以考绩为重点。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全面评价每个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为认识奖惩、培训、职务调整等提供依据。
通过考核可以激励公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扎扎实实开展本职工作。
8.考勤
答:考勤是指考察公务员的勤勉程度,主要包括工作积极性、纪律性、责任心和出勤率
等内容。
很多国家在这方面都有严格详细的明文规定,甚至对每个公务员的上、下班及休息时间都有详细记载。
公务员的勤勉程度在许多国家都作为对其进行奖惩的一个依据,因此考勤也就成为考查公务员工作时不可忽视一个的因素。
9.考绩
答:考绩,是考核制的主要内容,是指对公务员的实际工作成绩(即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加以考察和评定。
一般来说,各国对公务员考绩的内容有“人”和“事”两个方面。
人的方面,包括品德、才能、学识、体格等;事的方面,包括工作实际状况和工作成绩大小。
具体来讲,各国对公务员考绩的内容和具体方法不完全一致。
10.奖励
答:奖励是指对成绩优秀的公务员,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的精神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嘉奖。
奖励是对人的某种或某些行为的肯定,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趋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心。
公务员制度中的奖励制,是人事行政中起到激励作用的—种重要机制。
奖励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和晋升。
11.晋升
答:晋升是指公务员职位等级的提升或工资级别的增加。
晋升对公务员是一种最重要的奖励形式,兼有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作用。
因为晋升不仅意味着荣誉的获得、权力和地位的提高,也意味着薪金的增加和待遇的增高。
各国公务员晋升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公平原则。
即公务员晋升的标准与条件应当一致,在晋升中,不应考虑公务员的性别、家庭出身、种族、民族、信仰、政治观点和社会关系等,公务员在晋升中,不得由于上述因素而得到优遇或遭受歧视。
二是择优原则。
就是对公务员的业务能力、技术能力、学识和工作成绩进行
考评,对考评优秀者,优先晋升。
三是资历原则。
就是根据公务员在职服务的经历和服务时间的长短来晋升公务员。
从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一般共有考试晋升制、功绩晋升制、年资晋升制和越级晋升制四种。
12.公务员的义务
答:公务员的义务是指法律对公务员在执行政府公务的过程中,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公务员的义务一般有:①为国、为民竭心服务,将国家和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得损公肥私、损人利己;②忠实于国家和政府;③服从法律、服从上级命令;④严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利益;⑤克尽职守,忠实地完成本职工作,言行谨慎,保持职业尊严;⑥限制或严禁从事经营性和赢利性的兼职活动;⑦严守“政治中立”,在执行公务时,不得因政治因素(如所属政党不同,政治观点不同等)而偏袒某方。
公务员不得接受政治捐款,不得参与或主持具有明显政治倾向性的活动等等。
13.公务员的权利
答:公务员的权利是指法律对公务员在执行政府公务的过程中必须享受的权益的确认和保护。
公务员的权利一般有:①身份保障权利;②获得职业培训的权利;③晋升机会均等的权利;④领取法定工资和合理报酬的权利;⑤辞职的权利;⑥个人信仰自由的权利;⑦享受法定保险福利和社会救济的权利;⑧提出申诉、控告的权利等等。
14.调任
答: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体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
调任是一种公务员交流方式,是公务员队伍的一个“入口”,调入国家行政机关任职的,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
的政治思想水平、工作能力以及相应的资格条件。
考核合格的,应当到行政学院或者其他指定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然后正式任职。
15.辞职
答: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自愿申请辞去现任公务员职务,终止与行政机关任用关系的制度。
辞职是公务员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完全出于公务员本人意愿的自主行为。
公务员辞职,应当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任免机关应在三个月内予以审批,审批期间,申请人不得擅自离职。
国家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国家公务员三至五年的最低服务年限,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不得辞职。
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上任职的国家公务员,不得辞职。
公务员辞职后,不再保留国家公务员的身份。
16.辞退
答:辞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解除与公务员任用关系的制度。
辞退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项法定权利,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法律行为。
只要符合法定事由,行政机关即可按法定程序辞退公务员,而无需征得公务员本人的同意。
辞退国家公务员,由所在机关提出建议,按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审批,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被辞退的国家公务员,不再保留国家公务员的身份。
17.退休
答:退休是指国家公务员达到一定的年龄和工龄,或因病残丧失了工作能力,根据国家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离开工作岗位,由国家给予一定数额的退休金和其他生活保障,予以妥善安置和管理的制度。
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或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且工作年
限满二十年的或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本人提出要求,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18.处分
答:处分是指政府对有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是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国家公务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惩戒的制度。
对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19.轮换
答:轮换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担任领导职务和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有计划地调换职位任职的制度。
国家公务员轮换,是一种组织行为,由任免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有计划地安排实施。
具有以下特点:
①对象的特定性。
轮换的适用对象不是所有的公务员,只有其中“担任领导职务和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
②手段的强制性。
轮换是行政机关对其所属公务员实行的一种单方面管理行为,是通过行政指令性调动来实施的。
③工作的计划性。
行政机关对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工作是“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的。
各级行政机关按照有关规定,要事先考虑好哪些人员需要轮换,怎样轮换,轮换时间的周期性以及如何搞好轮换期间的工作衔接等各项工作。
20.回避
答:回避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在公务员所任职务、所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做出一定的限制,使其避开有关亲属关系和公务的制度。
回避制度主要包括三种: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区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