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答案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答案】(教材书33,35-36,41,46,54-56页)(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系统自然观认为,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统一,但主要是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

自然界不仅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而且还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自然界的演化经历了从混沌到有序,再到新的混沌,再到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历程。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①系统性。

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②复杂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复杂性的、非线性的和随机性的,是复杂性和简单性、生成性和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③演化性。

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非稳定的、演化的,从历时性的维度来讲,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是等价的和同一的,而是非等价的和有差别的,时间是自然界演化的内在尺度。

④广义性。

在研究天然自然系统存在和演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并由此而形成了广义意义上的系统自然观。

(2)人工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它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又遵循其特殊规律,并在总体上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环演化着;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和生态技术,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人工自然观的特征:①主体性。

人工自然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所具有的属人的本质,强调了人在创造人工自然界过程中体现出的本质力量,凸显了人和自然界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②能动性。

人工自然观不仅揭示了人类作为“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所具有的消极地顺从自然界的受动性等特征,强调了他们作为具有自然力和生命力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③价值性。

人工自然观不仅承认天然自然界对人工自然界的价值贡献,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价值诉求,而且通过对其进行批判性反思,力图从忽视自然界的内在价值而只追求人类自身价值,转向自然界内在价值和人类自身价值的认识并重。

(3)生态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自然界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观点。

自然界以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自然界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生态自然观的特征:①体现了地球共同体的特征。

生态系统既然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其目的是为了生命的存活;人是这个共同体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②批判性。

它从生态的角度对于迄今人类的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行为及后果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它强调人类是整个生态自然界系统中的一部分,从而纠正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在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所出现的偏激观念和行为,端正了人类及其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生态位。

③和谐性。

强调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强调人与其它生物的生态位共性,有助于揭示人与其它生物生态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发展的事实,从而论证了人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正当性。

(4)启示: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答案】(教材书74,128页)(1)科学的发展是社会需求等外部动力和科学实验条件及理论论争等内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表现为科学系统外部的社会生产对科学研究的推动和提供条件。

社会生产需要为科学研究指明课题方向并要求应用成果,工业发展也为科学研究提供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

②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理论上的争论,以及理论与科学实验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促进科学理论上的进一步完善。

(2)技术发展的动力:①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任何技术,最早都源于人类的需要。

正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

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

先进的思想文化会推动技术的发展,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制约和阻碍技术的发展,包括影响技术决策、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各方面。

②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于技术实践的全过程。

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包括实现技术目的的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形式。

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它包括为达到技术功能要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应用工具的方式。

③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9世纪中期以后,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向导。

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已成为科学的应用。

尤其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日益形成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

3.试分析科学技术有哪些社会功能?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答案】(教材书67,113页)(1)科学的社会功能:①科学是革命的力量。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

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②科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异化。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成了劳动的对立物,成为协助资本压制工人的手段。

“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劳动的剥削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

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资本招募科学为自己服务,从而不断地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

(2)技术的社会功能:①技术是产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方面,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使人类的关注回到人类自身。

另一方面,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

各种工具机、动力机和制造机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传统零散、小规模的手工工场的生产模式,推动了集中的、大规模的、高协作度的工厂生产模式。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

科技的应用除了提高了生产率,还拓宽了生产资料的利用范围、提高了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和多样性转化。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

科学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

4.请结合当前有关学术腐败的一些现象,谈谈你对科研诚信的认识。

【答案】科研诚信隶属于科技伦理中科学伦理的范畴,是科研工作者应当遵守的伦理与道德规范。

科学伦理是约束科技工作者科研行为的具体原则,是从事研究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学术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和结果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时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是科学共同体成员为保障学术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而约定俗称的基本道德律令。

近年来,我国学术腐败事件(抄袭剽窃、伪造包装、浮夸虚报、乱拉关系、重复性研究等等)频发,利益的驱动、权力的介入、传媒的关注使科研工作者在从事探索、交流和评价的过程中,出现大量伦理道德与利益的冲突。

因此,想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科研工作者就必须坚守科学诚信。

具体如:①在确定科研选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应当对研究本身做出伦理评价,要对其研究行为负责,如果估计到科研的结果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科研人员应当尽快停止研究活动。

②在科学研究和应用活动中,科研人员应当坚持科学精神,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研究结果,保证科学研究的原创性,避免任何形式的抄袭、剽窃和弄虚作假。

③科研人员应该按照科学界普遍的行为规范,处理科研活动中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④科研人员应该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对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不良社会现象自觉地加以抵制和批判。

5.请结合你自己的专业性质,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负责任的科技工作者。

【答案】科技工作者是科技活动的主体,也是科技发展价值选择的主要决定力量。

近代以来的科技发展对人类以及人类的生活环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科技工作者务必要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坚守科技伦理。

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在从事科技活动时,我们应当做到以下:①在确定机械科研选题和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研究本身做出伦理评价,要对其研究行为负责,如果估计到机械产品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我们应当尽快停止研究与设计活动。

②在机械设计或实验中,应当坚持科学精神,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实验结果,不造假,不剽窃,保证原创性,避免任何形式的虚假。

③应该按照机械行业普遍的行为规范,处理科技活动中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④应该坚持真理,勇于改正,对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不良社会现象自觉加以抵制批判。

⑤应该无私地为机械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努力拼搏的精神。

6.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答案】科学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一方面,科学技术是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

各种工具机、动力机和制造机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传统零散、小规模的手工工场的生产模式,推动了集中的、大规模的、高协作度的工厂生产模式。

科技的应用除了提高了生产率,还拓宽了生产资料的利用范围、提高了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和多样性转化。

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

科学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

另一方面,科技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的科学,一旦与资本结合起来,就发挥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而与劳动相对抗的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作为生产要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强了对工人的压榨、剥削。

首先,人工自然的开拓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的本来面貌,打破了原有的良性自然平衡,引发了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