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原材操作考核试题(A)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与土的击实试验有什么不同?
二、施工中常发现混凝土浇筑体顶面产生横向裂纹(多发生在高温干旱季节),拆模后侧面表面有砂粒或石子露头等缺陷,除去浇筑原因,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三、某试验室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发现空隙率和饱和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但目测混合料干涩,沥青用量明显偏小,甚至花白料,请分析原因。
四、规范规定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以0.5~0.7MPa/s的加载速度加载,某人在试验中按13500N/S的速度加载,理由是0.6 MPa×22500mm2=13500N (22500mm2为试件断面积),这种计算对吗?
五、什么是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有什么危害?
市政原材操作考核试题(A)
试题答案
一、区别:1)试验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2)试样浸润后才加水泥,并应在1h时内完成击实试验:3)试料不得重复利用:4)含水量的测试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测试方法; 5)备料过程包括做矿料配合比设计; 6)击实过程含水量递增视情况而定当稳定粗、中粒土时含水量递增约为(1.0-0.5)%。
二、1、配合比设计本身不尽合理,包括骨料级配差,配合比例不佳,如砂率过小,水灰比过大,导致拌合物粘聚性和保水性差,甚至有离析现象,经浇筑后石子下移,砂浆上浮,遇到蒸发量大时,水分损失过多过快,因砂浆收缩表面出现裂纹。
侧面则因混凝土保水性差,水泥浆从模板缝隙外流,洗刷了包裹砂粒或石子的水泥浆使砂粒与石子露头。
此种情况多发生在模板板缝处及其附近,使混凝土外观质量变差。
2、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配合比例,材料未按配合比严格计量,尤其是用水量控制不好时,致使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差,严重时出现离析、同样也会引发上述缺陷。
三、原因:问题出在矿料品种或矿料配合比例上,从品种讲骨料为非富含棱角骨料,或细骨料偏粗;从配合比例讲可能是粗骨料或细砂用量过小,而矿粉用量过大,导致矿料间隙率小,混合料极易压密,很小的沥青用量空隙率和饱和度就能满足要求,而沥青用量明显偏小。
四、计算法不对,应用抗折强度公式反算,即
0.6=450P/1503 P=4500(N)
所以加载速度应为4500N/S。
五、水泥中的强碱(氧化钠和氧化钾)在有水的条件下与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反应,在骨料表面生成碱硅酸凝胶,产物吸水膨胀,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甚至开裂、破坏。
操作考核试题(A)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与土的击实试验有什么不同?
答:区别:1)试验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2)试样浸润后才加水泥,并应在1h时内完成击实试验:3)试料不得重复利用:4)含水量的测试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测试方法; 5)备料过程包括做矿料配合比设计; 6)击实过程含水量递增视情况而定当稳定粗、中粒土时含水量递增约为(1.0-0.5)%。
二、施工中常发现混凝土浇筑体顶面产生横向裂纹(多发生在高温干旱季节),拆模后侧面表面有砂粒或石子露头等缺陷,除去浇筑原因,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答:1、配合比设计本身不尽合理,包括骨料级配差,配合比例不佳,如砂率过小,水灰比过大,导致拌合物粘聚性和保水性差,甚至有离析现象,经浇筑后石子下移,砂浆上浮,遇到蒸发量大时,水分损失过多过快,因砂浆收缩表面出现裂纹。
侧面则因混凝土保水性差,水泥浆从模板缝隙外流,洗刷了包裹砂粒或石子的水泥浆使砂粒与石子露头。
此种情况多发生在模板板缝处及其附近,使混凝土外观质量变差。
2、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配合比例,材料未按配合比严格计量,尤其是用水量控制不好时,致使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差,严重时出现离析、同样也会引发上述缺陷。
三、某试验室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发现空隙率和饱和度均能满
足规范要求,但目测混合料干涩,沥青用量明显偏小,甚至花白料,请分析原因。
答:原因:问题出在矿料品种或矿料配合比例上,从品种讲骨料为非富含棱角骨料,或细骨料偏粗;从配合比例讲可能是粗骨料或细砂用量过小,而矿粉用量过大,导致矿料间隙率小,混合料极易压密,很小的沥青用量空隙率和饱和度就能满足要求,而沥青用量明显偏小。
四、规范规定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以0.5~0.7MPa/s的加载速度加载,某人在试验中按13500N/S的速度加载,理由是0.6 MPa×22500mm2=13500N (22500mm2为试件断面积),这种计算对吗?
答:计算法不对,应用抗折强度公式反算,即
0.6=450P/1503 P=4500(N)
所以加载速度应为4500N/S。
五、什么是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有什么危害?
答:水泥中的强碱(氧化钠和氧化钾)在有水的条件下与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反应,在骨料表面生成碱硅酸凝胶,产物吸水膨胀,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甚至开裂、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