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金融学考研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一、名词解释1、货币P50★★①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有两种使用价值)②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③货币具有5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2、价值形式(很少出)P50①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5种价值形式中可能单考其中一种或几种,最重要的是简单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②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③简单价值形式可以表现为:一种商品=另一种商品等式左边是“相对价值形式”,右边是“等价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表现自己的价值,“等价形式”不表现自己的价值,而用自身的使用价值来表现“相对价值形式”的价值。
④等价形式的3个特征:⑴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物价值的表现形式;⑵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物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⑶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物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3、价格(出的可能性很小)P53①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②价格的变动主要有两个原因:商品价值的变动和货币价值的变动。
4、价值尺度P53★(04简答,简述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联系和区别)①是货币表现、衡量、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②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
(表现价值和实现价值的不同)④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就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
5、流通手段P54(06辨析,4分)06辨析:在货币形式的发展中,金属货币被纸币代替,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只能决定的。
①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③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足够了,于是纸币一类的价值符号代替真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不足值的铸币、纸币就是由此只能演化而来的)④流通手段改变了商品交换的形式,但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W1-G-W2。
6、贮藏手段P54①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②货币具有贮藏手段职能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因而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③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④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流通中货币量的“蓄水池”功能。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不具备储蓄手段功能,但在现实纸币流通条件下,也可储蓄作持币待购,但还是有区别的)7、支付手段P55①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②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帐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③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8、世界货币P55①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它是在前几个职能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②货币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③世界货币是货币在国内职能的延伸,首先是充当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其次作为购买手段,用于单方面向国外购买商品;再次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9、货币流通P64①是指货币表现为一个不断流通的、不断的作为购买手段在买者和卖者之间交换位置的运动;②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为商品流通服务;③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货币流通必须同商品流通相适应。
10、通货膨胀P67(08辨析,4分)08辨析:金本位制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金本位制与黄金挂钩,没有纸币流通)①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②通货膨胀是与纸币流通有密切联系的经济现象,只有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
11、通货紧缩P68①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②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货币现象。
以下几个概念:外汇、汇率、货币层次、货币乘数等属于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学的概念一般不考,放在复试里考。
12、外汇①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包含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
②动态外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以便清偿国际间债券、债务关系的一种活动。
③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通常情况下,外汇指的是静态含义。
④在国际结算的条件下,它包括:银行存款、商业汇票、银行支票、外国政府国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公司债券、股票及息票、外国钞票、有外汇价值的资产等。
13、汇率①汇率是指用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率,实际上,汇率是一种价格,是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也即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价格,所以汇率也称为汇价。
②汇率有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
③汇率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④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国际收支状况、一国物价水平、国际间利率的差距、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外汇储备、财政状况。
14、货币层次①随着信用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货币范围不断扩展,出现了M0、M1、M2、M3、M4….边界不同的货币层次。
M0=现金(纸币和硬币)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②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依据是货币流动性,在上述货币层次划分中,随着货币层次提高,其流动性呈递减态势。
③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流通中的不同口径货币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进行宏观具有重要意义。
15、货币乘数①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供给和最终形成的社会货币流通量之间存在着倍数扩张或收缩关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乘数效应。
②货币乘数K是货币存量D对基础货币存量R的比率,表示货币供应量随基础货币R的变动而变动,它是基础货币转化为货币供应的倍数,用公式表示为K=D/R,一般情况下,K>1。
二、简答题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1)货币的产生:P50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探求货币的起源,必须结合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考察价值形式的发展历史。
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2)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
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性质,货币本质体现在倾向的职能中。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5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2、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P641)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2)纸币流通量也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但其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不管纸币发行了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的流通金量相等,即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应该是: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额所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必须以货币流通量的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节纸币的流通量,以保证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转。
3、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汇率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最终都会影响到汇率的变动。
经济因素是最根本的。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国际收支状况会产生直接影响。
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与外国货币供应的增加,顺差国的币值就会上浮,汇率增加;相反,逆差国币值下跌,汇率下降。
(2)一国物价水平会影响其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物价上涨一般会导致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进而导致汇率的变动。
同时,一国货币对内币值的下降不可避免地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子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从而导致汇率下浮。
(3)国际间利率的差距,将会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若一国发生资本内流,该国货币汇率就会趋于上浮,反之,资本外流,汇率下浮。
(4)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是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一国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这表明政府支出过度,通货膨胀和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将进一步恶化,结果汇率自动下浮,反之,自动上浮。
4、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①货币层次的定义②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M0是边界最窄的货币界定,通常称为现金,具有很高的流动性。
M0和M1称为狭义货币,或交易货币,即主要用于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货币。
把M2、M3、M4…称为广义货币,是对货币外延的扩大,在一定条件下,广义货币可以转化为狭义货币,通常被称为一种潜在的购买能力或支付能力,需要经过一定时期才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③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是为了把握流通中不同口径货币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进行宏观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不同流通性的货币层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流通量时就不能同样对待,应选择流通性强,与经济活动最为密切的层次作为重点,从而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同时,中央银行对不同货币层次的监测和控制,也促使各种金融机构作出相应的反应。
2015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