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原本》与中国数学教育
数学术语的引入
数学中的许多术语及意义来自《几何原本》,李 俨和杜石然在《中国古代数学简史》中“《几何原本》 是我国最早第一部来自拉丁文译本的数学著作,在翻译 时绝无对照词可循,许多译名都从古代数学中,点“端”,
这在《墨经》中有记载,“端,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意 思即为端点是物体最前一点,不可能有两点处在完全相 同的位置,钱宝琼等史学家认为,这里的“端”即是几 “点”之意,而中国古代的点则表示一种乐器或用来估 计时间 如更点在中国古代数学中 ,没有采用点这个术 语 ,直至《 几何原本 》 传人我国。
《几何原本》简介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一 部不朽之作,集整个古希腊数学成果和精神 于一书。既是数学巨著,也是哲学巨著并且 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对空间的认识。除《圣经》 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著作,其研究、使用和 传播之广泛,能够与《几何原本》相比。
《几何原本》的翻译
汉语的最早译本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代 科学家徐光启于1607年合作完成的,但他们只译出了 前6卷。正是这个残本奠定了中国现代数学的基本术语, 诸如三角形、角、直角等等。日本、印度等东方国家 皆使用中国译法,沿用至今。徐光启在译此作时,对 该书有极高的评价,他说,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 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现代科学的奠基者 爱因斯坦更是认为:如果欧几里得未能激发起你少年 时代的科学热情,那你肯定不会是一个天才的科学家。
重视算理研究
重视算理研究起源于《 几何原本 》传统的 数学以算为中心,其中强调算法 ,缺乏算理 的研究,如四则运算从来都是在具体数字 中进行,并认为 加减,之类的运算是天经 地义 、不屑一论的。《 几何原本 》的传人 使人们对此有 了新的看法 徐光启在翻译时 就认识到 “理不明不能立法,义不辩不能 著数” “明理辩义者 ,在今 日则能者为之 , 在他 日则传之其人 ……”
传统数学中,由于理论上缺乏依据,只 能传其法,而不能释其义这点。而西方恰 恰相反,在证明中应用到某一个结论时都 注明它是根据《几何原本》的某一定理。 《几何原本》的传人,使得我 国学者纷纷 仿效,凡是需要说明理论依据的都用异体 字注明“某卷某题” ,从欧几里得的继承人 直至现代,在论证一个新的定理和作图时, 都要说明其根据 这种根据已知结论来论证 新的定理的思想,显然渊源于《 几何原 本 》。
中西方数学教育目的结合起来
若将中西方数学教育目的有机地结合起 来, 才能扬长避短, 正确地把握数学教育的 基调。 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数学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数学 技术。 但数学还是一种文化,这就决定了 数学教育的文化性目的。因此,数学教育 在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注意 其内蕴的文化价值,结合数学知识,在教 育中要不断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意 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