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 1藤野先生
三、交流体验——谈感受
• 从对人物的认识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说说你读 了本文后的感受。
• 1.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 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学会这种 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刻画人物时注 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准确描写。
• 2.读了本文,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诚 恳,治学严谨,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 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全然是一位 负责任、明道理的老师。
藤
野
鲁先 迅生
学习目标
•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 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第一课时
预习 交流
朗读课文, 找出生字词, 并注音。
• 绯红(fēi)宛如(wǎn)驿站(yì) • 解剖(pōu)畸形(jī) 凄然(qī) • 教诲(huì) 瞥见(piē) • 杳无消息(yǎo )深恶痛疾(wù) •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cuò)
• 四、本文围绕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展开叙述,说说你对本文叙事线索的 理解。
• 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 知、相别的过程,表现作者对藤野先 生的崇敬和怀念。
板书
相识前 东京见闻感受 相识相处 (离、往、初
到、在)仙台
相 识 肖像 声调 相 处 四件事例 相 别 神情 话语
相别后 (回)北京 珍藏讲义 深切怀念
多写文章 悬挂照片
拓展延伸
•
在学习、生活中,在和老师朝夕相处
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对我们影响较大的老
师,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难忘,请选择一
件叙述。
拓展延伸
一天在县城上班的堂哥急急忙忙到学校来 将我从教室里叫出来,说赶紧收拾收拾回家, 母亲病了。在先老师的办 公室,请了假,转身撒腿往宿舍里跑。当我推 着自行车出来时,朱老师匆匆喊住我,向我的 绿军装上衣口袋里塞了10元钱,挥挥手说: “赶紧回家吧,别着急,啊。” 送走母亲后, 我给父亲讲了这10元钱的事情。父亲一直记在 心里,当我接到通知去学校时,父亲将包着十 几个鸡蛋的包裹交给我,嘱咐我给朱老师捎去, “谢谢人家一直关心你”。这10元钱,我也一 直记在心里。尽管大学毕业后只去看望朱老师 两三次,每年只要在国内,在新年到来时总会 不忘给朱老师寄一张贺年卡,简单几个字,祝 福老师新年快乐,生活快乐。
(二)跳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
1.找出涉及藤野先生的部分。
从肖像角度来考虑:依据第6段。 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来考虑:依据第9、10段。 从治学的角度考虑:依据第16、17、23等段。 从对待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依据第11—15、
21、22等段。
2. 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 么样子的?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1)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腐化生活的反感。
名
(2)途经“日暮里”、“水户”勾起作者的忧国之思和对人之
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
路
(3)受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侮辱、诽谤,民族自尊心
受到极大的伤害。
(4)看到电影里枪毙中国人的情景,痛感必须改变“中国 是弱国”的现实,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之路。
•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 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 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合作与探究
(二)跳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
• 1.找出涉及藤野先生的部分。
• 2. 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 3. 从哪几个方面写藤野先生?
• 4.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 的什么品质?
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 宛如:正像,好像。 • 绯红:鲜红。 •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
休息、住宿的地方。 • 杳无音讯:从此再也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
影。 • 瞥见:一眼看见。 •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 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一)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 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 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
•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 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 第二部分(第4—36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 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背景链接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 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 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 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 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 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 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 “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 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 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 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歌颂没有 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 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跳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
3. 从哪几个方面写藤野先生?
(1)衣着简朴 (2)为作者精心添改讲义 (3)当面
订正解剖图 (4)为作者勇于解剖尸体而高兴
(5)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6)与作者惜别
4.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 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第二课时
合作与探究
(一)语文活动:你写我猜
选取一位你的现任老师,学习本文抓 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 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写时隐去 姓名,让大家来猜。
鲁迅的这段留学生活变换了几个地点?
记叙了哪些事件?
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
③“我”离开仙台后。
探 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