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因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

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

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

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

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感染人、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

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英语教师应学会研究学生的性格牲,关心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做到与学生双向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教育学生见面主动问好:Good morning /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临睡前对父母说Good night。

平常同学之间说话要多用Please。

再者,初学英语读不准是正常的,告诉学生不要彼此嘲笑,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在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意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

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在教“My Family”时可进行尊敬父母的教育,教“Our School”时可进行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的教育。

在对话的教学中有很多助人为乐,交还拾物等内容,都是教学生做人的良机。

在具体教学时,时时处处都有德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见缝插针、点滴渗透,使思想教育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学说:Excuse me. I′m sorry. Thanks a lot. May I do…? What can I do for you? Could I have…? It dosen′t maller. Glad to help.等交际用语(即礼貌用语),不但激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

中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

而英语属于语言学科,模仿性会比其他学科强一些,英语口形、口音乃至单词、句子甚至是动作,学生都在模仿,逐渐地连老师的品格、人格也会受到模仿。

作为育人在先的工作者,我们更要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去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

”所以由表及里,为学生作表率,树立仿效榜样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的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信”以及对老师的“爱”。

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使学生的德的认识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教师的教态要自然、适度、得体。

教师的表情应让学生感到既真诚、谦虚又严肃亲切。

教师亲切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等教态,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

苏联教育学家阿莫纳什唯利说的好:如果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知识的大门都将在他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

师生间的情感交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启迪学生智慧和开发学生潜能。

二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谨慎、简洁、逻辑性强、坚定自信、快慢得当。

通过声情并貌的语言表现教材,引导学生去体验情景、感知形象,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课思路愉快的跌宕起伏,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吸收和掌握。

三是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能升华为学生高涨的学习激情。

教师要通过晓之以理端正学生和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通过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导之以学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学会抓住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获得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决心和恒心,战胜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走向成功之路。

老师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

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我们作为教语言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教师通过诱导,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道德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

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

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

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二、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契机,用及时有效的教育点化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思想教育的某些契机,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上学期有一个学生在下楼梯时不小心腿部受伤,我就借此机会教育学生。

“You should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Don’t push wh en you go upstairs or downstairs.”这名学生学习很努力,伤势稍有好转就回到学校,我又抓住契机,“What can we do to help him?”通过结合T eachers’Day、″Women’s Day、Mother’s Day、The Old Men’’s Day″等节日系列活动,布置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祝福,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学以致用,又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三、开展合作学习,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让学生明白有团队精神才是获胜的关键,个人英雄主义将导致失败的道理。

礼貌用语在合作完成过程中,可以贯穿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合作主要以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支持配合。

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

通过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德的认识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My dream school 这个环节中,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合作完成表格,真正体验到团队精神是获胜的关键。

利用教学活动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英语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

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

因此,教师困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

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