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数据与编码教学设计

计算机数据与编码教学设计

计算机数据与编码教学设计
学校
海南师范大学
执教教师
课程内容
西文字符编码
汉字编码
多媒体数据表示
课程学时
1
所属学科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大专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第5节中的1.5.3——1.5.5小节的课程内容。
所谓编码就是数据的表示,表示数据的过程称为编码过程,而表示数据的方法成为编码方案。
呈现案例
操作体验
(7分钟)
了解SCII字符集和ASCII码。通过ASCII编码表,了解部分字符的功能。
师:
1、提示上节课学习的二进制。
2、播放PPT上ASCII编码表。
生:仔细观察ASCII编码表。
便于学生总结出ASCII的特点,得出结论。观察发现字符的ASCII值大小存在的规律
多媒体课件
集体创作
巩固技能
多媒体课件
创意交流
师生共评
(10分钟)
学习多媒体的数据表示
师: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2、提示多媒体的定义。
生:1、汇报自己讨论出的多媒体有哪些。
2、我们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用到多媒体。
1、便于学习多媒体的种类,即声音、图片、视频。
2、了解多媒体的存在形式。
3、了解多媒体的文件种类。
多媒体课件
课堂小结
1、了解西文字符编码。
2、掌握汉字编码。
3、学会多媒体数据的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西文字符编码,大家了解到ASCII字符集和ASCII码。
2、通过学习汉字编码,大家知道了汉字国标码,汉字机内码,汉字输入码,汉字字形码。
3、通过学习汉字字形码的,知道两种表示方法:点阵表示方式和矢量表示方式。
文件是相关信息的集合,计算机的所有数据均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存储介质上。计算机系统以“按名存取”的方法对文件进行读写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按树形结构来组织安排文件。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熟知西文字符编码,汉字编码,多媒体数据表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深化提高
(2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生:观看老师的总结。
1、总结所学知识。
2、为学生课后的拓展和提高提供参考。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九、学习评价设计பைடு நூலகம்
1.评价形式:共同学习,师生共评。
2.评价内容:对西文字符编码、汉字编码、多媒体的表示。对其讲课内容及课堂气氛评价。
4、通过交流环节,提高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通过声音、图像、视频文件的讲解,大家对每天接触的图像、视频等更加了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西文字符编码、汉字编码。
2、了解多媒体的数据表示。
教学难点:
编码就是数据的表示,表示数据的过程称为编码过程,而表示数据的方法成为编码方案。
多媒体网络教室
(二)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3分钟)
展示PPT,了解西文字符编码的组成、表示方法。
师:
呈现PPT回忆上几节课讲道德进制数。
生:
观看PPT上的内容,解读西文字符编码。
结合计算机数据的讲课内容,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编码。
多媒体课件
(8分钟)
学习汉字编码
师:
提问学生。
生:
对汉字编码的了解。
便于学习汉字编码的种类。
多媒体课件
自由创作
个性发展
(10分钟)
学习汉字字形码两种表示方法:点阵表示方式和矢量表示方式。
师:解读汉字汉字国标码,汉字机内码,汉字输入码,汉字字形码。
生:根据PPT,总结出汉子点阵表示和矢量表示的不同。
熟悉牢记汉字编码的机内码。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素材库,教师自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习字符编码和多媒体数据表示。
1、讲授法: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编码概念,多媒体的种类多媒体的文件表示方法。
2、任务驱动法:通过扩展生活中的多媒体种类,让学生了解的更深刻。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教学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