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成语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成语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成语(齐)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楚)退避三舍(当时背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男女仆人、宝玉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

那些遍及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

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王说:“即使这样,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

如果得不到认可,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交战。

”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

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

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

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

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

”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晋国。

(秦)秦晋之好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为讨好年轻的妃子,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

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的运气比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

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他忘掉了秦国的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联络公子圉(yǔ),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

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

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

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

最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赶走公子圉,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为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的霸主的晋国。

(燕)图穷匕(bǐ)见(xiàn)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

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扭转局势。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

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

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督亢地区(今河北涿县东)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

这两样东西分别放在匣子里。

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图的最里面。

此外,还为荆轲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武阳。

临行时,太子丹和荆轲的好友高渐离身穿丧服,将荆轲送到易水边。

高渐离为他们弹奏了《易水寒》。

秦王得知燕国派人来献两样他最需要的东西,非常高兴。

在都城咸阳宫内隆重接见。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走在前面,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跟在后面。

秦武阳在上台阶时,紧张得双手颤抖,脸色变白。

荆轲赶紧作了解释,并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武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

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

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

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但是,荆轲并未刺中秦王。

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又一时拔不出来。

于是两人绕着柱子转。

卫兵因没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将医袋抽打荆轲,并提醒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出。

秦王顿时醒悟过来,迅速拔出剑来,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倒地后,将匕首投向秦王。

结果未中,被拥上来的卫兵杀死。

(赵)完璧归赵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

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

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

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

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

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

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

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

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

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

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

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

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

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

”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

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

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

最后,秦王十分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魏)抱薪救火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

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

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

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

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

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合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

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安釐王只顾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听苏代的话,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

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