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准备课,数一数。

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

培养儿童爱祖国,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小朋友们好!今天是我们开学的第一天,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了,高兴吗?哪位小朋友知道小学生在学校应该怎样做呀?下面,龚老师领着你们到另一所小学,看一看那里的小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天正在做什么,愿意吗?请小朋友们看投影。

1.观察画面提问: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有什么?通过初步观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老师、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的教育。

2.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认真观察画面。

了解他们的数数能力。

同时注意使用方位词语,使学生对上、下、左、右等方位有初步认识。

提问:(1)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有几个老师?有几面红旗?有几个足球?还有数目是1的物体吗?板书:1(2)请小朋友们往下看,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浇花?用手指一指,数一数。

在这你还看到了什么?数目也是2的?板书:2(3)请小朋友们再看看图的左边,有几个小朋友正在给教师敬礼?有几个小朋友正在给老师鞠躬?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指一指,数数。

板书:3(4)请小朋友们再往上看,图上有几个小朋友正在踢球?指一指,数一数。

板书:4(5)小朋友们再看图的左边有几棵向日葵?边指边数。

板书:5(6)小朋友们再看一看向日葵的右边一共有几棵大树?指一指、数一数。

板书:6(7)小朋友再看图的最下边,有几朵黄花?有几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看谁找得最快?板书:7(8)咱们再往上看,牌上有几个大字?谁认识这8个字?板书:8(9)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板书:9(10)再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人?边指边数。

板书:10(11)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图上还有我们没数过的东西吗?这所学校我们看完了,小朋友们说这所学校好吗?喜欢我们自己的学校吗?下面,我们休息一会儿,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儿,高兴吗?歌曲的名字是《美丽的校园》,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3.小结。

刚才,小朋友们看图数数非常认真,请小朋友们看一看黑板上的数,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顺序数的呀?1 2 3 4 5 6 7 8 9 10我们是按着从小到大的顺序数的,这样数不会数丢图上的物体和人。

今后小朋友们在数数时也应这样按从小到大或者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来数,你们想试一试吗?1.数一数教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共有多少人?2.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你的铅笔盒里有几支笔?你有几个本?这节数学课小朋友们做得非常好,看图数数也很认真,小朋友们愿意上数学课吗?请小朋友们回家数一数你们家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好吗?今天这节数学课就上到这儿,下课![教师抓住画面的各个部分,引导学生观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教育,与此同时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爱劳动等好习惯。

在观察的同时,教师采用看一看,数一数,找一找等方法,初步了解孩子的数数情况,在教学时除了数插图里的事物,还引导同学数身边的事物,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充分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字的加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看图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将加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课型】新授课。

】多媒体课件,圆纸片。

情景教学法。

利用ppt呈现图片和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知识回顾师:小朋友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2—5的分与合》,先一起来回顾一下。

(ppt呈现图片,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2—5的分与合》进行复习回顾,为学习《1~5的加法》奠定基础。

)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创设情境,用ppt展示图片。

师:在公园门口,我们经常看到卖彩色气球的,非常漂亮。

我们看图片上就有一个小丑在公园里卖气球(学生初步感知图中有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

下一页ppt,提出问题(图片中小蜜蜂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图中一共有多少气球?生:四个,小丑右手有3个红色的气球,左手有1个绿色的气球。

师:非常好。

下面请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纸片代替气球,表示一下图中我们看到的气球。

(之后电脑演示用圆纸片代表气球的过程。

)师:大家刚才表现都很好。

我们看到,算气球的总个数就是把左手的气球和右手的气球放到一块儿,也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的动作,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

)师: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合起来的过程(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读一读)。

把3和1合起来,我们就能用加法来表示(板书:3+1=4)。

读作:3加上1等于4(强调:“+”为加号)。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到数字的加法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下面我们听一听这个式子中“+”和“=”的介绍,希望小朋友能理解并记住它们。

(ppt播放小视频)[设计意图]:通过动画使学生对“+”和“=”更深入的理解。

师:对“+”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ppt动态呈现小丑交换左右手气球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气球个数)。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都很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副图,看松鼠一共有几只?[设计意图]:数气球个数的例题,是学生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借助于上一节学习过的4的分与合,引导列出加法算式。

数松鼠个数的例题,使学生借助于5的分与合,列出算式。

三、知识应用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确的数字。

3.先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4.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p28-29练习五:第1,2题和第6,7,8加法部分习题;2. 《同步练习册》第三单元《加法》练习。

【板书设计】加法3 +1=4 1 +3=4读作:3加1等于4 读作:1加3等于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理解0表示没有的这一实际意义、会读,会写0,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1、初步知道0的含义;2、能正确的书写0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个小玩意,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生:想师:(拿出盒子)看!(摇一摇)你们知道里面放了什么吗?生:(摇摇头)不知道!师:那哪位小朋友敢上来把小手伸进这盒子里,摸摸,感受一下,这里面究竟放的是什么呢?生:(踊跃举手)师:你来!生1:(把手伸进去。

)师:你摸到了什么?告诉大家是什么感觉?生1:好像有几根小棒!师:哦,你说有小棒。

好的,你也摸摸,摸到了什么?生2:圆圆的东西!师:圆圆的东西它是什么呢?你猜猜,大家也来帮他想想!你也上来摸摸。

(再请一位学生)生3:应该是棒棒糖!师:你说是棒棒糖,那你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是不是的呢?生3:(拿出一个)是的,老师,是棒棒糖!师:哇,这位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那老师就把这个棒棒糖奖给你!生3:谢谢老师。

师:(摇摇盒子)同学们,里面还有棒棒糖么?生:有!师:现在呢,老师把这它拿出来,(又摇摇,无声)现在还有么?生:没有了。

师:那么老师一共在盒子里面放了几个棒棒糖?用什么数字来表示?生:2个!师:那现在呢?盒子里还有吗?生:没有了师:那谁知道没有了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生4:没有了用0来表示。

师:真棒!这位小朋友肯定在家里的时候就已经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预习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老师现在把这棒棒糖给你,作为奖励!今天我们就是要跟0交朋友,大家愿意么?(板书:0的认识)生:愿意二、提升巩固师:好的!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了,没有了就用……(提示大家一起回答)生:0来表示。

师:非常好!大家看,老师的手里有几支铅笔?生:三支!师:是的,有三支铅笔。

那我现在把这支借给这位小朋友,同学们再看,我手里,还有几支铅笔?生:两支!师:哦,两支。

那如果老师把这两支铅笔都借给他了呢?那老师就没有铅笔了!那么……?(被打断)生:用0来表示!老师现在有0支铅笔三、0的写法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声音也很洪亮。

那就是说,老师有……生:0支铅笔(一起回答)师:说了这么久,大家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0到底长什么样吗?生:想!师:(拿出卡片)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0,大家仔细想想,你们见过它么?是不是很像鸡蛋?(提示)生:对,还像乒乓球、鸭蛋、鹅蛋……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现在拿出你们的小手来,跟着老师一起认真地学习写0。

(老师边写边说)从上线中间起,碰左线腿着地,再转到右边,碰右线回到起点相交。

我们再来写一遍,从上线中间起,碰左线腿着地,再转到右边,碰右线回到起点。

同学们要注意了,0像鸡蛋圆溜溜,可不能把它写成了方形,也不能把它写成这样,有棱角(在黑板上作错误的示范),要把0写成椭圆形,圆溜溜的,这样,它就很漂亮了。

大家都会了么?生:会了。

四、动手练习,家庭作业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笔和纸,动动你的小手,试着自己写几个0,老师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够写得又快又好!如果有同学不是很会写的话,请举手,老师来帮帮你。

(学生写,老师下去走走,指导)看来同学们都写得不错!回家之后多练习几遍,给爸爸妈妈看看,下次课上,老师要请同学上讲台来展示!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四一(1)班共有学生47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

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