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倍的认识(23)

倍的认识(23)

倍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倍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0页例一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的内容。

2.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学生深刻的认识倍的意义有助于后续学习中理解分率、百分数、比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表内乘除法,两个数的差比关系基础上学习,为下一节课解决有关倍数的实际问题及认识分率、百分数、比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材在编写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学生已有的乘除法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注重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初步认识倍的含义,难点是建立倍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落脚点
1.已知: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学习表内乘除法,两个数的差比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个数的被比关系。

2.未知:对整数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而比率反映的是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具有一定抽象性,是学生原有知识所不具备的。

3.能知:这节课只要沟通乘法中“几个几”的意义与倍的关系就可以初步认识倍这个概念。

所以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通过观察分析,学生就可以初步认识倍。

4,想知和如何知:学生对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观察、操作中学习倍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抽象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发视频《秋的收获》,引出三种水果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找出篮子中的苹果、梨、桃子的个数,并贴在黑板上。

3.圈一圈
2个
有3个2
有5个2
以两个苹果为一份,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

桃子的个数是苹果的(5)倍
(设计意图:通过我们生活中经常吃的水果来引入倍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


4.练一练、说一说
让学生初步了解倍的含义。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操作、探究建立概念
1.出示课件主题图
让学生自己说出红萝卜和白萝卜的倍数关系,老师给予点评鼓励,随后不断改变红萝卜的根数,让学生反复练习倍数关系概念和“几个几个”的联系。

2.看我七十二变
出示课件,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根数一样时,让学生观察思考,自己找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白萝卜和红萝卜都是2根,第二次根数都是4根,第三次根数都是1根)
学生发现,白萝卜根数是红萝卜的(1)倍
3.我的发现
当两个数量相同时,我们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一倍。

(板书)4.画一画(老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1)画小棒
第一行__?
第二行(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
(2)第一行
第二行__?(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来画出个数,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5.摆一摆
让学生拿出学习用具小圆片,自己摆出两行,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三倍。

(老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同学们都摆完之后挑出几个比较好的作品让学生上讲台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更加明确了几个几的问题,便于理解倍的概念。


6.让学生自己说出什么是倍?
师总结:倍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数量关系。

(三)、强化练习,巩固知识
1.火眼金睛
正方形的个数是圆的(2)倍
五角星的个数是圆的(5)倍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填空题,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
2.手脑并用
让学生拿自己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要求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通过手脑并用,让学生对倍的概念能灵活运用。


3.能说会道
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说谁是谁的几倍?
(加深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4.超级演说家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倍”
(让学生能将所学到的《倍的认识》这一节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本课小结
播放视频《秋的收获》,首尾呼应,用秋天的收获激励学生收获知识,对学生给予期望。

(通过视频,老师发自内心的希望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对学生进行激励给予期望)
五、教学评价
“倍的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同时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设计大胆新颖。

为了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倍,本节课,我没有利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视频《秋的收获》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苹果、梨、桃子的数量关系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使学生带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学习新知。

2.注重方法的渗透。

在本课中我多次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边学边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合理选择习题。

巩固环节的习题设计很有层次性、合理性。

习题层层深入,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很自然的在这几道习题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这几道习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生参与度高,回答问题很积极,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习惯,让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4. 结尾较好。

本节课我通过视频《秋的收获》来结束,和课前播放的视频很好的衔接起来,首尾呼应,使本节课显得很圆满。

我用秋的收获来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所收获,对学生给予期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