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浸润人生经典传承文明”——亳州市国学复习试题一较环境、条件的好坏,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了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不被其他条件影响,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有了这样真切的感受,就会有无穷的动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2、儒家提倡“中庸之道”,它的内涵是什么?怎样能达到“中和”的境界?答:(1)内涵:中庸之道,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2)达到“中和”的境界要做到:①加强自身修养,做事不违背原则。
当下尘世喧嚣,人心浮躁,如果大家都多一点耐心办事,就能真正的办好事情。
②注重细节,严格要求自己。
日常生活中,一个对人时刻报以微笑和礼貌问候人的人,会获得他人的好感;在繁忙烦躁之时,还能以善待人,以礼貌待人,会更加得到他人的尊重。
③与自然、他人和谐相处。
只有有节奏的生活,尊重自然规律,才可以吸收日月之精华,使人身心健康,让人更加完美。
3.君子慎独,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应该怎么做?答: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守道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人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在众人面前讲卫生,独身一人时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在有警察值班时,遵守交通规则,在无人值守时,也不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也要遵守公德。
“慎独”离不开严格的要求自己,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
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品行和操守。
“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和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内心要专注、专一。
一个人独处,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要谨慎小心,在没有人听到的时候要更加戒备。
因为不正当的欲望总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表现出来,不好的想法在细微之时显露出来。
所以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就克制住。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国学浸润人生经典传承文明”——亳州市国学复习试题二B.黄宗羲 B.顾炎武C.王夫之D.刘基11.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的是A.孙武B.孙膑C. 管仲D.商鞅12.徐霞客在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才是长江的正源B.岷江 B.徙多河C.金沙江D.沱沱河13.“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B.《论语.学而》 B.《庄子.秋水》C.《庄子.齐物论》D.《荀子.天论》三、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春江花月夜》给读者呈现出一幅幽美恬静的春江月夜图,全篇以“夜”为线索。
(夜—月)(×)2、金圣叹被誉为白话文的先驱。
(✓)3、杜甫的诗歌具有沉郁顿挫、悲壮雄浑的特点。
(✓)4、“三十六计”的词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隋唐。
(×)(成书于明清)5、《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著的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出自《论语.学而》。
(×)(《孟子.尽心下》)7、先秦说理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8、“慎独”的概念最早是由孔子阐述,后被儒家发展成为一个重要概念。
(×)(庄子提出的)9、《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10、李白的《日出之行》点出“天道自然”的思想,表现了李白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常识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1、《诗经.小雅.鹤鸣》采用比(或比喻)手法描绘了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图画。
2、《后汉书》的作者是范晔,南朝宋史学家。
3、联合国天文组织于1977年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4、《齐民要术》一书中,“齐民”的意思是平民百姓;“要术”的意思是指谋生的重要方法。
5、《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2.古人云“盛名多累,隐逸多适”“水满则溢,月圆则亏”。
《半半歌》蕴含丰富的哲理智慧,你喜欢哪几句,说说你的理解。
答:我喜欢“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半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量度,这个量度就是“中”,就是“半”。
达不到这个量度就是“不及”,超过这个量度就是“过”,做事做得“不及”或做得太“过”都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时一定要讲究适度,既要有所作为,又要有所不为,尽可能地做到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尤其是面对各种名利的诱惑,更要适可而止。
“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生活智慧,一种处世哲学。
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人生追求完美,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生活里有阳光就会有黑暗,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
只有平心静气胸无太多的杂念,才能把握机遇,化险为夷。
我们要不生非分之想,不贪非分之财,即使我们得不到希望的东西,也不要忧虑和悔恨,得失之中,正确对待苦乐成败,以良好的心态去生活,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淡泊名利,看淡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消极避世,才能获得从容大度、豁达乐观。
人生如果能懂得“半半”的哲理,并能身体力行,就能达到随缘自适、快乐无忧的最高境界——中庸。
“国学浸润人生经典传承文明”----亳州市国学复习试题三P4.成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这个成语有什么样的涵义?愿意:这个山上的石头很硬,但其他山上还有更硬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以为本国效力,后比喻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的人或意见,也引申为别人先进的、成功的经验可以拿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如: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等。
P16.”碧云天,黄叶地“六字写尽秋景。
你还知道古代哪些写秋景的名句?(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P1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抒发了作者这样的情感?“明月楼高休独倚”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思,但独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更增乡思之苦,表达了作者思乡思亲的深切感情。
P30.“智如禹汤,不如尝更。
”请结合本文说说劳动实践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答:(1)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的客观物质活动。
在科学研究中,想要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如果没有实践根本不可能实现,正如本文所说的,智慧再高,不躬身潜行,也无法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
(2)我们要重视科学实践,在实践中,总结规律,改进生产技术,才能提高劳动效率。
(3)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立足于不断发展的实践,认真对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P34《溯江纪源》请写出关于长江和黄河的有关诗句,并注明作者。
关于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关于黄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P57_58.儒家对修身的要求有哪些?答:儒家对修身的要求有:仁义礼智信。
“仁”就是孔子所说的“爱人”,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
“仁”是为人的根本,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义者,所以合宜也。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不能忘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礼”在古代是礼仪文化。
在儒家看来,为人处世,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行,均需依礼而行。
“礼之用,和为贵”,不同场合人们必须遵循各种礼节、仪式,才能和谐共处。
“智”就是要有智慧。
儒家先贤特别强调学习,人们通过学习可以增长见识和智慧。
除了学习之外,要有智慧还需要多交朋友,多与朋友交流。
“信”也是儒家特别强调的。
信,就是要讲诚信。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无信不立”,“言而有信”。
君子应当言行一致,诚实笃信。
P62.《无衣》是一首秦地的军中战歌,请搜集我国古代描写爱国的或战争的诗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P65.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能称之为“孝”呢?你是怎样做的?努力进取搞好学习,不叛逆,不让父母为学习的事情操心,用好成绩报答父母。
平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给予亲人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
平时多和父母进行有效沟通,把个人想法告诉他们,以得到理解、支持。
尊重父母,宽容和体谅父母,不对父母提无理的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体谅父母的不容易,不乱花零花钱。
周末陪父母看望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满足老人精神的需求,善待老人,尊重老人,不嫌弃老人,生活中要充满亲情。
P47.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于他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废寝忘食,乐以忘忧。
在求学的道路上,你是怎么做的呢?答:(1)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坚持不懈。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我们要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功的根源。
(2)以苦为乐,苦中作乐。
在学习中,我们要有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思想,主观上要努力学习,不计较环境、条件的好坏,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了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不被其他条件影响,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有了这样真切的感受,就会有无穷的动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P50、儒家提倡“中庸之道”,它的内涵是什么?怎样能达到“中和”的境界?答:(1)内涵:中庸之道,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