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中庸之道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 恶果敢而窒者。
”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1 .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
(不超过30字)(2分)
2 .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
(3分)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甲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J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J
1 .⑴请写两个体现孔子中庸之道的成语。
(2分)
⑵结合两则文字,说说“民鲜久矣”的原因。
(2分)
2017届《论语<选读>》复习练习
(四)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是孔子对君子形象的描述,也是他对君子人格的要求,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
2.就上述论述,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3分)
三、阅读以下几章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
1.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
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
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
(2分)
2.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
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
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
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
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
(4分)
四、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6分)
甲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J 公西华日:“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J
(《论语》)
乙
一名华裔妈妈蔡美儿倡导的“华人家庭教育”——以严苛辛辣的教育让孩子成才,在全球引起激烈讨论。
紧接着上海的教育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自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
这似乎又代表了另一种教育的成功。
前有“虎妈”,后有“猫爸”,究竟哪种中国式家教更好
(节选自报载文章《虎妈妈PK 猫爸爸》)
23.从“甲文”看出孔子运用的教育方法是什么这种教育方法的哲学基础是什么(2分)
24.结合“甲文”的内容,试解“乙文”提出的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4分)
2017届《论语<选读>》复习练习(四)
十、中庸之道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子贡日:“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
子日:“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日:“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
(不超过40字)(2分)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
(3分)1.“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1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
(1分)
2.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
(1分)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
(1分)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
(1分)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甲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1.⑴请写两个体现孔子中庸之道的成语。
(2分)
(2)结合两则文字,说说“民鲜久矣”的原因。
(2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是孔子对君子形象的描述,也是他对君子人格的要求,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
种表现。
2.就上述论述,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3分)
23. (1)不偏不倚不瘟不火不即不离(2分)
(2)统治者考虑自己利益时过于张扬,未能在自己利益与民众利益之间要寻求一种平衡关系,因为统治者缺乏“中庸”这一至德很久了,老百姓很久没感受到它了。
(2分)
24.成为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对文和质的关系不偏不倚的
把握。
儒家讲“过犹不及”,太过于修饰和太质朴都不能算是君子,只有文与质恰当的调和,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
因此“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
(3分)
三、阅读以下几章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日:“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子贡问日:“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
1.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
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
(2分)
2.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
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
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
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
(4分)
1.轻。
(1分)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了文字。
(1分)
2.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
(1分)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
(2分)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1分)
四、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6分)
甲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论语》)乙
一名华裔妈妈蔡美儿倡导的“华人家庭教育”——以严苛辛辣的教育让孩子成才,在全球引起激烈讨论。
紧接着上海的教育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自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
这似乎又代表了另一种教育的成功。
前有“虎妈”,后有“猫爸”,究竟哪种中国式家教更好
(节选自报载文章《虎妈妈PK 猫爸爸》)
23.从“甲文”看出孔子运用的教育方法是什么这种教育方法的哲学基础是什么(2分)
24.结合“甲文”的内容,试解“乙文”提出的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4分)
23:因材施教,中庸之道
24:没有更好,只有因材施教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说虎妈和猫爸
互换方法,他们还会成功吗我们更应提倡在教育方法中实行“中庸之道”的思想,就如孔子对待冉有和子路一样,因人而已,刚柔相济,才会有好的教
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