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电场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风电场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风电场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电能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我国70%的电力都是通过燃烧煤炭的形式进行火力发电,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电力生产与环境保护、资源损耗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增加。

近些年我国大力研发和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性能源发电技术,风能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建立大型风电场可以提高电力的生产总量,缓解我国电力资源紧缺的问题。

关键词:风电场;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风电机组运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受到地理条件、风能资源分布情况等方面的影响,在电力生产和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风电机组装机规模大、设备型号多,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相关人员必须结合电力生产企业的发展现状解决管理体制落后、备品备件不足、运维手段滞后等问题,加强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监视与管理,明确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点、难点内容,提高风电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全方位发展。

1、风电场运行管理特点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行业对电能的需求量持续增大,我国目前发电方式是以燃烧煤炭的火力发电为主,该发电方式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大、能源损耗高,电力生产企业与环境保护、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在此情景下,我国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水利等清洁性能源的发电方式,有些缓解了,我国电力资源紧缺的问题,在风力发电过程中,具有电气系统复杂、大容量远距离输电产生的损耗大、装机规模大、机组型号多、工作城区大等特点。

1.1电气系统复杂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风能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风能具有强度不稳定、持续时间不确定等特点,利用风能发电时,要采用大规模并网进行能量的转换,并网过程中会加剧电网的不稳定性,这会对风电场并网接入过程中的技术、设备要求更加严格,为提高电网的稳定性需要安装风电动态补偿、低电压穿越等装置,会进一步加大电气系统的复杂性。

1.2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风力发电厂的建设对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风能的分布情况要求比较严格,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与电能消费市场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的90%以上位于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电能资源消纳能力高的市场位于华南、西南等地区,西北地区自身用电量少、用电负荷低、消纳能力差,在风能转化为电能之后需要进行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到用电量大、用电负荷高的地区,受到这一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电力就近消纳的原则,需要通过超高电压和透高电压运输通道进行大规模风电外送,这会进一步加大风电运输工作的难度和成本。

1.3装机规模大,机组型号多随着我国各个行业对电能需求量的逐渐增大,我国风电场建设的发展趋势为大容量、大规模的并网风电场,主要以百万千万和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建设为主,新建风电场的机组型号多样化,随着单体风电场规模和容量的持续增加,受到国家政策和项目核准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同一个风电场建设项目要分多期建设,会对业主的选择产生影响,因此导致风电场出现多种机组型号。

此外,工作厂区范围广也是风电场建设的主要特点之一,我国风电场工作厂区至少有十几万平方千米,最多可达到上百万平方千米。

2、风电场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为缓解电力资源紧缺以及电力生产过程中与能源损耗、环境保护等问题之间产生的矛盾,大力扶持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和研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和风能发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设了很多大型风电场。

但是风电企业的发展重心侧重于风电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人员会忽视风电场的运行管理,导致风电场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落后、备品备件不足、运维手段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2.1管理体制落后合理的运行管理体制是确保风电场运行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加大生产产能的主要途径,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型风电厂商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在大型风电场建设管理过程中仍然采用初建阶段的管理方式,以小型风电场管理模式为主,在管理过程中主要以运检轮岗、一人多能或运检合一、一岗多能的管理方式为主,该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化大型风电场的运行管理发展需求,在大型风电场运行管理过程中要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实现专人专岗、运维和检修工作独立执行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风电场运行管理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传统模式下一人多岗的运维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大型风电场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电场运行管理的创新发展。

2.2备品备件不足可利用率和功率曲线是风电厂风机考核的重要指标,风机的可利用率可以量化,通过具体的数字可以了解到风电机组的运转情况。

通常情况下单台风电机组的可利用率在95%以上,结合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风电场运行管理过程中,会存在备品备件供应不足,导致可利用率低。

而产生备品备件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零部件供应不及时,当出现一个配件的短缺可能会导致整个风电场长时间停机,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如果有些机组的零配件是进口的,加上运输时长和疫情管控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停机半年的情况,这也是影响风电场运行管理工作很难顺利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

2.3运维手段滞后风电场机组运维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涵盖范围广、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只能以人工为主的方式进行维护。

为确保风电场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管理部门通常会安排相关的人员按照相应的运检维修制度开展日常巡检等基础工作,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大型风电场地理地势环境复杂、分期项目间距大、机组数量多且分散,巡检人员即便是开车沿线巡视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此外,风电场规模的不同安排的巡检工作人员的数量。

也不一样,巡检、维护工作耗费的人力成本高,目前的科学技术手段无法支持智能化机械巡检。

同一个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来源于不同的厂家,风电机组型号也不同,控制系统接口存在很大的差异,机组的监控系统也不一样,这就导致对变电站、电能计量设备、气象信息、风力发电机的统筹管理工作很难进行,导致风电机组的巡检工作必须依靠人力来完成,工作难度高、管理效率低。

3、风电场运行管理对策分析3.1创新管理体系很多风电场在运行过程中过于重视生产效率、生产规模的提升,对风电机组运行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体系不完善,风电场运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复杂性和综合性,涉及到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之间的交叉工作比较多,要想确保管理运维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必须要结合风电场运行管理工作的特征和发展现状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完善管理体系,为运维工作人员提供正确的指导。

风电场的专业性强,对运维人员的技术要求高,想要实现科学化的管理,须使各个运营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打破生产和基建的界限,把握风电场的开发程序,加强质量控制,实现基建与生产的对接。

与此同时,要结合风电场的运行现状采用管理区域化整合备品备件,避免因备品备件不足导致的停工停产情况,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其次,实现检修工作的建制化,当前设备的检修除了业主自主检修之外,还采用第三方制造厂家维修的方法,随着我国千瓦级风电建设项目的运行,对第三方检修公司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必然形成检修的建制化和规模化,要求第三方专业化检修公司不断完善技术设备,扩大技术装备,提高检修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相关制度的监督和执行管理,确保检修维护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规范标准开展检修工作。

3.2提高运行监视水平和巡检质量随着风电技术的发展,机组状态监测点不断增多,SCADA 系统参数已经可以覆盖和反映机组实时运行状态,集中运行监控水平就显得尤为关键。

为及时发现风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异常问题,判断风电机的运行状态,必须要提高监视水平和巡检质量,通过采取运行调整手段干预预知性故障来降低运行故障的发生,防止异常事故出现,降低设备故障出现的概率和零件损害的程度,延长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为提高巡检水平和检视质量,风力发电企业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引进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检测设备,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实现重点、难点、要点、运行环节的监控。

与此同时要做好风电机组各个部位运行状态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工作,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现行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容易发生故障的环境,为巡检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

让巡检工作人员能够明确监视工作的重点内容,提高巡检工作的针对性,可以有效降低巡检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提高检修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确保风电机组的正常稳定运行。

3.3强化运维人员技术培训运行人员的专业技术综合素质、责任意识是决定风电场运维工作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结合目前情况来看,风电场机组运行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相关单位必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求其熟练掌握现代化操作技术,在工作中提高创新意识、改变工作思维,按照不同类型的风机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查漏补缺。

在提高培训力度的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形成约束,通过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性和主动性。

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运维工作中必须要求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因操作不规范、技术不过硬引发安全问题。

在培训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做好事故案例的学习培训,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加强对事故案例的分析,着重在技术层面了了解清楚发生事故和问题的主要原因,提高运维人员的预防意识。

在培训活动开展过程中,既要加强运维人员理论知识培训,也要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培训人员要与技术人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明确风电场运行过程中国运维管理工作的难点,提高培训活动的针对性。

4、结语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企业经济效益和基础建设,同时要加强风电机组的运行管理工作,通过创新管理体系、提高监视和风电机组的巡检水平,加强巡检质量,强化运维人员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风电机组运行管理的整体质量,确保风电机组能够顺利稳定运行,通过引进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设备提高维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工作难度,促进风电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张向东,阴海威.对风电场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管理学家,2014(5):141-141.[2]乔耀伟,廖晓为,路宏艳.风电场安全设施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16):9-10.[3]李雪玲.浅析风电检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策略[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36):171-172.[4]杨梅丽.风电场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6):1933.[5]杨洪光.风力发电机组高压变频调速系统运行问题分析及对策[J].通讯世界,2015(7):114-115.[6]李树杰.风电并网条件下供电系统安全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7]黄江华.浅谈风电场运行管理及面临的问题[J].技术与市场,2017,24(11):205-206.[8]杨海峰.浅谈风电场运行管理分析及面临问题[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6(23):113-1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