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
前 言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学习一些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对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学习中国画,不但能激发少年儿童对绘画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天赋才智的发挥,还能陶冶少年儿童的美好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培养了“兴趣”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与孩子的爸爸妈妈们要试着用小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用孩子般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来欣赏儿童画,这才能共同引导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快乐的绘画殿堂。
目 录
1.第一课:中国画的简介 4
2.第二课: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 7
3.第三课: 了解写意画 14
4.第四课:学画写意画(菊花) 18
5.第五课:学画写意画(螃蟹) 22
6.第六课:学画写意画(竹子) 26
第一课中国画的简介
中国画的起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和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有劳动中创造 出来的古代文化艺术。据潘天涛的《听天阁画谈》所讲:"吾国文字先有契这一课我们将学到什么?
1.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
2.激发少年儿童对绘画的兴趣,陶冶少年儿童的美好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书而后有笔书。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发展之情况,大体与文字相同”。中国画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艺术遗产。远在黄帝时代中国画即绘有《五岳真形图》。我国的许多画家,在熟练掌握了传统技法的基础走遍了祖国的绵绣江山,在创作中使中国画不断向前迈进。
中国画简介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它是我国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宣纸、绢和国画颜料。大至从类别上看中国
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部分。五代以前以人物画为主,元代以后以山水画为主,而宋代是中国画最昌盛时期,可分为写意、工笔重彩两部分。五代以前以色彩为主,五代以后以水墨为主。宋代作品以色彩和水墨相映交辉。
思考与探究:
1. 简述一下中国画的起源。
2. 说一说中国画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第二课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
一、笔的分类:
笔有硬毫、软毫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兼毫三大类。 笔这一课我们将学到什么?
1、了解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
2、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
(1) 硬笔: 硬毫笔主要用狼毫制成,也有用獾、貂、鼠的毛或猪鬃做的笔,性刚,劲健。常用的有"小红毛"、"衣纹笔" "叶筋笔"、"书画笔"(大、中、小)、"兰竹"(大、中、小),以及大的 "狼毫提笔"等。
(2) 软笔: 软毫笔主要用羊毫制成,也有用鸟类羽毛制造的,性质柔软,有大小、长短各种型号。
(3) 兼毫笔: 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相配,或羊毫与兔毫相配制成,性质在刚柔之间,属中性。如大、中、小号的"白云笔","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都是常用的兼毫笔。
笔的使方法 :
学画初学时用笔不必全部齐备,最初有大中小几枝就可以了。要从难要求,这对基本功的训练大有好处。待画熟练了,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多准备一些笔,选用好笔。 墨
每次作完画,一定要用清水把毛笔清洗干净,防止宿墨和余色滞留笔根,破坏笔的性能。洗笔不要用开水,因为开水会使笔毛变硬、变脆。一般保存笔的方法是洗净之后放在笔筒里,也可以把笔吊挂起来。外出作画时可以买个细竹丝编成的小帘子,叫笔帘,把笔卷在笔帘里,携带很方便,能保护笔毛不受损害。
二、墨的分类:
墨有"油烟"与"松烟"两种。作画用的是油烟墨。
(1) [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的。油烟墨色有光泽,宜于作画.
(2) [松烟墨] 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的墨。松烟墨黑而无光泽,宜于书写,作画不常用。偶然用松烟墨来画蝴蝶,或作为墨紫色的底色。例如画墨紫牡丹,须先用松烟墨打底子。
墨的使用方法:
磨墨应该用清水,磨时宜重按轻推,不可太快。磨研的圈子要大一些。每次用水不可太多,多则墨浸水中容易软化,如果需要多墨,可以把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个碗里存放,再加清水再磨)多磨几次 。
墨锭研后一定要把墨口拭干,防止干碎。墨锭不宜暴晒或受潮,最好用纸将墨包裹一层,再涂一层蜡,能防止断裂,又免于污手。
三、作国画的用纸 纸
(1)绢:
中国画古代多数用绢作画,绢是很好的作画材料。绢也有生绢熟绢之分,经过捶压之后,再上胶矾水的叫熟绢,适合于作工笔画,现在有些工笔画仍用绢。但绢的成本较高,不便于普及,现在用绢作画的人比较少。熟宣纸的性质和绢差不多,所以现在多用熟宣纸代替绢。
(2)宣纸:
大约在元代以后逐渐选用宣纸作画。我国宣纸大约自唐代就开始生产,因为以安徽省宣城制做的宣纸最有名,所以称为宣纸。宣纸的吸水性很强,容易渗化,用水稍多容易洇。这是它的特性,画出来的画墨色浓淡参差,富有变化,充分发挥中国画的特有表现力和笔墨技法。常用的宣纸有:净皮、料半、棉连等。
四、 砚的种类
砚石的种类很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其形式有方、圆、长方及随意型砚石。以广东出产的端砚,和安徽出产的歙砚较有名,只是价钱较贵。
砚的选用:
作画用砚不是收藏砚石。普通选用质地细,容易下墨的就可以。如果太细则拒墨,不易磨浓;如太粗研墨虽快,但墨汁也粗,且容易损坏笔毫。作大幅国画需 砚
要多墨,选用砚池宜稍深些,可以多存墨。砚石要有盖,可以使墨汁干得慢一些,又便于保持清洁。
五、颜料:
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以重彩设色为主流,自从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淡雅的趋势下,色彩的运用有逐渐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颜料有所认识,作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合。传统的颜料两大类:矿物性颜料、植物性颜料。
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色彩厚重,覆盖性强,常用的有 :
石绿:通常呈粉未状,使用时须兑胶,石绿根据细度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依次渐细渐淡。
石青:性能与用法大致与石绿相同,石青也分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几种,头青颗粒粗,较难染匀,应多染几次才好。
植物性颜料,透明色薄,没有覆盖性能差,常用的植物性颜料
有:
花青: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淀,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
藤黄: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从其树皮凿孔,流出胶质的黄液,以竹筒承接,乾透即可使用,藤黄有毒,不可入口。
胭脂: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暗红色颜料,但以胭脂作画,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目前多以西洋红取代。
六、其它工具:
除了上述的笔、墨、砚、纸绢、颜料之外,上需准备相关的用具:
调色(储色)工具:以白色的瓷器制品较佳,调色或调墨应准备小碟子数个,除色以梅花盘及层碟较理想,不同的颜料应该分开储放。
贮水盂:盛水作洗笔或供应清水之用,亦以白色瓷器制的较佳。
薄毯:衬在画桌上,可以防止墨渗透将画沾污,铺纸後画面也不易被笔将纸擦坏。
胶和矾:上石青、石绿、朱砂等重色时为防止颜色脱落,可用
胶矾水罩上,矾有粉末状和块状,胶则有瓶装的 液状鹿胶与条状或块状的牛胶、鱼胶、鹿胶等,最好备 置一套杯、酒精灯,以便融胶调兑清水。
乳钵:粉状颜料粒子太粗时,需用乳钵研磨再置於烧杯中飞漂。此外挂笔的笔架、压纸的纸镇、裁纸的裁刀、 起稿的炭条、吸水的棉质废布(或废纸)、以及钤印用的印泥、印章等皆可酌情备置。
笔架:毛笔使用后,用清水洗干净,挂在笔架上凉干,或包在竹制笔簾中,置于笔筒中也可。
纸镇:用来压纸。
篆刻印章是中国文人雅士和收藏家所青睐之物。石头通灵性,石头如君子,往往一方好的石头加上优秀篆刻家的雕刻达到完美结合,成为传世珍宝。经过数代,印章石料日益丰富,载体多样,形式各异。 这其中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
和巴林石最秀 。
第三课
了解写意画
写意是中国画技法发中的一种,用笔豪放、简炼、洒脱,描绘形象“以形写神”,抒发画者的感情,注重物象神态的描写。手法概括、夸张、以少胜多、用笔随见,但能充分表达意境,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总结有以下特点: 这一课我们将学到什么?
1.了解中国的写意画。
2.掌握用笔和用墨的方法。
1.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2.骨法用笔、以书入画。
3.追求意境、缘物寄情。
中国的写意画,自元代尚意以来,由于文人的介入,一直把追求意境美放在首位,画家的文学修养直接反映到作品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成为中国写意画雅俗,优劣和文野之分,而且成为衡量画家艺术修养高低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