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一、环境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整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GB/T24000-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问题:人类早期的环境问题;局部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壤退化,及部分的生态退化等。

近代大规模环境污染问题:出现在产业革命及二战之后30年间。

集中表现为工业污染向城市污染和农村污染发展,局部污染向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发展。

三、当代环境问题:1、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海平面的上升2、臭氧层破坏《关于臭氧层行动世界计划》(1978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年)《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年)《赫尔辛基宣言》(1989年)1990年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进行修改《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1992年)提出2005年全面停止生产CFC S类物质的计划。

3、水资源危机表现在供应与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我国,农业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8000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缺水城市达总数的60-70%。

4、海洋污染每年向海洋倾倒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万吨铜、30万吨铅、100万吨有机氯农药。

5、酸雨6、生态环境恶化与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土地退化沙漠化,耕地减少等。

7、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四、环境问题的有关对策的发展: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各国制定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及有关污染物排放和质量标准。

企业为此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末端治理。

由于末端处理投资及运行费用,加上政府排放标准越趋严格,企业寻求新方式以减少环境治理费。

“无废工艺”运动在行业中开展,环境保护措施渐由末端治理向全程序控制转变,并进一步发展为清洁生产。

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联合国人类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并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计划署。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强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之上,保护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五、一些新的环境行为:1、环境标志环境标志是对产品的环境性能的公正鉴定,是该产品环境性能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证明。

其认证方法含有生命周期分析的思想。

西德于1979年5月推出首批环境标志。

随后发展较缓,在80年代后期得到大力发展。

90年代实施环境标志的国家已达22个。

2、清洁生产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达到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产生于70年代,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

3、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主要由原材料获取、生产、产品加工制造、运输与分销、产品使用与回收五部分组成。

4、环境审核符合性审核:通过审核加强企业的执法。

重点在于企业对各种环境法规的符合程度,并作为处理非法活动的罚款和赔偿证据,维护企业形象,是第三方审核认证基础。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以组织的环境管理为物件,以各国颁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依据,审核组织的环境与标准的呼和符合程度。

主要过程:英国国家标准BS7750(BSI于1992年发布)《生态管理和审核法规》EMAS(1993年7月)改善企业环境行为,向社会提供其环境行为的证明。

1987年ISO9000成功制定。

1991年ISO成立SAGE(环境问题特别咨询组)。

1992年,SAGE推广第207技术委员会制定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1992年ISO和BSI讨论在BSI基础上编制ISO14000。

1993年ISO开始对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

ISO14000系列标准是近年来环境思想、环境管理手段不段完善的结果。

六、ISO14000结构框架:ISO/TC207是ISO继TC176后又一个综合性管理委员会,ISO中央秘书处为TC207预留了100个标准号,编号为ISO14001-ISO14100,统称ISO14000系统标准。

SC1 环境管理体系EMS 14001-14009SC2 环境审核EA 14010-14019SC3 环境标志14020-14029SC4 环境行为评价EPE 14030-14039SC5 环境周期评估LCA 14040-14049SC6 术语和定义14050-14059SC5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14060备用14061-14100七、ISO14000的指导思想:无论环境好的地区或环境差的地区,ISO14000系列标准不增加贸易壁垒。

ISO14000系列标准可用于对内对外换认证、注册。

ISO14000须回避对改善环境无帮助的任何行政干预。

八、ISO14000标准的起草原则:公正合理、广泛的适用性ISO14000系列标准应真实和非欺骗性。

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资讯应有意义、准确,可检验。

评价方法、实验方法不能用非标准方法,应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或地方标准。

应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但不应损害商业机密。

非歧视性。

能进行特殊的有效的资讯传递和教育培训。

不产生贸易壁垒,对国内外均一致。

九、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介绍: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14009)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核心标准要求组织在内部建立并保持一个符合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体系有环境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审等五个基本要素组成,通过有计划地评审和持续改进的回圈,保持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环境标志(ISO14020-14029)环境标志对组织的环境表现加以确认,通过标志图形、说明标签等形式,向市场展示标志产品与非标志产品环境表现的差异,向消费者推荐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

环境表现评估(ISO14030-14039)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行动过程中,建立一套对组织的环境表现进行评价的系统管理手段,通过连续的资料对组织环境表现和影响进行评估。

这一标准不是污染物排放标准,而是通过组织的“环境表现指数”表达对组织现场环境特征、某项具体排放标准、某项等级的活动、某产品的生命周期综合环境影响的评价结果。

这套标准不仅仅可以对组织在某一时间、地点的环境表现,而且可以对环境表现的长期发展趋势进行评价。

产品生命周期评定标准(ISO14040-14049)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ISO14000还要求实施从产品开发、加工制造、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

十、ISO14001标准介绍ISO14001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是整个ISO14000系列标准的核心,也是这一系列标准中可作为环境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依据的唯一标准,系列中的其他环境管理标准是对它的补充、解释和应用。

标准适用范围ISO14001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

标准的结构ISO14001标准共由环境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五个一级要素组成,每一个一级要素又可分为若干个小要素,总共17个要素,就构成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遵循戴明螺旋式上升模式,这种运行模式分为四个阶段(PDCA):规划阶段(PLAN):组织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方针,建立组织的总体目标,并制定出实施目标的具体措施。

关键要素:环境方针环境因素法规要求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实施阶段(DO):为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明确职责,根据活动的特点,制定出相关的文件化的管理程式及技术标准对活动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

关键要素:机构和职责培训意识和能力交流与文件管理办法运行控制论应急准备与回应验证阶段(CHECK):在组织活动实施过程中,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的过程进行监控,以纠正所出现的偏离组织总体目标的现象。

关键要素:监测违章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EMS审核改进阶段(ACT):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定期对组织所建立的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技巧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文件化、系统化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委托方。

ISO14011阐述的是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一程式,ISO14012则阐述审核员资格。

在这部分,我们要学习更多审核技术并把它们应用到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中。

审核是一个资料收集过程,需要评估其进展和纠正措施,审核员必须记住这一点,然后想受审核方解释清楚,使资料收集更顺利。

环境审核可以是内部的和外部的,可以只覆盖部分体系,按审核方与受审核方关系,审核可以分为:1.第一方审核第一方审核是一个组织对自身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也称为内审。

2.第二方审核第二方审核是一个组织出于自己的目的对另一个组织进行的审核。

通常是购买方对提供方(服务方)或潜在提供方的审核。

3.第三方审核第三方审核是由一个独立的机构(第三方)对提供方(服务方)进行的。

进行这一审核的通常是第三方认证机构。

一、内审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内审内审在本章中是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简称。

ISO14001:2004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这样定义的:“客观的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援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

”因此内审是一个组织对自身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也称第一方审核。

这里须明确几个概念。

1.审核证据关于事实的可验证的资讯、记录或陈述。

注:①.审核证据可以是定性或定量的,供审核员用来判断是否符合审核原则;②.审核证据通常来自面谈、对活动与情况的观察、现有的测量或试验或审核范围内的其他方法。

2.审核准则审核员同所收集到的关于主题事项的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方针、管理、程式或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可分三部分:(1)I SO14001ISO14001是环境管理体系的规范性标准,内审中一般将它用作审核各级文件编制是否完备和是否规范的准则。

(2)环境管理手册、程式文件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环境管理手册、程式文件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行为准则,一旦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颁布,即具有强制性,是组织运行中所必须遵守的。

(3)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主要用作审核组织的环境绩效的准则,即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一个时期之后,组织的环境行为在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方面有了哪些具体的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