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必背歌赋之胜玉歌(1)

针灸必背歌赋之胜玉歌(1)

针灸必背歌赋之胜玉歌(1)
胜玉歌选自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当时王国端(元代)编撰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比较流行,但是由于篇幅较长,不易记诵,杨继洲便将自己家传的经验编撰成歌,取名“胜玉歌”,因其内容珍贵犹如宝玉,值得后人学习继承。

【原文】
胜玉歌兮不虚言[1],此是杨家真秘传[2]。

或针或灸依法语[3],补泻迎随随手捻[4]。

头痛眩晕百会好,心疼脾痛上脘先[5]。

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6]立便痊。

(原注:鸠尾穴禁灸,针三分,家传灸七壮)
髀[7]疼要针肩井穴,耳闭[8]听会莫迟延。

(原注:针一寸半,不宜停,经言禁灸,家传灸七壮)
胃冷下脘却为良[9],眼痛须觅清冷渊[10]。

霍乱心疼吐痰涎[11],巨阙着艾便安然[12]。

脾疼背痛中渚泻[13],头风眼痛上星专[14]。

头项强急承浆保[15],牙腮疼紧大迎全[16]。

行间可治膝肿痛[17],尺泽能医筋拘挛[18]。

若人行步苦艰难,中封太冲针便痊。

脚背痛时商丘针[19],瘰疬少海天井边[20]。

筋疼闭结支沟穴[21],颔肿喉闭少商前[22]。

脾心痛急寻公孙[23],委中驱疗脚风缠[24]。

【注释发挥】
[1]虚言:不真实、不实际的话,假话。

[2]秘传:没有公开的家传秘方。

[3]或针或灸依法语:有的病适宜针刺,有的病适宜艾灸,都要按照歌中所说的法则来治疗。

[4]补泻迎随随手捻:补法或泻法,可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标幽赋》云:“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

”针灸临床主要靠两手的密切配合,实现补泻方法的具体操作。

[5]心疼脾痛上脘先:胸膈及腹部疼痛时,首先选任脉的上脘穴。

[6]五痫:即马、羊、鸡、猪、牛5种痫病,本病的特征是发作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手足搐搦,两目上视,喉内发出五畜叫声,在将醒时,口吐涎沫,醒后如常人。

[7]髀:大腿的上部。

[8]耳闭:耳窍闭塞,气机阻滞,轻则重听,重则耳聋,属于听觉障碍。

[9]胃冷下脘却为良: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痛,首选下脘穴即有良好的效果。

却,副词,可译为“即”。

[10]眼痛须觅清冷渊:清冷渊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具有清宣少阳热邪的功效,治疗风热上扰或三焦热盛所致的眼痛、眩晕、胁痛、耳鸣等症。

[11]霍乱心疼吐痰涎:霍乱是上吐下泻同时并作。

《症因脉治·卷四》记载:“秦子曰:霍乱之症,心腹绞痛,上吐下泻,燥乱烦闷,甚者转筋。

以经络而论,主于阳明肠胃,若但吐利而无腹痛烦乱之类,乃吐利,非霍乱也。

”包括烈性传染病“霍乱”,也包括一般夏秋间常见的急性胃肠炎。

心疼吐痰涎,为胃脘部疼痛,俗称心口疼,因邪蕴于里,脾胃功能失常,吐出痰涎和食物,是霍乱发作时的症候之一。

[12]巨阙着艾便安然:《内经》云:“太阴所至,土郁之发,民病霍乱,呕吐注下。

”中医认为霍乱病机多属湿浊之邪干忤肠胃所致。

艾火擅于温阳化湿。

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此穴为心的募穴,能清心化痰,治疗神志异常及胃肠疾病很有疗效。

主治病症有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尸厥、癫狂、痫证、健忘、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噎膈、吞酸、黄疸、腹泻。

故艾灸巨阙穴能清心化痰降浊以治疗霍乱。

[13]脾疼背痛中渚泻:脾疼是中焦部位疼痛。

背痛指脾疼牵引的心背彻痛、胸满气喘的症候。

中渚为三焦经输穴,具有清宣少阳之邪,缓急止痛的功效。

[14]头风眼痛上星专:上星为督脉穴,位于头部,具有通窍醒脑的功效,用于治疗前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

专,指独特的功效。

[15]头项强急承浆保:头项强急,指由风寒引起的头项强直、筋脉拘急,不能前后俯仰或左右回顾等难以活动的症状。

承浆,是任脉穴,位于颏唇沟中。

具有疏风通络的作用。

保,保护。

[16]牙腮疼紧大迎全:牙腮疼紧,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口噤不开、牙关紧闭、牙痛、颊肿、不能咀嚼等症。

大迎,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具有散风清热、通利牙关的功效。

全,指安全无恙。

[17]膝肿痛:指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包括腿肿连膝的膝肿。

[18]筋拘挛:此处主要指上肢的筋脉拘挛,不能自由伸屈。

[19]脚背痛时商丘针:商丘,为足太阴脾经经穴,位于足部,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针刺该穴可疏通足部气血以止痛。

[20]瘰疬少海天井边:瘰疬,语出《灵枢·寒热篇》,又名疬子颈、颈疬或鼠疮。

小者为“瘰”,大者为“疬”。

以其形状累累如珠,粒粒可数而得名,即项部淋巴结结核。

少海、天井分别为手少阴心经及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其中天井为治疗瘰疬的特效穴。

[21]筋疼闭结支沟穴:筋疼,指胁肋疼痛。

闭结,指大便不通。

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具有调畅少阳经气的作用,是治疗胁肋疼痛的特效穴,对情志失调、脉络闭阻、气滞血瘀及气郁化火者均可应用。

此外,支沟穴可通调三焦之气,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血虚津亏(虚秘)、阳明热盛、燥热内结(热秘)及情志不畅、气机阻滞(气秘)诸型均可应用,尤对气机阻滞型疗效更佳,临床常配伍照海或左腹结。

治疗胁痛一般配伍阳陵泉。

[22]颔肿喉闭少商前:颈的前上方为颔,相当于颏部下方,喉结
上方软肉处。

喉闭,指咽喉部突然肿痛,呼吸困难,吞咽不适,并伴有痰涎壅盛、牙关拘急、神志不清等症。

少商前,指在治疗此类病变时应首先考虑取少商穴。

[23]脾心痛急寻公孙:脾心痛急,泛指心胸胃腹部急性发作性疼痛。

寻,指选用。

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脾经络脉进入腹内,入络胃肠,公孙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冲脉为病,逆气而里急”。

冲脉病症多为气机不利,以实证为主,表现为气逆上冲心、胃、胸膈之呕吐、呃逆、反胃及奔豚。

可取公孙穴治疗,如配伍内关效果更佳。

[24]委中驱疗脚风缠:驱疗,即驱赶、驱逐,引申为消除、去掉、治愈的意思。

脚风,属腿游风之类足病。

缠,为搅扰,指病邪缠扰。

委中具有通经活血,理气止痛的作用,可治疗此病症。

三才中药牙粉
成分:丁香、花椒、当归,补骨脂、防风等
适用人群:口腔溃疡、口臭、牙周炎、牙龈出血、牙龈萎缩、口疮、龋齿、牙痛、牙釉质过敏等口腔问题。

用法:每次取05~1.5克,放在牙刷上刷牙2~5分钟。

每日1~2次,或每次2~3克,沸水冲泡,待温后漱口,每日2~3次。

注:纯中药制剂,可代替牙膏长期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