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质期末试题及答案

工程地质期末试题及答案

工程地质期末试题及答案
1.对地下结构物产生浮力的地下水是承压水或潜水。

2.围岩应力重新分布是指洞室围岩总应力的重分布。

3.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

4.流纹状构造反映了岩浆岩的喷成相形成环境。

5.该矿物可定名为XXX。

6.沉积岩的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斑状结构及生物结构四种类型。

7.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在干燥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称为岩石的饱水系数。

8.平板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地基土的压缩模量。

9.盐渍土在浸水后强度明显降低。

10.地下水位的降低可使降水周围的地面上升或下降。

11.纪为地层单位。

12.统为地质年代单位。

13.岩层在空间的位置是由走向、倾向、倾角确定。

14.岩层走向方位角与倾向方位角相差90度。

15.斜坡的变形方式有蠕动和滑动。

16.斜坡的破坏方式有滑坡和崩塌。

17.按滑动的力学性质滑坡可分为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
牵引式滑坡和推动式滑坡、张性滑坡和剪性滑坡。

18.下列哪项组合最易发生岩溶:石灰岩、地下水、植被
覆盖少。

1.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包括:选择合适的围岩支护方式、加固围岩、减少荷载、降低水位、控制地下水、加强监测等。

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是指地下水中总溶解物质的含量,代
表地下水的溶解能力和对地质构造的侵蚀能力。

3.变质作用包括热变质、压力变质、化学变质和接触变质。

4.沉积岩的构造类型包括层理结构、节理、褶皱、断层等。

5.斜坡变形和破坏的方式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6.沉积岩的成因包括物理和化学沉积,以及生物作用沉积。

四、论述题(14分)
冲积平原区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土壤松散、孔隙水含量高、土壤可塑性大、地面沉降、地震易发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基础沉降、地面塌陷、土壤液化、建筑物倾斜、地震灾害等工程地质问题。

因此,在冲积平原区进行工程建设时,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评价,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和工程措施,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1.保障围岩稳定性的方法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保护围岩
的原有稳定性,防止其降低。

这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来实现。

第二个是提高岩体的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增高。

这可以通过加固围岩来实现。

2.总矿化度表示地下水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总含量,以每升
水中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总克数(g/L)表示。

它反映了地下水
的矿化程度。

3.变质作用包括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
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是指侵人岩与围岩接触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是指在广大范围内,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是指变质岩体与岩浆互相交代而形成新岩石的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地壳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使岩石发生的变质作用。

4.层理构造是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岩层在颗粒大小、
成分、形状、颜色等方面表现出的一种成层现象。

层面构造是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阳光曝晒等作用所留下的痕迹。

5.斜坡破坏有两种方式:崩塌和滑坡。

松动是指斜坡形成
初期,坡顶常出现一系列陡倾张裂隙的岩体向临空方向松平移动。

蠕动是指斜坡岩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坡体应力长期作用下,向临空方向缓慢而持续的变形。

6.岩石是在常温常压下,地表原有的岩石经物理化学作用
形成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固结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

它们在地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地球的记忆和历史。

论述题:
地下水问题是建筑施工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在平原区,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浅,开挖土体时难免会涉及到地下水。

地下水可能会导致主坑涌水、流砂等问题,从而影响施工进度,甚至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需要考虑如下因素:水赋存介质、地下水位、开挖面积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关注地基强度问题和地基变形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支护衬砌方案、排水方案等,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