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唱脸谱》教案

《唱脸谱》教案

唱脸谱
〔课题〕:1.歌曲《唱脸谱》
〔课型〕:戏歌
〔年级〕:八年级下册
〔课时〕: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教具〕:音响、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
《唱脸谱》是八年级教材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

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

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

依字行腔,韵味十足。

〔知识目标〕:
一、情感目标: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知识目标: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戏歌、脸谱、四击头、拖腔及京剧表演形式等知识;让学生感受下滑音、倚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在戏曲音乐中的韵味。

三、能力目标:通过《唱脸谱》的学习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脸谱知识,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脸谱知识,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唱出歌曲的戏曲韵味,注意休止符和拖腔处的唱法。

〔教学方法〕:
教法: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利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想、听、唱、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赏、讨论、表现、”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主题(约3分钟)
师:今天又到了我们音乐课的时间了,一见到同学们呀,我就特别的高兴,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你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同学们知道唱的这段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

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今天啊,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戏曲音乐大花园,去了解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的国粹艺术——京剧。

二、知识延伸,增进了解(约10分钟)
那么什么是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剧的形成
1873年,原有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调班社进入北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接受了其他剧种的表演方式,演变而形成早期京剧。

京剧的行当
生旦净丑
京剧基本功
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为一体,
设计意图: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范唱与表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

(三)欣赏戏歌《唱脸谱》
师:在京剧中,脸谱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一首歌,就叫《唱脸谱》,让我们边观看脸谱图片,边来欣赏这首歌曲,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这首歌的感受。

(课件播放欣赏内容)师: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你听完的感受?
生:和一般的歌曲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呢?
生:它又像歌曲又像戏曲……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一下就说出了这首歌曲的特点。

这首《唱脸谱》是一首戏歌,就是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京剧中,艺术家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就用丰富细腻的手法,夸张的颜色在人物的面部按照一定的谱式绘成了美妙多变的图案,这就是脸谱。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戏歌《唱脸谱》。

设计意图:初听戏歌《唱脸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的认识。

三、由浅入深学唱歌曲(约20分钟)
(一)欣赏歌曲,了解京剧脸谱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听一听歌曲是怎么描述京剧脸谱的呢?(播放歌曲欣赏)讨论:不同颜色的脸谱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生答师补充)
从色彩上说,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金、银等色,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

(课件出示脸谱颜色介绍及相应脸谱)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如关羽。

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刚烈、勇猛、粗率、鲁莽的性格,如包拯、张飞。

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曹操
蓝色喻意刚强勇猛、桀骜不驯;如窦尔敦。

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猛烈、暴躁;如青面虎张青、程咬金等。

黄色意示残暴、骠悍、阴险;如宇文成、典韦等。

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设计意图:通过对戏曲脸谱的认识和欣赏,自然过渡到歌曲的学习,学生在欣赏脸谱的同时,又对歌曲的旋律有近一半的了解。

在教学环节中,反复欣赏歌曲,让学生熟悉所学歌曲的旋律,降低学唱的难度。

(二)分段学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看着歌曲的曲谱,再来欣赏一遍歌曲,并根据唱腔的不同,为歌曲分段。

(课件出示歌曲曲谱,学生边听边年)
师:同学们,我们又听了一遍了,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再给歌曲分分段。

生:分两段,A段像流行歌曲,B段像京剧……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说唱A段(课件出示第一段曲谱歌词)
1、教师范唱A段歌曲,讲解前倚音、下划音等唱法及在乐曲是的作用。

师:假如没有这些装饰音记号会是什么味道呢?
生:自由回答……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慢唱A歌曲。

(2)教师弹琴演唱,学生小声跟唱歌曲。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放声歌唱A。

师:同学们学的很认真,你能试着唱一唱B段吗?
2、出示B段歌曲曲谱,教师范唱B段歌曲。

师:同学们,老师来唱B段,同学们可以小声的跟唱歌曲,找出你认为不好唱的乐句。

(1)教师范唱B段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内容。

(2)讲解拖腔在京剧中的定义,通过数拍等方法,降低最后一句难度。

(3)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歌曲旋律,体会京剧韵味。

(4)学唱难点“叫喳喳”
(5)完整的演唱全曲,注意两段不同的旋律特点。

3、男女分组,完整演唱全曲(女生唱A段,男声唱B段)
设计意图:歌曲分为A、B两段,其风格不同,A段流行因素较多,而B段更具京剧韵味,分开学习,能让降低学习难度,更能让学生有感有情有韵的演唱歌曲。

四、巩固及创编创练习(约10分钟)
师:同学们,这首戏歌我们都学会了,你想不想边唱边表演呀?这个表演可不象我们以前为歌曲编创舞蹈,戏曲有它们固定的手眼身法步,你们想不想学呀?
生:想……
师:那老师就给同学们表演一下,同学们可要学好啦……
1、老师边唱边表演,学生欣赏学习。

2、全班合作表演唱:教师弹琴、女生表演唱A段,男生表演唱B段。

3、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学生在演唱表演中结束学习。

设计意思:教师表演唱,既为学生做好了示范,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边唱边表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歌曲演唱的熟练度,又潜移默化的学习了京剧身法。

五、课堂小结:(约2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