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街道办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街道办食品安全工作制度1为加强对辖区内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协调工作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特制订沂城街道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工作制度(一)沂城街道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职责统一领导、统筹协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研究审议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和发展规划;审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和措施;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重要活动和专项整治;协调解决食品安全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辖区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情况。
(二)沂城街道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职责负责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日常工作,承办、督办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决定事项;指导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重大问题的专项督查;协调有关跨地区、跨部门食品安全重要事项;筹备组织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类会议;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对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进行查处。
二、会议制度(一)协调委员会会议制度1、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其他参加会议的人员根据会议内容和工作需要确定,特殊情况可由主任或副主任决定随时召开。
2、会议内容: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筹协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讨论审议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和工作计划,协调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部署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督查工作;各成员单位汇报食品安全监管情况,提出存在问题及建议;检查会议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
3、根据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不定期召开部分成员单位工作协调会,研究协调专项工作。
(二)协调委员会联络员会议制度1、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委员会联络员会议(联络员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科室负责人),由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召集。
特殊情况可由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决定随时召开。
2、会议内容:研究落实协调委员会交办的工作任务和日常监管中的协调工作,讨论决定需要上报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有关事项。
上述两种会议均须有专人做好记录,形成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会议纪要发送范围根据会议内容和工作需要确定。
三、案件举报受理与查处制度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加强食品安全案件举报受理工作,设立举报电话,确定专人认真记录,按照首接负责的原则,及时处理投诉举报的案件。
对涉及其他部门或多个部门职责的案件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成员单位接报后要及时报告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由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协调处理。
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接报后应立即报告协调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并及时做好组织和查处工作。
四、信息收集、发布及报告制度(一)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和分析整理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向成员单位传递。
(二)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都要确定一名专职食品安全信息员(信息员由本单位指定),负责本系统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整理和报送工作。
信息实行审核报送制,由成员单位领导审核签字、单位盖章后报送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三)食品安全信息报送的内容包括: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制订出台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和重要监管措施,专项整治方案和实施情况,工作总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情况和质量抽验计划及结果等。
上述有关内容各成员单位要按规定及时报送,各成员单位每季度末必须单独报送一条综合性的食品安全工作动态信息。
(四)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不定期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发布内容主要包括:全街道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监管措施、专项整治方案的实施情况,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情况,重大节日和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状况、全辖区范围内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和预警信息,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经验做法和抽验结果等,信息报送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成员、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及有关单位。
五、宣传培训制度(一)协调委员会统一协调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相互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在协调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培训,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街道办食品安全工作制度2加强街道及社区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和要求,健全和规范工作程序,努力形成各尽其职,协调配合,信息通畅,资源共享的运行格局,全面提升街道及社区的食品安全工作综合监管的能力和水平,特制定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如下:一、成立、调整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1.由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担任街道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社区书记、派出所、工商所、卫生院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食品安全工作。
2.确定分管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各工作片对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工作片主要负责人为本区域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3.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处理食品安全重大事项,部署食品安全有关专项整治及其他统一行动;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指导、检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等。
二、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及时向食品安全协调机构上报发生事故的单位、地址并组织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报告事故现场采取的措施和调查处理的工作进度。
对食品安全事故隐报、迟报、漏报、不报的有关人员,将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三、建立信息联络报告制度为第一时间掌控全街道的食品安全信息,确保信息反应灵敏、准确、及时、有效,特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联络制度。
1.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组织: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工作。
2.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的监管执法情况、存在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专项整治进展情况;食品安全动态;重大事故查处信息等。
各部门报送的信息要经过加工、整理、汇总,并简要评析分析本系统和本部门工作情况。
3.安全信息报告时间:工作信息、技术信息每季度报告一次;食品安全动态信息随时报告。
四、投诉举报处理制度1.街道向社会公开食品安全案件举报电话,安排专人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工作。
2.按照首接负责的原则,对每起投诉举报要认真记录、及时处理或报告。
五、监督制度成立街道及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定期对所部署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对食品放心工程进行监督检查。
对措能不力,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进行督查督办。
街道办食品安全工作制度3为进一步发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各自优势,做到资源共享,力量互助,作用互补,形成更好的执法效果,提高行政执法效率,特制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街道安委会为联合执法的组织协调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街道综合性食品安全联合执法行动方案,牵头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并做好部门间协调。
工商所、派出所、行政执法所等部门为联合执法的成员单位。
二、联合执法的重点内容1.由街道安委会统一布置、组织的辖区专项整治活动;2.产生或将会产生较大社会不良影响的食品安全案件、事件,需联合执法的整治活动;3.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需联合执法的整治活动;4.职责界限交叉,暂时难以界定,单个部门难以处理的违法行为的整治活动;三、街道启动、实施机制1.由街道组织的联合执法,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的,各职能部门必须服从街道食品安全办公室的`统一安排,派出执法队伍,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执法职责;2.由街道安委会统一部署,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参加联合执法的职能部门,在有联合执法活动任务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形成综合执法队伍,开展联合执法;四、工作要求1.组织保障。
各联合执法单位要从大局出发,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遵守联合执法制度,确保执法力量及时到位。
2.经费保障。
各执法部门要重视联合执法工作,把联合执法经费纳入本部门的年度预算,确保联合执法的正常开展。
3.交流制度。
街道安委会可组织各食品安全执法部门考察学习兄弟部门执法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街道办食品安全工作制度4一、总职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食品安全工作被列为乡镇(街道)的重要职责之一,切实做好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宣传教育和统筹协调等工作。
二、具体职责1.负责本辖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分析形势,研究部署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组织力量协助监管部门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
3.制订本辖区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4.建立责任网格内食品生产经营者数据库,并上报相关信息。
5.统筹规划本地食品摊贩经营场所,协助开展日常管理。
6.针对存在问题和上级部署,及时开展专项整治,组织或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查处辖区内无证生产经营、制假售假食品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各项长效监管机制。
7.负责推荐、管理、培训辖区内各村(社区)协管员,明确其工作职责、考核办法等事项。
8.做好农村厨师登记备案、农村家宴申报备案和管理工作,落实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与运行,发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农村集体聚餐中的作用,预防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及时上报并协助处理食品安全事故。
9.协助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采集和食源性疾病调查。
10.受理群众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并按照职责权限及时处理。
11.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12.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制度(一)乡镇(街道)食安委、食安办会议制度。
乡镇(街道)食安委建立会议制度,会议分为食安委全体会议、食安办主任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部门会商会议。
1.食安委全体会议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如遇重大事项或特殊情况,可由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决定临时召开。
会议议题由乡镇(街道)食安办根据工作情况和成员单位的相关意见,提出初步意见,报乡镇(街道)食安委主任审定,内容主要包括:(1)传达贯彻上级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精神、重大决策、工作部署等;(2)分析研判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乡镇(街道)一个时期(如年度、半年度)的工作;(3)制定并组织实施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规划;(4)听取乡镇(街道)食安办和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检查督促食安委确定的重大事项落实情况;(5)统筹协调食品安全重点、难点工作,并明确相关责任、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6)根据上级要求和职责分工,研究食品安全事件处置等工作;(7)审议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等有关情况;(8)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