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安全培训讲义第一篇:班组长安全培训讲义班组长安全培训讲义一、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1、贯彻执行公司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2、组织并参加安全生产活动,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3、组织职员学习并执行公司和车间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教育职工遵纪守法,制止违章和违反劳动纪律行为;4、负责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教育;5、负责班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并报告上级。
发生事故立即报告,组织抢救,保护好现场,做好记录;6、搞好生产设备、安全装备、消防设施、防护器材和应急器具的检查维护工作,使其保持良好;督促教育职员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用具,并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7、抓好班组安全、卫生建设,保持作业现场整齐、清洁,实现文明生产。
对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提倡班组长心中树立有“九”最思想:最重要的信息,是安全生产情况;最重要的事情,是防止一切事故发生;最忌讳的做法,是对“三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烦恼的时刻,是听到有伤亡的消息;最好的行动,是排除险情要冲在前;最美好的宿愿,是当一名合格的班组“保护神”;最愿意做的事,是让组员高高兴兴上班;最美妙的祝福,是盼望每一名组员安安全全工作;最大的心愿,是让大家都平安。
三、班组安全管理要坚持“六有”、“六无”六有:1、安全有目标;2、管理有规章;3、操作有规程;4、检查有记录;5、考核有依据;6、班组有安全员。
六无:1、生产无事故;2、作业无“三违”3、设备无缺陷;4、环境无隐患;5、制度无缺陷;6、教育无遗漏。
四、班组安全管理制度行政性制度:1、安全教育制度;2、安全岗位培训制度;3、安全岗位责任制度;4、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5、工伤调查报告制度技术性制度:1、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安全卫生技术标准;3、建安工程技术规则;4、防火防爆安全规定;5、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班组长安全培训讲义五、班组日常安全检查的“四查”查思想:1、安全管理是否已摆上班组议事日程?查班组会议记录2、班组安全员是否已明确?查安全员工作记录3、班组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已健全?查登记册4、及时处理班组发生的各类事故及未遂事故,是否已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查班组事故处理记录5、班组安全思想教育是否坚持进行?查班前或班后会议记录等6、整改措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整改完后由谁负责验收等。
λ查纪律1、组织纪律方面――查是否做到服从分配,服从调度,服从安全监督2、时间纪律方面――查是否遵守考勤制度和工作时间,做到工作时间不做与生产无关的事,不串岗、不在机器运行时做别的事情等。
3、技术纪律――主要查生产操作和现场管理是否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执行工艺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情况。
λ查隐患1、检查各类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维修状况2、检查各种机电设备的防护是否完好齐全3、检查有毒有害气体、蒸汽、粉尘的防护措施是否落到实处4、检查易燃易爆物质和剧毒物质的贮存、运输和使用情况5、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的性能和使用情况6、检查通风、照明条件情况7、检查有无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及其堵塞情况,必须保持通道宽阔、畅通λ查措施1、整改项目要有专人负责,由负责人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在班组内说明内容;2、落实整改人员明确其责任;3、有关班组和人员的联系与配合以及对他们的要求;4、实施前工具、材料、防护用具的准备情况,是否符合安全要求;5、措施方案是否是当前最佳办法,参与人员是否都完全明白;6、有无临时应变措施,是否可行;7、整改项目现场有无安全设施和标识;六、班组安全工作要防“跑、冒、滴、漏”防跑――班组安全会的内容常常跑调;防冒――防止冒险、冒失;防滴――班组安全教育如同在下“毛毛雨“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强、宣传力度不够、学习内容比较虚、意义讲得多,安全规程谈得少,安全案例分析讲得少。
防漏――强调的是“五同时”不是班前一句话“上班要注意安全”。
班组长安全培训讲义第二篇:班组长培训讲义班组长培训讲义一、班组长培训的必要性1.1班组长的定义班组长是指在生产现场,直接管理某一工序的生产员工,对其作业的过程质量和生产结果负责的人。
班组长一般由车间主管任命或由群众推选,经批准而产生。
班组长的工作是对现场的作业人员、材料、设备、作业方法、生产环境等生产要素,直接指挥和监督,以实现企业的各项管理目标。
(1)班组长的使命班组长的使命是:为了实现所属组织(车间、部门)的生产任务,根据现有的条件,经过科学管理、合理调度,从而高效率地按期完成自己所应承担的份内业务。
(2)班组长的任务指挥工作:即保质保量完成上级(车间、部门)下达的计划任务(产品或服务);领导员工:提高下属的协调能力,按节拍、有步骤地完成任务,营造有意义的工作氛围;(3)班组长应有的素养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具有创新的意识;具有良好的岗位技能;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被人信赖的人格魅力。
1.2企业的班组设置一是按工种划分:把同工种的若干工人组成班组;二是按班次划分:把从事某种相同或相近工作的工人分成几个班,轮流倒班;1.3班组长的角色认知(1)对企业来说班组长是最基层的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作业人员,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意图都要通过班组来贯彻落实,这就是所谓的班组管理“上有千条线,下穿一根针”的特殊性。
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和物质生产的实现都要通过班组来最终实现。
因此,班组长是 Q(品质)、C(成本)、D(交货期)指标实现的最直接的责任者。
(2)对车间主管来说班组长是车间主管人员的命令、决定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同时对自己的某方面工作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
而且,班组长在对现场管理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贯彻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交货期、质量、环境保护、“6S”管理、企业理念、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等工作,又是生产主管、车间主管与现场作业员工沟通的桥梁。
(3)对作业员工来说班组长是直接的领导,并对其进行作业指导,评价其作业能力及作业成果。
1.5班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企业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利润,班组的存在是因为能实现这个目的;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就要从班组抓起。
(2)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位;(3)班组是生产流程的衔接要素;(4)班组是提高职工素质的基本场所;(5)班组是激发创意、解决问题的团队。
二、班组管理的原则 2.1班组管理的内涵(1)管理的目的:高品质、低成本、严格遵守交货期;(2)管理的内容:质量管理(又分为质量管理活动和实物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过程控制管理、设备管理等;(3)管理的步骤:P(计划、策划);D(实施生产活动);C (评价实绩与标准的差异);A(总结调整,排除差异,继续改进)。
(4)制度:按照公司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管理的标准、工艺技术文件、操作规程,分公司颁布的二级管理制度等,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适合于班组的诸如操作规范之类的三级管理规定。
2.2 班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1)沟通至上的原则: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也是消除隔阂、增进团队凝聚力的有效工具。
公司推行的“班前会”就是班组内部交流的平台,班组长在每次会议之前应该准备好发言的内容,有的放矢,不要使会议的内容空洞无味。
(2)以身作则、公正公平的原则:“己之不欲,勿施于人”,身正才能服众,打铁还得自身硬。
班组长担负着班组生产调度的重要职责,由于一线员工的收入直接与计件相关,作为班组长在调度安排工作任务时,应秉公办事,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理解、支持和尊重。
(3)令行禁止的执行力原则:“上有千条线,下穿一根针”,班组作为企业生产的细胞,是整个企业生产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生产过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节奏性,一个班组生产脱节,就会影响一条生产线,甚至影响整个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因此,令行禁止的执行力对班组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本原则。
(4)心细如发的细微管理原则:班组管理纵横交错,内容繁杂、虚实相间。
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实、员工思想动态的掌握、生产任务的落实、工艺纪律的贯彻、设备保养的落实、班组出勤状况和月度目标的考核等等,都要班组长组织落实,因此,班组长应该养成心细如发的良好习惯,才不至于丢东拉西、手忙脚乱。
三、班组的现场管理3.1现场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的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从班组管理的角度来看,其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一是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过程控制,使过程控制符合工艺要求,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二是随时注意做好在制品的标识工作,防止误用现象发生;三是对以往的错误成因进行总结,防止再次发生,即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四是尽可能地组织班内员工开展QC 管理小组活动,有选择地利用 QC 新老七种工具提升现场质量管理的水平。
3.2现场的成本管理产品的成本构成,是通过产品制造的过程来形成的。
根据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丰田生产方式(TPS)创始人大野耐一的观点,生产现场存在着八大浪费。
而我们目前一般能够认识到的只是浪费现象中的“冰山一角”。
(1)现场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途径有以下几条:a)改进质量:如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对产品的工艺质量进行改进。
对构成产品的五大要素(人、机、料、法、测,简称5M)进行改进。
b)提高工效:就是在对工作效率认真细致地研究之后,采取提高工作效率的改进措施。
C)减少机器的停机时间:作为班组长,就要以身作则,认真履行设备日常保养的职责。
在每次开机之前和规定的时间段,对设备进行日点检,以消除隐患,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转率。
(2)常见的八大浪费在工厂中最为常见的浪费主要有八大类,分别是:不良的产生、修理的浪费,过分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和管理的浪费。
下面具体分析各类浪费现象。
1.不良、修理的浪费所谓不良、修理的浪费,指的是由于工厂内出现不良品,需要进行处置的时间、人力、物力上的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相关损失。
这类浪费具体包括:材料的损失、不良品变成废品;设备、人员和工时的损失;额外的修复、鉴别、追加检查的损失;2.加工的浪费加工的浪费也叫过分加工的浪费,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多余的加工和过分精确的加工,例如实际加工精度过高造成资源浪费;第二是需要多余的作业时间和辅助设备,3.动作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现象在很多企业的生产线中都存在,常见的动作浪费主要有以下 12种:两手空闲、单手空闲、作业动作突然停止、作业动作过大、左右手交换、步行过多、转身的角度太大,移动中变换“状态”、不明技巧、伸背动作、弯腰动作以及重复动作和不必要的动作等,这些动作的浪费造成了时间和体力上的不必要消耗。
4.搬运的浪费从JIT的角度来看,搬运是一种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动作,而不产生价值的工作都属于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