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写人类文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写人类文章

其他阅读方法指南。

写人类文章是以刻画人物为主的文章,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

写人的文章侧重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

在阅读写人文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

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是分析文章中人物和中心思想的基础。

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

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二、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写人的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外,还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示。

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

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了解选材特点,抓关键字词语句。

写人文章所写的人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他的思想性格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展示的。

这样的事情或材料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

因此,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

另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

但是大部分文章中心是通过人物和事件的叙述间接地反映出来的,所以还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或情节,认真分析,深入体会。

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方法的识记。

本次介绍的是写人类文章阅读方法和技巧。

学生要仔细阅读。

在阅读中回忆以前做过的相关题型,进行分析和理解。

记得做好笔记,对方法进行整理。

现代文阅读阅读理解。

父亲的尊严(节选)范春歌①新生入学,某大学校园里的报到处挤满了在亲朋好友簇拥下来报到的新同学。

送新生的小轿车挤满了停车场,一眼望去,好像正在举行一场汽车博览会。

②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人出现在保安的视野中,那人在人群里钻进钻出,粗糙的手里拎着一只发黑的蛇皮袋,神色十分可疑。

正当他盯着满地的空饮料瓶出神的时候,保安一个箭步冲上去,揪住了他的衣领,已经磨破的衣领差点被揪了下来。

③“你没见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要捡破烂也该改日再来,不要破坏了我们大学的形象!”④那个被揪住的男人与其说是害怕,不如说是窘迫,当着这么多学生和家长的面,他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这时,从人缝里冲出一个女孩子,她紧紧挽住那个男子黑瘦的胳膊,大声说:“他是我父亲,从乡下送我来报到的!”⑤保安的手松开了,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

不错,这位农民来自西部的一个偏僻山区,他的女儿是他们村有史以来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

他本人是个文盲,十多年前曾跟人到广州打工,因为不识字,看不懂劳务合同,一年下来只得到老板说欠他800元工钱的一句话。

没有钱买车票,只得从广州徒步走回老家,走了整整两个月!在路上,伤心的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3个儿女都读书,还要上大学。

⑥女儿是老大,也是第一个进小学念书的。

为了帮家里凑齐学费,她8岁就独自上山砍柴,那时每担柴能卖5分钱。

进了中学后住校,为节省饭钱,她6年不吃早餐,每顿饭不吃菜只吃糠饼。

为了节省书本费,她抄了6年的课本。

⑦他绝对想不到会在这个心目中最庄严的场合被人像抓贼似的揪住。

当女儿骄傲地叫他父亲,接过他的蛇皮袋亲昵地挽着他的胳膊在人群中穿行的时候,他的头高高地昂了起来,那是一个父亲的尊严,也是一个人的骄傲。

⑧报到结束了,他一天都不敢耽误返程的时间,因为他将步行回到小山村。

不过,这一次步行,他会比一生中的任何一次都要欢快。

【1】根据给出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衣服破破烂烂。

(____________)(2)吃惊而发愣。

(____________)【2】父亲为什么“盯着满地的空饮料瓶出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第⑤、⑥自然段采用的是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的女儿有着怎样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衣衫褴褛惊愕【2】贫穷的父亲很想拾回这些空饮料瓶换钱,但又顾忌在这样的场合下会伤了女儿的面子。

【3】插叙。

这里插入对父亲、女儿的描写,能够突出农村学生上学的不易,从而使情节的发展更加感人,同时也显示了一个农民父亲坚毅的性格。

【4】朴实、真诚,能体谅父亲的苦心。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衣衫褴褛:释义指衣服破旧,其布料破烂不堪。

从文中“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人出现在保安的视野中”可知答案。

(2)惊愕:意思是形容吃惊而发愣;震惊的样子。

从文中“保安的手松开了,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

”可知答案。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通读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盯着满地的空饮料瓶出神”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从中既可以看出父亲生活的窘迫,也可以看出他在维护女儿的尊严。

【3】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的理解。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文章第⑤、⑥自然段采用的是插叙的方式。

它在文中起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以及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她紧紧挽住那个男子黑瘦的胳膊,大声说:“他是我父亲,从乡下送我来报到的!”“她8岁就独自上山砍柴,那时每担柴能卖5分钱。

进了中学后住校,为节省饭钱,她6年不吃早餐,每顿饭不吃菜只吃糠饼。

为了节省书本费,她抄了6年的课本。

”可以看出文中的女儿勤俭、朴实、真诚、孝顺、能体谅父亲的苦心。

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

爱国诗人陆游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秀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

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

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

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

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旅生活。

在军旅生活中,他________(jié jìn quán lì)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多次亲临前线去(视检)察。

由于他感受到了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

后来,因南宋皇帝________(qū xī tóu xiáng),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

有一天,他的身体十分(脆虚)弱,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

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眼前时,他忽然振作起来,睁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

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面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被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发)着千万人的斗志。

【1】用“\”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字。

【2】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说说所填词语的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为表现陆游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方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秀检脆发【2】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

屈膝投降:跪下求饶,比喻屈服。

【3】①受打击不忘报国;②主张北伐被罢免回乡;③多次亲临前线视察;④临死不忘国家统一。

【解析】略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不识字的老师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

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

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

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

”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

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

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

”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

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

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

”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

”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

”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

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

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