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第一篇: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
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
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
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射太阳光。
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
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
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
对于某一个月相而言,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
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
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动12°,这样,整个朔望月周期内,每一天能看到月相的时间和日出日落的时间才有了变化。
有一点必需强调,不论太阳还是月亮,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都是东升西落的(因为地球的自转),白天并不是没有月亮,只不过由于太阳光太强,月亮根本显现不出来。
三、关于月相的方位教材中提到了观察者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不同,观看的方位也不一样。
既然新月时月球和太阳是同升同落,那么随着月球的东移,月相出现在天空的方位也是逐渐远离太阳落下的方位。
教师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能借助多媒体软件。
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该尽量使用教具(如地球仪、三球仪)等。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学重点】①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②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教学过程】(引课)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板书)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概念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图1。
5)通过资料、地图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图1。
6)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几部分组成?(板书)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教材p7—8相关图像思考解答)太阳大气各层中,有哪些太阳活动?其表现形式?其活动周期有多长?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什么?(板书)2.太阳活动及主要类型①太阳活动②主要类型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三、月相及其变化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和教材中相关图像,思考讨论)为什么有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周期有多长?不同时间应在天空的什么方位观测到哪种月相?教材p9图1.10和p10图1.11两副图像应该如何判读?月相的变化对地球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月相变化是由于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产生的,教材p9图1.10阅读时应注意观测者是站在图像中心,因此上弦月时,是观测者右边的月面明亮,下弦月时,是观测者左边的月面明亮。
教材p10图1.11阅读时,应注意,观测者位于北半球,月球在南部天空,观测时间和方位:上图是以太阳落山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图表现的是上半个月的月相状况;下图是以太阳升起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图表现的时下半个月的月相状况。
(板书)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设计思想】本节教材主要由两个重点知识,一个是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另一个是太阳活动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对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注意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
难点知识是月相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创建学生的学习过程,完成由形象思维想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板书设计】第二节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概念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2.太阳活动及其主要类型①太阳活动的概念②主要类型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三、月相及其变化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探究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规律【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本内容要求有较高的空间想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规律有严格的科学数据可参考。
对高中学生而言,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中来。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展示探究成果的能力。
【活动步骤】(1)布置资料搜集任务:通过因特网或《天文爱好者手册》,查阅和日食月食相关的资料。
(2)课内成果演示:要求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后,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可演示的多媒体课件(如ppt格式的文件)。
注意,应该将学生分组制作。
比如日食月食发生的基本原理,日食月食的种类,日食月食出现的规律和周期等。
若没有条件,可以让各组派代表上讲台演说。
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听众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演示者回答)。
注意: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有比较准确的数字来说明。
应尽可能用相关的图片(或者自己画的示意图)来说明问题。
(3)教师总结:总结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将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理、规律等作个总结。
第二篇: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示例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太阳性质与地球的关系。
2.月球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观察月相,做观察记录。
(三)德育渗透点1.认识地、月、日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
2.认识日、月对人类生产、生活、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地球上的大部分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
2.难点:月相变化原理。
3.疑点:太阳活动如何能影响地球。
4.解决办法:运用物理知识,通过看图、分析、演示、录像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对月相图片的试错法排列、分析、讨论。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太阳能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月相变化原理。
(二)整体感知通过录像光盘等视听资料,让学生认识地、月、日在宇宙空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从宇宙的视点看地、月、日三者的相互影响与依存关系。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太阳1.思考:太阳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4H——He(热核聚变)数据:(400万吨/秒×50亿年)÷太阳本体=0.03%太阳每秒钟损失400万吨的质量,变为能量射向宇宙空间,地球可以捕捉到20亿分之一,但每分钟仍可得到相当于4亿吨煤的热量。
太阳在50亿年的热核聚变中只损失了其质量的0.03%。
太阳能量巨大。
2.讨论:除直接使用的太阳能外,地球上哪些能源来于太阳?解释: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分子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3.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感知:太阳黑子、耀斑(录像、光盘或挂图)。
概念:黑子:古书记载“日中有蹲鸟”(《淮南子》)民间有言金乌玉蟾;公元前28年大黑子记载“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汉书*五行志>。
黑子是一高强磁场,场强可达1000~4000高斯,(地球磁场0.6高斯);其温度比光球面低1500度,热能转换成磁能之故。
耀斑:在102~103秒内释放能量达1030~1033尔格,即几分至十几分钟内释放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
{ewc MVIMAGE,MVIMAGE,!627007t1.bmp} 影响:(1)干扰地球无线电通讯——广播电台的信号是怎样被接收的?如图所示:无线电远距离通讯依靠大气中的电离层反射作用,称天波。
当太阳活动爆发时,外来电子大量进入电离层,使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下降,导致地面通讯受到干扰甚至中断。
(2)干扰地球磁场(解释)——大海中的船只怎样驶向既定目标?在等角投影图(航海图)上,画出从出发点A到终点B的大圆航线,使用罗盘随时调整航行的角度,即可到达目的地。
但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使罗盘指针抖动而不能精确地指明方向。
(3)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太阳能遥控地球气候吗?通过资料分析,我们找到了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如图所示。
{ewc MVIMAGE,MVIMAGE,!627007t2.bmp} 太阳活动极大年与地球上的温度和降水成正相关。
月球1.把月相照片塑封成一张张图片。
试错:请学生在黑板上排列出月相顺序,写明初一、十五、三十。
讨论:就黑板上月相排列的正误,大家讨论、纠正。
理解:在月相示意挂图上理解日、地、月相对位置关系和月相产生的原因。
评价:再次更正黑板上的月相图片顺序,检查理解情况。
2.演示:(1)做一个演示月相的“月球仪”。
把地球仪的一半涂成黄色,表示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另一半涂成黑色。
(2)教师站在讲台上,以黑板为夜空,漫漫地顺时针旋转月球仪,学生将看到月相的变化过程。
旋转过程中请学生随时说出所看到的月相名称。
(四)总结、扩展通过本节知识点的学习,了解与地球关系最为密切的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作用和意义。
从而进一步认识地球依赖于太阳的光热和牵引而生存,月球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地球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把月球作为探索宇宙空间的驿站,由此进入更广阔的太空。
月亮的阴晴圆缺引发了诗人的灵感;诸多国家国旗上的新月表达了发展中国家追求民族繁荣富强的决心和向往;以月相变化为周期的阴历计法,反映了中国古老的科学和文化。
而这一切都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
太阳、月亮、地球同属太阳系家族,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
例如:在三球的相互引力作用下,地球上的海水随之涨落,形成海岸上海水进退的潮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