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1.【2023年山东卷】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
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
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见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周后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减轻B.1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仍处于主要地位C.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D.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提供营养2.【2023年江苏5月联考】泗洪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严格实行分区管理:核心区用于保存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并作为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缓冲区用于集约管理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区用于发展农业、修建旅游设施等。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核心区珍稀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一般不用标记重捕法B.核心区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利用缓冲区资源开展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实验区发展农业、修建旅游设施需考虑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3.【2023年湖北卷】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
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4.【2023年浙江6月】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
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 )A.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B.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D.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5.【2023年浙江1月】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
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2排放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
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B.积极推进植树造林C.大力发展风能发电D.广泛应用节能技术6.【2023年浙江1月】在我国西北某地区,有将荒漠成功改造为枸杞园的事例。
改造成的枸杞园与荒漠相比,生态系统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防风固沙能力有所显现B.食物链和食物网基本不变C.土壤的水、肥条件得到很大改善D.单位空间内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明显增多7.【2023年辽宁大连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环境污染是野生大熊猫的基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D.植物进行固碳、供氧,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8.【2023年浙江6月】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1)在消杀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害虫时,喷施了易在生物体内残留的杀虫剂Q,一段时间后,在该草原不同的生物种类中均监测到Q的存在,其含量如图所示(图中数据是土壤及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Q的平均值)。
由图可知,随着营养级的递增,Q含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在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之间,Q含量也存在差异,如一年生植物与多年生植物相比,Q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
因某些环境因素变化,该草原生态系统演替为荒漠,影响演替过程的关键环境因素是_______。
该演替过程中,草原中的优势种所占据生态位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
(2)农田是在人为干预和维护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人类对其进行适时、适当地干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
例如在水稻田里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等三项干预措施,其共同点都是干预了系统的_______和能量流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是干预了系统_______过程。
(3)热带雨林是陆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态系统,物种之丰富、结构之复杂在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中极为罕见。
如果仅从群落垂直结构的角度审视,“结构复杂”具体表现在_______。
雨林中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事实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
9.【2023年辽宁大连模拟】潮间带是从潮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位置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区域,具有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双重特征。
研究人员对某海岛潮间带的底栖海藻进行调查。
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底栖海藻种类数的方法是______。
调查发现藻类种类数在春夏秋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
潮间带的藻类种类数在夏季少于春季,从非生物因素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2)在海参养殖区,若大型藻类硬毛藻大量繁殖,会导致海参被缠绕致死。
采用水泵将底层淤泥冲起,可使海参的食物来源—底栖微型海藻被冲起后悬浮,再吸附于硬毛藻的表面并大量繁殖,使其生长缓慢,底栖海藻与硬毛藻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种操作的实践意义是______。
(3)海带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大型褐藻,养殖户将海带与以微型底栖海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进行立体养殖,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海带和海参分别属于______、______,在立体养殖中,两者互惠互利的原因有______。
10.【2023年浙江1月】2021年,栖居在我国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有过一段北迁的历程。
时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亚洲象开启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农田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供养着众多的__________和分解者。
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从植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__________的传播。
亚洲象在食草的食物链中位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2)亚洲象经过一片玉米地,采食了部分玉米,对该农田群落结构而言,最易改变的是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对该玉米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降低了__________多样性。
这块经亚洲象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自然演替成森林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__________演替。
(3)与森林相比,玉米地的抗干扰能力弱、维护系统稳定的能力差,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原因的是哪几项?__________(A.物种丰富度低 B.结构简单 C.功能薄弱 D.气候多变)(4)亚洲象常年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在雨林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水体中N、P等无机盐含量增多,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会增加,A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一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中仍处于主要地位,B正确;分析可知,有的浮游动物摄食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分解者,C错误。
2.答案:C解析: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3.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因此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A正确;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因此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正确;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镉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因此,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C正确;苦草自身的调节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镉的胁迫下,苦草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D错误。
4.答案:A解析:减少“酸雨”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具体措施有减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耗量、开发无污染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等。
因此答案为A。
5.答案:A解析: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排放大量CO2,加剧全球变暖,A符合题意。
解析:将荒漠改造为枸杞园后,枸杞树可以作为生产者,相应的消费者也会发生变化,食物链和食物网会发生改变,B错误。
7.答案:D解析: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B、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基因 (遗传) 、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B错误;C、栖息环境的破坏、食物的减少及其自身繁殖能力的降低是野生大熊猫的基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C错误;D、植物具有进行固碳、供氧的生态作用,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D。
8.答案:(1)逐级积累(或增大);多年生植物;温度和水分;逐渐减小(2)物质循环;物质循环(3)群落的分层现象复杂;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解析:(1)从图中数据可知,随着营养级递增,Q含量的变化规律是逐渐积累。
某些物质,如Q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等特点,其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会随着生物体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与一年生植物相比,多年生植物Q的含量较高。
因某些环境因素变化,该草原生态系统演替为荒漠,影响演替过程的关键环境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该演替过程中,草原中的优势种会被替代,草原中优势种的生态位逐渐减小。
(2)在水稻田里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都干预了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一般来说,土壤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生产者利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无机肥中的无机营养可被生产者直接利用。
因此,在稻田里施无机肥干预了系统物质循环过程。
(3)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对森林生态系统来说,从树冠到地面一般可以分为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
热带雨林是陆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态系统,其物种丰富度极高、结构极复杂,仅从群落垂直结构的角度来看,“结构复杂”具体表现在群落的分层现象复杂。
流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存在热带雨林中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的事实。
9.答案:(1)样方法;季节性;夏季光照强、温度过高,落潮时潮间带地面裸露,使部分藻类死亡(2)种间竞争;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海带通过光合作用为海参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海参为海带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离子解析:(1)调查底栖海藻应采用样方法,藻类种类随季节发生变化体现群落的季节性,藻类种类在春季多于夏季,从非生物因素角度分析,其原因是潮间带在落潮时会暴露出来,而夏季温度高,不利于暴露出来的藻类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