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第一课:跳起来教学内容】《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目标】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能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一、提问:你了解新疆的特色有哪些?二、作曲家简介。

XXX是一位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

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六、欣赏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七、欣赏第二部分1、欣赏第一乐段。

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2、欣赏第二乐段。

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奏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3、欣赏第三部分。

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XXX指挥家XXX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教学内容】《那不勒斯舞曲》教学目标】1、了解西洋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形状、音色及演奏方式。

2、通过对《那不勒斯舞曲》的欣赏,能排列出乐曲的三个乐段;知道乐曲的三个乐段都是弱拍起奏;辨别乐曲的速度。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教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位有趣的大嗓门朋友,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学生:愿意!二、介绍西洋铜管乐器1、认识形状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其中哪位朋友?2、辨别音色教师:下面我们来聆听一下他们的演奏,听听他们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

三、赏析《那不勒斯舞曲》1、判断主奏乐器。

教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大家听听是哪位朋友在担任主奏演员。

这首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乐曲,就是今天我们的欣赏曲目《那不勒斯舞曲》。

2、乐曲简介3、熟悉旋律,正确排序。

1)熟悉旋律。

2)判断演奏顺序。

4、进行节奏练,让学生听老师拍两组不同的节奏,比较两组节奏的差异。

第一组节奏是:XXX-XXX,第二组节奏是:0XXX-XXXX。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旋律的弱起点。

5、让学生体会歌曲中的速度变化,老师可以哼唱一段歌曲,让学生听、思考。

接下来,播放整首歌曲,让学生从艺术家的表演中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人物思想和感情。

小结: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雄壮的音乐能激励人们,高雅的音乐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音乐有着超凡的力量,它能在优美的旋律中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忘记自我。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我们大家跳起来》并演唱《小步舞曲》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表现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2、通过听赏和音乐活动,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欢迎来参加今天的舞会。

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美妙的钢琴曲《小步舞曲》。

请问这是一首几拍子的乐曲,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二、介绍《小步舞曲》这首优美的乐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古典音乐大师XXX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小步舞曲》。

老师示范小步舞的舞步,然后学生跟着老师模仿。

三、学唱歌曲1、播放《我们大家跳起来》歌曲录音,学生聆听并出示歌谱。

2、老师带领学生跳小步舞并带唱歌曲。

3、指导学生用“lu”唱歌曲旋律。

4、学唱歌词。

5、研究顿音记号。

6、学生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一遍。

四、创造与表现现在舞会已经到了,请你们随着音乐热情地跳起来吧!(播放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五、课堂小结今天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踏着小步舞曲,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土风舞》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土风舞》,了解捷克人民丰收庆祝的欢乐场景。

2、懂得体验歌曲作品中的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学生说说视频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二、歌曲介绍土风舞》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捷克民歌,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场景。

三、完整聆听歌曲《土风舞》,思考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四、发声练让学生用笑声的状态来发哈音练。

五、学唱歌曲1、播放《土风舞》歌曲录音,学生聆听并出示歌谱。

2、老师带领学生跟唱歌曲。

3、指导学生用“lu”唱歌曲旋律。

4、学唱歌词。

5、研究顿音记号。

6、学生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一遍。

六、课堂小结通过学唱歌曲《土风舞》,我们了解了捷克人民丰收庆祝的欢乐场景。

同时,我们也体验了歌曲作品中的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

5、研究升记号的唱法和作用学生们先听老师演唱带有升记号的音符,然后跟唱。

老师讲解升记号的作用,可以使歌曲更加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6、学生们分组进行表演,展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

7、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水平。

8、结课:学生们回家练唱歌和舞蹈,准备下一次课的表演。

教学过程:导入:谈话欢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到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今天要学唱两首歌曲,一首是《牧羊姑娘》,另一首是《小小少年》。

在学唱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音乐,看看哪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一、听音乐,感受情绪播放六段音乐录音,让同学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二、复听,分析相同点和区别再来听听三段音乐,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我们可以发现,这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但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

三、学唱《牧羊姑娘》主旋律我们现在来学唱《牧羊姑娘》的主旋律,首先用口琴示范演奏,让同学们边听边轻声唱,然后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最后加上口琴伴奏,让同学们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我们可以发现,《牧羊姑娘》的主旋律采用了慢节奏,弱起和附点节奏等手法,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五、学唱《小小少年》现在我们来学唱《小小少年》,先让同学们合着音乐的节拍,然后介绍一下歌曲的主题,解决第一部分节奏难点,进行音程训练和完整乐句练,最后学唱全曲。

六、拓展练,歌词创编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自己编写歌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七、情感教育,结束教学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快乐和烦恼增加的小少年的情感,希望同学们能像歌曲中的小少年一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课堂延伸最后,老师祝愿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快乐多多,烦恼少少。

第三课《水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四分音符的时值。

2、能够区分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歌曲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是《采菱》,那么“菱”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江南采菱!二、学唱1、复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进一步提出要求。

a、这首歌唱了些什么?b、演唱者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让学生回答。

2、轻唱歌谱。

3、哼唱歌谱。

4、听琴唱谱。

5、学唱唱词,认识反复记号D.S。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情感启发,处理歌曲1、分句处理歌曲。

2、看采菱的图片。

3、听音乐演唱歌曲,体验江南菱角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4、请个别小组上台表演,师生简单点评。

四、小结老师说:水乡的孩子爱南湖,爱南湖的喷泉和菱角。

江南水乡的孩子用歌声歌唱了自己的家乡。

我们这里还有比水更美的东西,你们说说是什么?第二课时教材内容:《懒蛤蟆和小青蛙》总课时:1教学要求: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在学唱中认识中强、中弱的力度记号,并会在歌曲中运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1、说说癞蛤蟆和小青蛙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教师简单介绍,引入歌曲。

二、新歌教学1、聆听歌曲范唱。

1)歌曲中的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2)你觉得这首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3)与平时的歌曲有什么不同?2、学唱歌曲,唱准2-6,1-6,4-2等音程。

3、了解力度记号,并学会运用。

4、表演唱。

5、上台表演,相互评论。

三、小结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歌唱《洪湖水,浪大浪》。

2、感受、体验人们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音乐情绪,了解装饰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主题歌曲流行唱法导入,引出主题。

今天先跟大家分享其中的一首流行歌曲,大家听看看觉得这首流行歌跟你们平时听的流行歌有什么不一样呢?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来,一起来听看看,歌曲是什么呢?二、走进歌剧《洪湖赤卫队》歌唱《洪湖水,浪打浪》1、看完照片,让学生跟老师一起了解歌剧《洪湖赤卫队》。

2、了解抒情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1.介绍歌剧《彼得与狼》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聆听歌曲《彼得与狼》,帮助学生分辨各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

3.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讲述故事情节。

4.回顾自己童年时唱过的歌曲,进行相互交流。

5.小结,师弹琴。

二、改写和删除段落1.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2.小幅度改写每段话,使其更加清晰易懂。

三、改写后的教学过程:1.介绍歌剧《彼得与狼》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情节和背景。

2.聆听歌曲《彼得与狼》,帮助学生分辨各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并讲述故事情节。

3.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讲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回顾自己童年时唱过的歌曲,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增强情感体验。

5.小结,师弹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1.本次课程要求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用动作相互交流,但不得发出声音,以免影响其他人的聆听体验。

2.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复表演唱《白桦林好地方》和《红蜻蜓》,并聆听苏联儿童童话故事《彼得与狼》。

这部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的方式,以童话故事为主题,非常适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为了练结束音,我们将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需要过多讲解调式的理论。

我们可以通过练来加深学生对乐曲结构的理解。

4.在曲调接龙练中,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次数和形式。

5.在本节课的小结中,老师将弹奏钢琴,给学生展示一些乐器的演奏技巧。

6.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聆听《森林的歌声》,通过乐曲中的各种叫声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7.在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时,我们要朗读歌词,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对党的热爱,然后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8.在研究歌曲《西风的话》时,我们要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并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