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三、简答题1.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答: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
它主要包括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两方面的内容。
2.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有何作用答: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的作用主要是:(1)规划设计阶段,为规划设计工程位置、规模提供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等水文数据;(2)施工阶段,为施工设计提供设计水文数据,为指导现场施工,提供施工水文预报;(3)运用管理阶段,提供各类水文预报成果,确保工程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还需不断进行水文复核,提供新情况下的设计水文数据。
第二章流域径流形成过程三、简答题1. 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答:(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2. 蒸发折算系数K值的大小随哪些因素而异答:蒸发器折算系数K值的大小主要随下列因素影响而变化:(1)蒸发器的类型;(2)地理环境情况;(3)季节月份的不同。
3. 对于闭合流域来说,为什么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答:因为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是相应的降雨扣除损失后的净雨形成的,显然,其径流量必然比相应的降雨量小,所以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
4. 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水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河水仍然川流不息.答:河川径流是流域降雨通过产流、汇流过程形成的,汇流包括地面汇流和地下汇流,前者主要受控于河网、湖泊的调蓄作用,后者主要受控于地下水库的调蓄作用,使径流过程变远远比降雨过程平缓和滞后,尤其是地下汇流速度极其缓慢,使河川径流常年不断。
5. 同样暴雨情况下,为什么流域城市化后的洪水比天然流域的显著增大.答:与天然流域相比,流域城市化后,大量的透水面积,如林地、草地、农田变为不透水的面积,如房屋、街道、路面等,下渗大大变小;还有许多水塘、湖泊被填,调蓄容积减少。
从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可知,这必然使径流量比天然情况的显著增大。
另外,城市化后的排水渠道更为顺畅,汇流速度加快,雨水更容易汇集,从而使洪峰增高。
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三、简答题1.什么是流量流量测验的方法有哪些答: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量,以m3/s计。
它是反映水资源和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水量变化的基本数据,也是河流最重要的水文特征值。
流量测验的方法很多,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流速面积法:有流速仪法、航空法、比降面积法、积宽法(动车法、动船法和缆道积宽法)、浮标法(按浮标的形式可分为水面浮标法、小浮标法、深水浮标法等)。
(2)水力学法:包括量水建筑物和水工建筑物测流。
(3)化学法:又称溶液法、稀释法、混合法。
(4)物理法:有超声波法、电磁法和光学法。
(5)直接法:有容积法和重量法,适用于流量极小的沟涧。
2.河道断面的测量是如何进行的答:河道水道断面扩展至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的断面称为大断面。
大断面的面积分为水上、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面积采用水准仪测量的方法进行;水下部分面积测量称水道断面测量。
河道水道断面的测量,是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测深垂线,施测各条测深垂线的起点距和水深并观测水位。
测深垂线的起点距是指该测深垂线至基线上的起点桩之间的水平距离。
测定起点距的方法有断面索法、仪器测角交会法、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的方法。
水深一般用测深杆、测深锤、测深铅鱼或超声波回声测深仪。
3.流速仪测流速的原理是什么答:流速仪(旋杯或旋桨式)是用来测定水流中任意指定点的水流平均流速的仪器。
它是由感应水流的旋转器(旋杯或旋桨),记录信号的记数器和保持仪器正对水流的尾翼等三部分组成。
旋杯或旋桨受水流冲动而旋转,流速愈大,转速愈快。
按每秒转数与流速的关系,便可推算出测点的流速,每秒转数n与流速V的关系,在流速仪鉴定槽中通过实验确定。
每部流速仪出厂时都附有检定后的流速公式,为c Kn V +=(K 为仪器的检定常数,C 为机器摩阻系数)4.采用积点法测流速是如何进行的答:常用的积点法测速是指在断面的各条垂线上将流速仪放至不同的水深点测速。
测速垂线的数目及每条测速垂线上测点的多少是根据流速精度的要求、水深、悬吊流速仪的方式、节省人力和时间等情况而定。
国际标准建议测速垂线不少于20条,任一部分流量不得超过10%总流量。
为了消除流速的脉动影响,各测点的测速历时,可在60--100秒之间选用。
但当受测流所需总时间的限制时,则可选用少线少点、30秒的测流方案。
5.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原因何在答:天然河道中,由于洪水涨落、断面冲淤、变动回水影响以及结冰和生长水草等其他因素的个别和综合影响,使水位与流量间的关系不呈单值函数关系,即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
第四章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3.在进行流域产汇流分析计算时,为什么还要将总净雨过程分为地面、地下净雨过程简述蓄满产流模型法如何划分地面、地下净雨答:由于地面、地下汇流特性很不相同,为提高汇流计算精度,更好地反映它们的汇流规律,所以常常要求划分地面、地下净雨。
按照蓄满产流模型,f c 确定之后,可依下述方法划分:⑴将各时段的有效降雨(i i E P -)与时段下渗能力c i f t ∆比较,确定超渗、非超渗时段;⑵对非超渗雨时段:地下净雨i i ,g R R =;地面净雨0R i ,s =;⑶对于超渗雨时段:地下净雨c i i i i i ,g f t E P R R ∆-=;地面净雨i ,g i i ,s R R R -=,式中i t ∆为第i 时段长,i R 为第i 时段总净雨量。
4.目前常用分割地面、地下径流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其适用条件答:有斜线分割法及水平分割法等。
水平分割法简单,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消退,与其补充是相等;斜线分割则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补充量大于地下径流消退量,对于大多数流域来说,这种认识较符合实际。
5.何谓超渗产流,何谓蓄满产流,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表径流,称此为超渗产流。
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
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
6.简述时段单位线的定义及基本假定答:时段单位线的定义:“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断面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
基本假定有二:⑴倍比假定:同一流域上,如两次净雨历时相等,且相应流量成比例,其比值等于相应的净雨深之比。
⑵叠加假定:如净雨历时不是一个时段而是多个时段,则各时段净雨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径流过程互不干扰,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等于各时段净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相叠加。
第六章 水文统计三、简答题1、概率和频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概率是指随机变量某值在总体中的出现机会;频率是指随机变量某值在样本中的出现机会。
当样本足够大时,频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当样本无限增大时,频率趋于概率。
因此,频率可以作为概率的近似值。
2、不及制累积概率与超过制累积概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P (X ≥x )表示X 大于等于取值x 的概率,称为超过制累积概率;而q (X ≤x )表示X 小于等于取值x 的概率,称为不及制累积概率。
两者有如下关系:q =1-P 。
3、重现期(T )与频率(P )有何关系P = 90%的枯水年,其重现期(T )为多少年含义是什么答:对暴雨和洪水(%50≤P ),P T 1=;对枯水(%50≥P ),P T -=11;对于P =90%的枯水年,重现期为(年)109.011=-=T ,它表示小于等于P =90%的枯水流量在长时期内平均10年出现一次。
6.在频率计算中,为什么要给经验频率曲线选配一条“理论”频率曲线答:因为样本系列一般比较短,当设计标准很稀遇的情况下,在经验频率曲线上就查不到设计值,必须将经验频率曲线外延,为避免外延的任意性,给经验频率曲线选配一条理论频率曲线,将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其次,一个国家用同一个线型,还便于地区之间的参数比较,也便于参数的归纳和分析。
7.现行水文频率计算配线法的实质是什么简述配线法的方法步骤答:配线法的实质认为样本的经验分布反映了总体分布的一部分,因此可用配线法推求总体分布,其步骤如下:(1)经过审核的实测水文资料,按变量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以各变量的序号m ,代入%1001⨯-=n m P 式中,计算其经验频率值P ,并将(x,p )点绘在频率格纸上;(2)以实测资料为样本,用无偏估计值公式计算统计参数x 、C v 、C s ,由于C s 抽样误差太大,一般当样本容量不够大时,常根据经验估计C s 值;(3)选定线型,一般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如配合不好,可改用其他线型,如克~闵型等;(4)按计算的x、C v及假定C s的几个值,组成几组方案,分别查皮尔逊Ⅲ型曲线的Φ值或K p值表,并计算出各种频率对应的x p,最后以x p为纵坐标,以P为横坐标,将几条理论频率曲线点绘在有经验点据的图上。
(5)经分析比较,选一条与经验频率点配合较好的曲线作为计算成果。
8.统计参数x、Cv 、Cs含义及其对频率曲线的影响如何答:统计参数x为平均数,它为分布的中心,代表整个随机变量的水平。
当C v和C s值固定时,由于x的不同,频率曲线的位置也就不同,x大的频率曲线位于x小的频率曲线之上。
C v称变差系数,为标准差之和与数学期望值之比,用于衡量分布的相对离散程度。
当x和C s值固定时,C v值越大,频率曲线越陡;反之,C v值越小,频率曲线越平缓。
C s为偏差系数,用来反映分布是否对称的特征,它表征分布的不对称程度。
当x和C v值固定时,C s愈大,频率曲线的中部愈向左偏,且上段愈陡,下段愈平缓;反之,C s愈小,频率曲线的中部愈向右偏,且上段愈平缓,下段愈陡。
9.如何分析两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答:按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依变量和自变量间近似关系或平均关系,称为相关分析。
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首先应从物理成因上分析,看变量之间是否确有成因关系,并把变量间的对应观测值点在坐标纸上,观察点群的密集程度进行判断,也可计算出相关系数,通过相关系数的大小和检验判断。
10.怎样进行水文相关分析它在水文上解决哪些问题答:相关分析步骤:(1)从成因上分析影响倚变量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实际选择相关变量;(2)建立相关方程(或相关图);(3)检验相关的密切程度和可靠性;(4)当相关密切及关系可靠时,其相关方程(或相关图)即可付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