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健康教育计划设计
社会诊断
社会环境 经济 文化 卫生服务 社会政策 社区资源等
2方面
生活质量 生活满意程度 生活环境和疾病等
1
社区需求评估的方法
1、召开座谈会邀请有关卫生专家、社区工作者、卫生行政领导、各有关组织和群众代表提供社区需求 的信息;
2、与知情人交谈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 3、利用卫生部门提供的各种资料,如死亡统计资料、疾病监测数据、妇幼保健记录、医院病案资料和
(2)信念:指人们对某现象或某事物存在的相信程度。信念通常来自于个体信任和尊敬的人们。
(3)态度:指个体对人或对事物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一致性,或相对稳定性的一种情感倾向, 反映人们的爱憎,常以喜欢与不喜欢、积极与消极加以评价。
(4)价值观:指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在健康教育中需要帮助人们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 价值观中健康与其他事物的矛盾。
教育诊断(5)
倾向因素 •知识 •态度 •信念 •价值观
促成因素 •资源可得性 •可接受性 •可安排性 •技术
强化因素 •保健人员、 同事、家长、 领导等的 态度和行为。
行为原因
6.管理与政策诊断
组织评估 (核心)
组织内分析 专业机构有无 对项目重视程度、实 践经验和组织能力, 资源的配置等
核心 2评估
• 该模式揭示健康教育计划设计、执行及评价是一个连续过程,其中PRECEDE指教育/环境诊断和评价 中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 PROCEED指的是实施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律和组织手段,指的是通过及爱欲、环境改善 和政策支持改变影响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近而改变人们的行为,为我们制定讲课教育 干预策略和措施指明方向
有效性原则
优先考虑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 改善的健康问题
(可行性)
1
1.重要性应具备以下特征 (1)疾病的致残、致死率高; (2)疾病受累人群数量大; (3)与该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广; (4)行为因素与疾病结局的关系密切
(5)行为因素是明确对健康问题有主要影响的因素 (6)行为因素有明确的客观指标 (7)行为因素是预防措施之一且有明确的健康效益 (8)行为因素的干预措施操作简便易行,易于干预人群所接受
流行病学评估
流行病学评估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目标人群的主要 健康问题和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与环境因素,主要任务 是客观地确定健康问题及相关因素。
“5D”指标 —— 确定相对重要的健康问题
①死亡率(death)
⑤不满意(dissatisfaction)
②发病率(disease)
④不适(discomfort)
高可变性行为 低可变性行为
1
3.行为诊断
区别
高可变性行为
1.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 成
2.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 方式关系不大
3.在其他计划中已有成功改 变实例
4.社会不赞成
低可变性行为
1.形成时间已久 2.深深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 统生活方式之中
3.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
1
优先干预行为的确定 1
4.环境诊断
PRECEDE-PROCEED模式
PRECEDE 第5步 管理与政 策诊断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政策 法规 组织
第4步 教育与组织
诊断 倾向 因素
促成 因素
第3步 行为与环
境诊断
行为与 生活方式
强化 因素
环境
第2步 流行病学诊断
健康
第1步 社会诊断
生活 质量
第6步 执行 过程评价
PROCEED
第7步 近期效果
格林PRECEDE-PROCEED模式
• PRECEDE阶段(诊断阶段――需求评估) Predisposing, reinforcing and enabling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environment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 PROCEED阶段(执行阶段) policy, regulatory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2.流行病学诊断
目的
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 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重点
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的发生、分布、强度、频率等
回答
五个问题
1
流行病学诊断 最终回答5个问题
• 威胁目标人群生命与健康的疾病或健康问题是什么? • 影响该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 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受害者在性别、年龄、种族、职业上有何特征? • 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在地区、季节、持续时间上有何规律? • 对哪些(哪个)问题进行干预可能最敏感?预期效果和效益可能最好?
评价
第8步 中期效果
评价
第9步 结局评价
第二节 健康教育诊断
• 健康教育诊断的概念 • 是指在面对人群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地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
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确定或推测与此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行为影响因素,以获取健康教 育资源的过程。
实质:教育需求评估
健康教育诊断的基本内容
计划设计的意义
• 是行动的纲领和工作的准则 • 是管理和协调工作的依据 • 是评价工作的标尺
二、健康教育计划设计的原则
(一)目标原则(目标明确,可测量)
设计自始至终必须要坚持以正确的目标为指向,使 计划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开展,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二)整体性原则
在健康教育计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卫生保健的总 体目标,如“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就是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 健康教育计划必须服务于此目标。
(三)重点突出,防干预分散
二、健康教育计划设计的原则
(四)前瞻性原则 健康教育计划要体现一定的先进性,要预测未来和把握未来。 (五)弹性原则(留有余地)
在制定计划时要尽可能预计到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 故,要预先制定应变对策,以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六)从实际出发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 社会诊断 • 流行病学诊断 • 行为诊断 • 环境诊断 • 教育诊断 • 管理与政策诊断
格林模式
第二节 健康教育诊断
1.社会诊断 社会诊断的目的包括3方面: 1.评估目标社区或人群的生活质量,并确定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 2.了解目标社区和人群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与健康问题相关的政策和社区资源; 3.动员社区及目标人群参与健康教育项目。
以往在社区开展的各项专项调查; 4、现场观察。 5、当用上述方法仍有不足时,可用专门调查表进行抽样调查,甚至普查,但提倡采用快速流行病学的
评估方法。 目标人群最好能亲自参与自身健康问题和需求、愿望的评估。
流行病学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流行病学资料和方法客观地确定影响目标人群生活质量的主 要健康问题有哪些并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在这步诊断中,要描述人群的躯体健康问 题、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健康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发生率、分布、强度等。
教育诊断(3)
2.促成因素 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包括 实现行为改变所必须的技术和资源,如卫生保健设施、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人保 健技术、政策法规的支持程度等,也发生在行为之前。
教育诊断(4)
3.强化因素 是激励行为维持与发展或减弱行为的因素,发生在行为之后。主要包括 社会是否支持、同伴的影响、周围人的评价、个人采纳行为后的感受等。行为产生之后, 如果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自身有良好的体验,则健康行为更容易得到持续和发展。 若个体或群体采纳某行为后遭到他人的负性评价,或自身的不良感受,行为者为了避免 批评和不良感受,会放弃相应行为。
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等
析
三
类 因
素
1
.倾向因素 又称前置因素,先于行为,是促使或阻碍行为动机形成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 度、价值观等。
(1)知识:是个体和群体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增长,人们的卫生 保健需求增加,并能逐步渗透到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当中去。
• 从众多的社会环境因素中,找出与行为相互影响的环境因素。 • 根据环境因素与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的强度,以及该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发病率、患病率、罹患率状况,
确定其重要性。 • 根据环境因素是否可通过政策、法规等干预而发生变化,从而确定其可变性。 • 将重要性与可变性结合分析,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
教育与组织诊断
• 教育与组织诊断的任务是分析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和环境因素,从而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 据
• 任何健康行为都受到三类因素的影响,这三类因素是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5.教育与组织诊断 倾向因素
产生某行为的动机、愿望,诱发某行为的因素 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促成因素
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技能、资源和社会条件) 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及相应的政 策法规等
6.确定优先项目
• 确定优先项目易被遵循两个原则 • 重要性原则:解决该健康问题对改善人群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或对社会发展、社区稳定有主要贡
献 • 有效性原则:该健康问的危险因素存在有效的干预方法,现有的政策、资源、环境能够支持干预活
动的实施
确定优先项目
原则
重要性原则
优先考虑 对人群健康威胁严重对经济社会发 展、社区稳定影响较大的健康问题
development
PRECEDE-PROCEED模式两个特点
• 1、从结果入手的的分析和思考程序,用演绎的方法进行推理思考,即从最终的结果追溯到最初的 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