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昆明市旅游品牌形象游客感知研究》摘要:关键词: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1.2研究目的1.3研究内容1.4研究意义1.5研究方法第二章研究综述2.1 相关研究文献来源2.2相关研究成果2.3研究述评第三章相关理论和概念3.1城市旅游形象概念3.2游客感知理论第四章城市旅游品牌形象游客感知分析4.1 游客对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的形成4.2影响游客对城市形象感知因素第五章昆明市旅游品牌形象感知实证研究5.1昆明旅游现状分析5.2游客对昆明旅游形象的感知调查第六章昆明市旅游形象感知提升策略第七章结论(亮点与不足)参考文献附录《昆明市城市旅游形象感知调查问卷》致谢技术路线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概述国外对城市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旅游的基础理论供需理论、规划和管理、空间模型构建、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城市旅游者的行为等方面。
在城市旅游基础理论上首先对城市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城市旅游的需求做了相关研究的有学者S.Page、C.M.Hall (2003)、Marion Joppe(2003)等。
学者Peter E. Murphy(1995)则提出了在城市旅游中应注重质量管理,要使旅游与环境平衡协调发展。
从战略角度来探讨城市旅游研究的学者Leo van den Berg,Jan van dcr Borg和Jan wmder Meer(1996)就对欧洲个城市提出了战略对策。
Douglas G. Pearce(2001)对城市旅游的综合框架进行了研究。
在城市旅游空间问题的研究上史迪芬史密斯(1985)调查研究了加拿大安大略湖区八个城市中种不同类型餐馆比萨店、快餐店、餐馆、糕点店、雪糕甜品店的空间布局模式。
迈里亚杰安森维贝克(1986)指出城市内部旅游系统由城市旅游资源城市内部环境、广告商和开发商及旅游者三部分构成,并以荷兰的多雷奇等老城为例阐明了因其城市内部旅游系统完善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Douglas Burns(1999)参考了旅游地理空间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巴罗城市旅游的发展情况国外旅游品牌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实证性研究上。
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教授Kevin Lane Keller在其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指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
④德特纳托尼河麦克唐纳德认为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包含一个具有特点的产品、一种有特色的服务、一个人或者地方。
在旅游体验与目的地品牌关系的研究方面密特和西蒙森〔1997〕提出了“营销审美学”或“感官体验营销”的观点作为公司的品牌输出,有助于组织品牌形象的形成。
这为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塑造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同时指出树立旅游品牌单纯地强调质量服务是不够的,必须更多地强调提供“高质量的体验”。
对品牌体验和感知进行研究的学者还有Brent和Robin(2003),他们认为的地品牌是一个名字、符号、标志、文字记号和其他图形,它确定了目的地的身份,使其与众不同。
进一步地说,它能够带来永不磨灭的旅行体验,这种体验使得该目的地独一无二,通过它能够合并和强化对目的地的美好体验的回忆。
里奇〔1999〕指出就目的地而言,目的地的居民本身就是旅游体验的一部分,因此也是目的地品牌的一部分。
在旅游地品牌构建等方面的研究上费佛施(1998)指出市场调研对塑造旅游地品牌的重要性。
Liping A. Cai(2002)阐述了旅游地形象和旅游地品牌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旅游地品牌构建模型,Gnoth J.(2002)认为旅游目的地吸引物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属性,因此目的地品牌化首先应品牌化旅游吸引物。
同时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延伸的步骤。
澳大利亚库克大学的Murphy(2005)等通过对地区背包旅游者的需求、动机等研究尝试建立区域性旅游品牌。
土耳其Tasic和明尼苏达大学的William(2005)提出了针对全球性竞争市场如何建立一个战略性旅游地品牌进行了理论、实证研究。
英国利物浦霍普大学的Lan博士〔2005〕等通过对利物浦的感知差异分析探讨了如何培育和发展利物浦的旅游品牌问题。
二、国内研究概述国内关于旅游城市形象的研究较国外起步较晚,90年代以来,程传康等人提出旅游地形象理念识别要基于地方文脉的导入进行应用。
1998年,张安对旅游感知品牌形象策划的内容方法和评判标准进行了研究。
在1999年,李蕾蕾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系统分析的《旅游地形象策划:旅游与实务》,说明构建旅游地形象的体系系统,构建统一的模式规划系统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并建立可操作性的方法。
在城市旅游有关理论上于英士〔1994〕最早在国内讨论了大城市发展与旅游业的关系。
程娟(2014)对大都市新城区旅游品牌形象进行了认知研究,高广宇(2015)对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提升进行研究,探讨塑造与提升旅游城市品牌形象的途径,阐述城市品牌建设的内涵与价值,分析城市品牌建设的误区,通过对城市形象要素(包括理念、行为、视觉识别)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说明视觉识别系统在推动旅游城市形象构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城市视觉识别设计的核心——旅游标志及其特性,并在品牌形象创立后进行宣传推广,提升旅游城市的品位。
王阳(2013)对城市区域品牌形象塑造及传播进行分析,并以太原市晋源区为例,以城市品牌与城市区域旅游品牌的内在关联为基础,通过对其定位从而塑造其整体旅游品牌形象并对其传播因素及策略进行论述分析。
旅游形象能使区域旅游得到广大旅游受众的认知和产生情感依恋,从而可以构建发展旅游相关产业,进一步带动区域整体的发展和加深整个城市对外交流的机会,提升城市整体品牌形象。
三、目前学者对昆明市旅游形象研究李超萍对昆明市旅游形象建设与都市旅游开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城市文化相关概念形象,认为昆明旅游的开发是在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特点,挖掘城市文脉,塑造出富有个性的城市形象。
2013年,昆明城市形象及旅游品牌推广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提出宣传新举措,在研讨会上,《旅游天地》副主编李平说,昆明旅游的知名度不可置疑,但是近年来缺少创新,宣传营销还不够吸引人。
李平建议,昆明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细分旅游市场,发展定制旅游,把更多的游客,尤其是高端游客留在昆明,把昆明“中转站”帽子摘掉。
新华网李莉建议,昆明现在缺乏一个具有唯一性的、非同质性的旅游形象代表。
希望能打造一些只要一提起昆明,就想去的代表性地方,这些地方一定要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1999年世博会,把昆明推向世界,一句“昆明天天是春天”,让多少海内外游客向往,而最近几年,昆明旅游有点低调了,低调的让一些游客开始把昆明遗忘,那么昆明现在该如何唤回游客的心呢?《北京旅游》杂志主编刘钢说,昆明需要一个响亮的口号,“春城”这个名字能让人向往,但是留不住客人,希望打造一些能留住游客心的地方。
同样,《中国周刊》常务副总编辑将晨明说:“一个地方我为什么要去?我为什么还会第二次去?这个地方一定有让我去的理由,昆明现在有这样的理由吗?如果来到昆明,我能干什么?需要有品牌留住我,这个不需要是具体的东西,只要有一种味道就可以。
最主要的是把这个城市‘骨子里’的东西展现出来,就如昆明的翠湖,我喜欢这里,这就是一些游客来昆明想要的。
”(昆明日报记者余结红)2015年10月15日,昆明市旅发委力推“鲜活昆明” 打造鲜活可感旅游形象,日前,“鲜活昆明”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美图配美文,从多个角度诠释着昆明之美,鲜活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人心驰神往。
据悉,这是昆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新一轮营销动作,继此前的发布海鸥微电影、登陆纽约时代广场之后,昆明旅游形象的又一次惊艳亮相。
昆明城市形象与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调查问卷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填写这份问卷,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游客对南宁市旅游的相关看法。
这次调查是不记名的,调查数据只是用于总体统计分析,恳请您坦率表达您的看法和意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以下问题。
非常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一、基本情况1、性别: A.男 B.女您来自2、年龄: A.小于20 B.20-30 C.30-40 D.50以上3、教育程度: A、小学以下 B.初中 C、高中中专 D、大专 E大学本科 F、研究生及其以上4、您的职业是:A、国家公务员 B公司职员 C、学生 D、工人E军人、F私营业主、G待业下岗、H退休、I农民、J专业技术人员如医生教师等K其它5、除价格因素外,您去旅游最关注: A、旅游城市形象B、景点知名度C、周围亲友评价D、广告宣传态势、E景点文化内涵F身心放松程度G、旅游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H趣味娱乐性、I其他6、请问是第几次来昆明?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三次以上7、您来昆明旅游主要是: A观光,B增长见识、C度假,休闲、D探险,找刺激、E商务、F其他8、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昆明的:A网络、B电视、C杂志、D旅游宣传册、E旅行社、F朋友推荐、G户外广告、H 其他二、影响旅游形象感知要素调查三、游客旅游感知总体评价1.出游前对昆明了解吗? A非常了解 B基本了解 C有一点了解D不了解2.你认同当前昆明“春城”的旅游形象口号吗A非常认同 B基本认同 C不怎么认 D不认同3.对昆明此次旅游的总体评价:A很好 B一般 C不太好 D 很不好4.是否还会重游:A会 B可能会 C不知道 D不会5.是否愿意推荐朋友到昆明:A会 B可能会 C不知道 D不会6.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此次昆明给你的形象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