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历史复习提纲
二、宋朝各政权并立示意图(结合 P48 和 P54 两宋形势图)
澶渊之盟
辽(北方)
北宋 (中原和南方)
中 (
宋夏和议 靖康之难
西夏(西北) 金(东北)
宋金和议 (绍兴和议)
南宋 (淮河、大散关以南)
金
灭
继而灭
同年建立
议和
岳飞抗金
宋金和议
记 P54 政权并立图:在宋朝政权并立中,少数民族政权 和
南宋并立过,只有 没有与南宋并存过。错误的是第
西夏③ 党项族
元昊
1038 年 兴庆
攻北宋,订宋夏和议,宋夏维持了几十年
(西北)
的和平关系,两国贸易往来频繁,促进西北边
境地区的发展。
金 ④ 女真族 完颜阿骨 1115 年 会宁
灭北宋,攻南宋(岳飞抗金),与南宋订
(东北)
打
宋金和议,形成宋金对峙的局面,从此双方在
力量大体相当的情况下,维持一个较长时期的
一、两宋时期的政治与民族关系
政权 ★民族 ★创建人 创建时间 都城
★各少数民族政权与宋的关系
北宋② 汉族
赵匡胤
960 年 汴京
-----------
辽 ① 契丹族 耶律阿保 916 年 上京
攻北宋,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出现 100 多
(北方)
机
年的和平局面,双方贸易和文化往来频繁,
丰富了两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
半岛和 东海岸; 州、 州 、 州是三大商港,并在这
些港口设
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经济重心的南移总结(背):1、完成的时期:
;2、原因: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 ②
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北方先进的 、工具和大量劳动力③南方统治者对发展经济的 ④南方
自然条件十分 。3、上述原因对我们发展经济的启示:①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维护社会稳定
产量居粮食首位, 稻的引进与推广(从越南);
苏
湖熟,天下足,苏州湖州成为天下粮仓; 在南方已普遍种植;
手工业
经济作物 纺织业 丝织业棉织业 制瓷业
、 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丝绸行销全国;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丝织业);从
海南岛兴起的
业,成为一项新兴手工业(棉纺织业)
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
,远销海外 ,被兴誉为“瓷都”
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从此,宋 金在力量大体相当的情况下,维持了一个 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个和约的消极影响:对北宋(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加重了北宋(南宋)人民的负担。
四、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表现(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
经济行业
发展成就
农业
生产条件 粮食作物
耕地面积扩大;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改进;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②要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科技创新③政府要采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④要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
4 宋朝的经济发展是引起宋朝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宋朝的衣食住行、
、城市娱乐
和 风气等社会生活,与近代非常贴近。
十分频繁,丰富了汉族和契丹族人民的经
济生活和文化生活。
1044 年
①元昊取消帝号,由宋册 立为夏国王;②北宋每年 送给西夏许多白银、绢和
①北宋和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②两国的贸易往十分频繁,促进了西北边 境地区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茶叶。
宋金 和议
③
南宋— 金
1141 年
①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 分土地;②每年向金贡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
★造船业
造船业发达 , 开始用于航海,船只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工具
大量的集市 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大量的 ,人口向城市集
城市的繁华 中,南宋都城
和北宋都城 ,人口都超过了百万。
★纸币的出现 北宋前期,
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通
★商业
行、
等;
★海外贸易 空前发展;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和 个国家通商,远至阿拉伯
相对稳定的局面。
南宋⑤ 汉族
赵构
1127 年 临安
-------------
总结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及启示-----1、关系:有战有和,以和为主。(各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朝的和战
中,他们不断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形成了新一轮的民族大融合)
2、启示:和则两利,战则两伤,中华五千年文明是我国各族人民
共同创造的,因此我们要反对战争和分裂,维护和平和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图。
既和北宋并立过,又与
名称
澶渊 之盟
①
宋夏 和议
②
双方 北宋— 辽
北宋—西夏
三、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订立的和约
时间
★内容
★积极影响
1005 年
①辽宋开始了和平相处的局面,长达 100
多年没有战争。②北宋和辽都在边境地区
①宋每年给辽绢 20 万匹, 设置了互相交易的市场,贸易和文化往来
银 10 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