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高素质综合型的小学教育的专门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小学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提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课程与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60学时 3 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课堂管理40学时 2 学分数学学习心理40学时 2 学分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40学时 2 学分中外教育史40学时 2 学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40学时 2 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

开题报告合格后记1学分。

3.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

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论文答辩应有详细的纪录。

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不授予学位。

具体请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七、教学实践采取分散实践和集体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坚持课内与课外衔接,校内与校外互补,教育理论与学科前沿相互渗透的原则,结合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学校组织教育见习、学术报告等教学实践活动;教育硕士研究生本人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

根据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实践内容不断进行更新。

八、专业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类别:学位课学时:60 学时学分:3 学分开课学期:3 考试形式:开卷或小论文内容简介:第一章绪论课程的概念、课程论的研究对象第二章: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概述、课程设计的取向、课程设计模式、我国课程设计的回顾与展望第三章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概述、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生成性课程目标表现性课程与教学目标、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与特征、新课程目标的体系第四章课程内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意义、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调适第五章课程类型与结构:课程类型、课程结构、我国新课程的类型与结构第六章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及其影响因素、课程实施的层面与水平、课程实施的策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分析第七章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管理概述、校本课程开发第八章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概述、教学过程基本阶段、教学过程原则第九章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常用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管理策略第十一章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概述、课程评价的对象与分类、课程评价改革主要教材:1.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陈旭远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美]泰勒,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60 学时学分:3 学分开课学期:4 考试形式:开卷(70%)+平时(30%)内容简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小学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定位在:立足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小学数学教学论》等课程,进一步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教学领域的基础问题与前沿问题,面向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实际,发展学生的分析热点问题、讨论焦点问题的基本能力,为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教学,期望学生达到如下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针对当前数学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2.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小学数学教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

3.掌握小学数学课程的结构特点,熟练地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各领域的内容特点、教学特点与评价特点。

4.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实际,能利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一般规律,完成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基本工作。

5.综合运用所学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能够提出并初步解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有关问题。

主要教材:1.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孔启平主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马云鹏主编:《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孔凡哲主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史宁中:《教育与数学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60 学时学分:3 学分开课学期:4 考试形式:开卷内容简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我院为小学教育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教育理论课程,授课60学时,本课程运用教育学、语言学。

心理学、信息科学等理论来分析认识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熟悉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同时,比较完整地了解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化,能根据具体的社会环境、学生情况和教育条件等选择、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提高他们的教学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小学语文课程沿革与发展;(2)小学语文课程目标;(3)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与语文教材;(4)识字与写字教学;(5)阅读教学;(6)作文教学;(7)口语交际教学;(8)语文综合性学习;(9)小学语文课程评价;(10)小学语文教师发展。

主要教材:1.戴宝云主编:《小学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小学语文教学法》,1999年版。

2.金和德、姜永志主编:《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名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别:必修学时:60 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3 考试形式:论文内容简介:本门课程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揭示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与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能,学会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研究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过程融合在一起,追踪我国心理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高心理教育的理论研究意识和实际研究能力。

主要教材:刘晓明、张明主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1.申荷永、高岚著:《心理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刘华山主编:《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姚本先、方双虎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数学学习心理--------------------课程名称:数学学习心理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40 学时学分:2 学分开课学期:4 考试形式:开卷(70%)+平时(30%)内容简介:《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小学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选修的方向课程。

课程定位在:立足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进一步研究小学数学学习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面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系统学习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为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研究奠定坚实的数学学习心理基础。

本门课程从数学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出发,论述数学内容的获得及其保持等方面的心理学规律。

尤其是,论述认知因素(数学认知结构、思维发展水平等)和非认知元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及家庭、社会、学校对数学学习的影响,阐述数学学习规律对数学课程、教学、评价等的影响。

主要教材:孔凡哲主编:《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网络版),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2006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1.曹才翰等著:《数学教育学概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郑君文、张恩华著:《数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张卿:《学与教的历史轨迹》,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戴尔·H.申克著:《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第3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 课堂管理--------------------课程名称:课堂管理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40 学时学分:2 学分开课学期:4 考试形式:开卷内容简介:第一章课堂管理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课堂管理第二节课堂的性质与结构第三节课堂研究的取向与方法第二章课堂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节课堂管理的认识论基础第二节西方课堂管理的研究成果及课堂管理模式第三章:课堂管理中的核心问题第一节课堂管理的目的第一节课堂规则第二节课堂问题行为第三节课堂活动第四节课堂时间第四章课堂环境与课堂交往第一节课堂环境第二节课堂交往第五章优质课堂的建设第一节课堂纪律与秩序的建设第二节良好课堂气氛的培养第三节课堂常见问题的处理策略第四节教师素质与课堂管理主要教材: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