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3.地区灭绝(RE):如果没有理由怀疑一分类单元在某一区内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忙,即认 为该分类单元已经去灭绝。
4.极危(CR):当一分类群符合极危等级A~E标准中任一项时,应列为极危,他被认为在野 外面临及高度的灭绝危险。
物种濒危评估体系
5.濒危(EN):当一分类群符合濒危等级A~E标准中任一项时,应列为濒危,它被认为 在野外面临非常高的灭绝危险。 6.易危(VU):当一分类群符合易危等级A~E标准中任一项时,应列为易危它被认为在 野外面临高的灭绝危险。 7.近危(NT):一分类群根据标准评估后,在目前尚未达到极危、濒危、易危的标准, 但非常接近或在近期内有可能符合标准者。 8.无危(LC):一分类群根据标准评估后,未达到极危、濒危、易危的标准。广泛分布 及数量多的分类群属于此类。 9.数据缺乏(DD):由于缺乏足够资料,无法根据其分布或种群状况,来直接(间接) 评估其灭绝危机的分类群。
建立法律法规,依法保护野生植物,建立保护名录,实现对植物的 保护等级划分,有针对性的保护濒危种和特有种。
展望与挑战
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二、三十年,随着中国生态环境的日益退化和生物多样性 的严重损失,中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日趋重视。开展大型综合考查、区系调查 和野生生物资源考察;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并积极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 保护公约和组织,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但是植物保护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未 来依旧有很大的挑战等待着我们解决。
数据缺乏(DD)
《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等级检索表
1.适宜评估 2.灭绝种群 3.没有栽培植株或归化种群 4.中国特有··································································································EX(绝灭) 4.非中国特有····································································································RE(地区绝灭) 3.有栽培植株或归化种群·····················································································EW(野外绝灭) 2.存活类群 5.数据具备 6.存在致危因素(种群减少、分布区下降(破碎、衰退、波动)) 7.满足A~E标准 8.符合CR等级的任一条标准·······················································································CR(极危) 8.符合EN等级的任一条标准·······················································································EN(濒危) 8.符合VU等级的任一条标准·······················································································VU(易危) 7.接近VU等级的任一条标准·······················································································NT(近危) 6.不存在致危因素(种群数量和(或)分布区变动不大),或分布广泛、个体数量多··············LC(无危) 5.数据缺乏(DD)·····························································································DD(数据缺乏) 1.不宜评估(变种以下等级、人工杂交种、杂草、外来种和栽培种)···········································NA
中国的现况 建立植物园是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据统计,截至 2007 年 9
月,中国已建有各类植物园( 树木园) 234 座,其中植物园有180 多个,引种保 存的高等植物约 2 万种,占中国植物区系成分的 60% ~ 70%。
目录
研究 背景
评估 体系
保护 方法
法律 法规
展望
第 14 页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类型较齐全、分布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自然保 护区的管理工作正逐步开始规范,管护能力和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自然 保护区建设正在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武建勇,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研究进展
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是以大面积森林资源为基础的一个森林地域。森林公园以森林资源 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供人们进行游憩、健身 或进行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场所。
目录
研究 背景
评估 体系
保护 方法
法律 法规
展望
第2页
保护的意义
保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群落生产力、养分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抗入侵能力;
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 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和原材料,基因多样性对培育、 改良老品种有利
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效应:调节气候
科研价值: 研究植物起源、系统进化的有力证据
据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的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在 189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中,104种物种极危或濒 危。
葛家文,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目录
研究 背景
评估 体系
保护 方法
法律 法规
展望
第5页
保护方法
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
1 自然保护区 2 森林公园 3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
是什么?
植物多样性监控体系建立 气候变化的压力依旧很大
待提高的方面
加强宣传,公众普及教育 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加强重要物种的迁地保护 完善保护法规 使贯彻执行 加强科学研究与国外交流
法 ,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完善打击植物资源犯罪的法律体系 ,一是要完善与植 物资源犯罪相关的法律法规 ; 二是要完善现行的《 刑法》
目录
研究 背景
评估 体系
保护 方法
法律 法规
展望
第 27 页
总结
生物多样性锐减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正在逐渐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植物保护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迁地保护和原位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植物保护的重要方式。我国建立 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对保护植物多样性的作用卓著。
第 22 页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国际法
国内法
国际法
1 国际环境法 2 《生物多样性公约》 3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4 《拉姆萨尔公约》
国内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自然保护区条例》 3 《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4 《森林保护法》
完善立法保护的法律思考
统一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刑法概念 统一刑法规定的罪刑相当原则 要保护好我国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 ,应首先完善我国植物资源的刑事立
<100km2 1
<5000km2 5或更少
<20000km2 10或更少
C 种群数量小、下降、破 全球种群总的个体数量
碎或季度波动
最大亚种中个体数量
种群下降百分比
D 种群数量非常小、或分 全球种群中总的个体数量
布范围很局限
地理分布区的面积
地点数量
E 灭绝威胁的量化分析 特定时期内灭绝的可能性
<250 <50 25%
IUCN 5条标准中每一个标准所包含的灭绝威胁的生物学指示
标准 A
生物学指示
描述
参数
种群数量减少(下降), 种群数量下降的百分比 无论是发生在过去、现 在或推测将来
CR
>80%
数量阈值 EN
>50%
VU
>30%
B 地理分布范围小、减少, 地理分布范围的大小
或具有少数地点、严重 地点数量 破碎或种群波动
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保护了区域内1 850多种高等植物及大量蕨类、 苔藓植物和微生物,其中珍稀濒危植物26种。自1982年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 ——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以来至2000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森林公 园1078个,保护森林资源面积达600万hm2。
风景名胜区
查阅相关资料: 中国发展风景名胜事业20多年来,已经建立风景名胜区677个,面积960万hm2,其 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在这些风景名胜区中,有22处被列入世界生物保 护圈,29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7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或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在这些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也包含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如 九寨沟(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武夷山(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等,它们也是珍稀濒危植物 就地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姜状三七(Panax zingiberensis, 五加科)
姜状三七(Panax zingiberensis, 五加科),仅分布于云南省,是重要的药用植 物,其红色名录表达式:
等级:濒危
EN A2cd;B1ab(i,ii,iii)
标准和亚标准
目录
研究 背景
评估 体系
保护 方法
法律 法规
展望 与意 义
天女木兰
是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的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 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
自1956 年中国建立第1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2011年底已建立各种类型、不 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总面积约14971万hm2,其中陆域面积14333万 hm2,占国土面积的14. 9%。
2.野外灭绝(EW):一分类群只在栽培、饲养状况下生存或只剩下远离分布地以外移植驯化 居群时,这个分类群即列为野外灭绝。若在其所有历史分布范围内,已知或者可能的栖息地,适 当的时间(考虑昼夜、季节及年度变化),兼顾此一分类群的生活史及生活型的情况下,进行彻 底调查后,没有发现其个体,则应推定为野外灭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