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来主持人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信息多元化和传媒业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拓宽,广播电视节目呈现多样化形式,对节目主持人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一、主持人素质趋于全面化
未来的主持人,在主持技能普遍达到职业化要求的基础上,强调其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以及与所主持栏目领域相应的专业化眼光,既具有该学科理论基础,并掌握该领域前沿信息和专家资源,取得栏目专业方面沟通观众与专家学者的话语权。
这样的全面化主持人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目前,有的主持人具有极强的现场调动观众的煽情能力,但在知识储备方面却捉襟见肘;有的主持人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型,但在主持方面尚欠火候。
素质全面化应当是主持人努力的方向,素质全面才能在未来节目主持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们有优秀的榜样。
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著名主持人爱德华•默罗。
他二战期间在英国进行“这里是伦敦”的现场报道,其中多次是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大楼楼顶上进行的,在这里广播需要冒着被德军轰炸的危险。
在德军空袭开始后,默罗在现场的广播使美国民众听到了完全真实的战争。
这时他是战地记者,也是编辑和播音员,他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冷静自若的头脑和坚定的正义感,也有出口成章、激起听众爱与恨的能力,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节目主持人。
再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称雄美国电视界20余年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
他能够把记者的相关报道串联起来,进行连续而完整的报道,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说、分析或评论,是一个集记者、编辑、播音员和评论员的角色于一身的节目主持人,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由播音员朗读新闻的做法。
克朗凯特以他沉着、温和的气质,对新闻的深刻理解,及全面的素质胜任了这一角色并逐渐成熟、成名
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应该是杂家,具有多维的人文知识结构,拥有博学的思想,才可能在主持节目中柔韧有余。
社教类节目和文娱类节目本身就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具有较强的文化辐射和文化创造等功能;新闻节目带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传播理念;信息服务类节目要传播新型的亚文化,帮助观众培养审美情趣。
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汤姆·布罗考有句口头禅:“不读书,睡不着觉。
”他广泛涉猎政治、外文、文学艺术等书籍,因其独特的采访作风而闻名于美国。
白岩松做制片人时,《青年报》记者问他挑选主持人的标准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会“长跑”的人。
只有会“长跑”的主持人才能紧跟时代,对于主持人而言,长跑就是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同时,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都要经过编辑记者一线工作的锤炼,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新闻工作的敏感度。
二、主持人由个性化趋于偶像化
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竞争优势,加上主持人的不断成长和社会团体的有意造势,节目主持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很多名牌栏目培养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和他主持的节目呈现出良性互动,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在观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成为节目的品牌形象代言人。
节目主持人作为公众生活中的社会性角色,应当在关注节目宗旨、关注公众情绪取向的同时,投合新时期人们求真内驱动力推动下对真实的崇拜和对人生实在性的追求。
主持人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对事物独特的认识,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驾驭节目,构成节目独特的偶像化特性。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丹•拉瑟以其激情洋溢、富有人情味的主持风格征服受众。
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唐穆•布罗卡则因其平易流畅、滑稽幽默而又公正中立、富有权威性的主持特色而成名。
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彼得•詹宁斯则以彬彬有礼、精明老练、机智灵活的形象而享有盛誉。
这几位主持人已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他们与好莱坞超级电影巨星有着几乎同等的知名度,他们不但为各自所属的电视网带来极大的声誉,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明星效应。
我国台湾地区盛行“综合节目”,也称为“明星制节目”。
节目主持人凭借个人的气质、个性来吸引听众,电台或电视台也为主持人配置幕后工作班子,专门制造、包装和凸现出主持人的风格特色,以提高其声望。
许多节目主持人因而成为台湾妇孺皆知的知名人士。
三、主持人模式由单一性转为多样性
主持人是联系媒体与观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节目的传播者。
随着节目形态多样化,主持人主持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由台前到幕后,一人主持到多人主持,出现了多样化分工。
多人主持模式多出现在综艺节目中,目的是全景展示节目的台前幕后,使节目紧凑热闹,增加与观众的贴近性和互动性。
多人主持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总主持人与各单元主持人,也可以是正式的主持人与临时的嘉宾主持来搭档,这种形式的应用也很普通,比如一些大型体育赛事的转播报道;还有的栏目是固定下来由某几人共同主持,比如大多数综艺节目。
在多个主持人的分工上,司仪主持人的作用是把握节目的节奏、调解现场的氛围,直接向观众传递信息、解答问题,适时发表有关分析、评论和见解,恰当地抒发一定的情感,突出深化节目主题,从整体上达到组织、串联节目的效果,而侧幕主持人则在幕后发挥了信息补充作用,比如,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是一个全新的主持模式,三个嘉宾主持和一个侧幕主持,侧幕主持人跟多个选手互动,展示选手后台的才艺和信息,也展示了幕后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四、主持人由节目代言人趋向把关人
随着节目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对节目主持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节目主持人不再是节目单一的代言人,而是处于节目的主导地位,需要很好地与栏目的定位和内容相契合,取得节目沟通观众与专家学者的话语权,成为节目的把关者,才能赢得观众的信任和尊敬,取得好的传播效果。
主持人要成为节目的把关者,首先要熟知节目定位,适应节目环境和受众环境;主持人要富有节目工作经验,这有助于体现节目的风格和特质。
作为新时期主持人的重要品质是他的工作经验和技巧,美国三大电视网的新闻节目主持人,都是从记者做起,在节目中担当最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克朗凯特任CBS晚间新闻主持人期间,每天的新闻稿都必经他手,要收集大量资料,每年编写一本资料本,在广泛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总结、评论,运用他在通讯社工作的经验,使他在新闻选题的把握、报道角度的确定、新闻播出的排序,甚至新闻稿的写作上都当之无愧地成为最后一棒,成为真正的节目审定者和把关人。
五、虚拟主持人
虚拟主持人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而诞生的,是人们利用数字技术制造出来的担负主持人职责的三维动画形象。
它目前还仅仅出现在一些网站和少数电视节目中,但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相信这一技术将来会逐步普及应用到电视主持之中,它的大量出现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目前世
界上已有的一些虚拟主持人吧。
2000年12月23日,在吉林电视台《网迷时空》栏目中,一个身着半袖T恤的短发虚拟女主持人向大家问好。
而韩国任职互动音乐电视主持人的丽丽在电视上的表现很不错,言语机智,甚至会媚笑、撒娇、开玩笑。
英国互联网新闻导播员安娜诺娃有1.4亿美元的惊人身价,她黛青色的秀发,水汪汪的大眼睛,磁性十足的声音,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2001年7月13日,在北京申奥最关键时刻,门户网站搜狐的新闻中心即时开通了新闻聊天室,全新的“虚拟新闻主持人”也闪亮登场。
2001年中央电视台推出首位虚拟主持人——名为"伊妹儿"的妙龄女郎。
天津电视台也在2001年初出现名为"言东方"的男"虚拟主持人"。
据了解,目前世界已经出现虚拟人约20名,而这种虚拟人主要分布在传媒单位,有主持人,也有歌手和运动员。
虚拟节目主持人的优势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比如说可以和虚拟演播室等数字传播技术完美结合;它所能主持节目的范围不受限制;可以按节目需要随时改变、更新形象等等。
另外,把虚拟主持人打造成品牌载体,还可以避免过去电视栏目因为名主持人跳槽而带来的品牌流失。
但目前虚拟节目主持人也有着致命的缺陷,它要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是由于虚拟主持人技术还不成熟,虚拟主持人在设置了原型后,其一举一动还不能由电脑全自动完成,必须有大量人力介入制作,在技术达到自动生成以前,高保真虚拟主持人的实用化几乎是不现实的。
首先,要耗费巨额资金。
使三维动画人物每一个发音带来的表情变化达到真人一般惟妙惟肖的效果,同时解决嘴形与声音不合拍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工作,必须要有大规模的费用投入。
而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制作的一期节目却往往只会重复播放一两次。
对任何电视节目来说,这样的投入产出都是无法接受的。
其次,虚拟主持人在时效上暂时行不通。
比如对一个主持新闻节目的虚拟主持人,等制作人员拿到稿件后,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在保证时效性的基础上高质量地设计出对应的画面表现,更不用说现场直播节目了。
但是,如果有一套系统能实时自动配合语音内容做出虚拟主持人的不同表情和脸形的话,它就将变得可行。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万众瞩目的媒介人物,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且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还会进一步拓展,广播电视节目已经呈现多样化的形式,这就会对节目主持人提出许多新的要求。
正确看待我国节目主持人的飞速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科学预测节目主持人的未来趋势,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