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都江堰三角法则”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都江堰三角法则”

封面作者:ZHANGJIAN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人力资源管理的“都江堰三角法则”-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都江堰三角法则”笔者在中建五局工作期间,从中国先贤大哲们治水的智慧之中有一些新的感悟,并结合解决企业“人”的问题的管理实践,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都江堰三角法则”,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企业“人”的难题。

鲁贵卿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都江堰三角法则”模型都江堰水利工程,素有“天府之源” “镇川之宝”的美誉。

她修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历经2000多年岁月沧桑,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并且仍按照当初设计建造者的思路和方法有效运行,其中必然蕴藏着先人们的巨大智慧和哲学道理。

2003年和2004年,笔者带着工作中对解决传统国有企业人员困局的思考,先后两次来到都江堰,在叹服古人巧夺天工的智慧的同时,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秘诀引申到当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

都江堰工程的三点启示。

就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江堰工程给了我们“三点启示”:疏导是根本,团队永恒,人人皆可成才。

疏导是根本。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无坝引水,其治水的核心在于“疏”,通过巧妙的设计,有效地疏导水流和沙石,达到水流大小可据旱涝调、水流快慢可据地势调、沙石流向可据水流调、沙石清理可据引导调。

人亦如是。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人性如水性,有善的、驯服的一面,也有恶的、肆虐的一面,对人的管理必须顺应人性规律、因势利导、扬善抑恶,使员工行有方向,干有目标,自由流动,各得其所,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

团队永恒。

都江堰主要有五大主体工程——百丈堤导水、鱼嘴分水、飞沙堰溢洪、凤栖窝排沙、宝瓶口引水。

五大主体工程之间以及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之间,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围绕“使成都平原枯水不缺,洪水不淹,成为稻米飘香的天府之国”的目标,共同发挥分水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作用。

由此感悟,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只有团队成员加强沟通协作、配合互补,围绕团队整体目标共同努力,团队才会实现基业永恒。

因此,打造精干高效的团队,使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分工有序、权责分明、精诚合作,自觉为团队永恒贡献力量,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人人皆可成才。

都江堰工程的建成,完全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结果,原本平淡无奇的卵石、山体、岩石,甚至是最不起眼的沙子,在设计者的手中都仿如点石成金,从而造就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千古传奇。

都江堰工程中支撑鱼嘴的金刚堤,就是由岷江河床里的碎石、沙子堆积而成。

这些不起眼的、看似毫无用处、甚至于有些负作用的碎石细沙一旦集中堆砌起来成为“金刚堤”,就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确保鱼嘴完成“分四六、平水旱”的使命永不废坏。

同样的道理,“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才在于发现,在于培养,在于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因此,“人人皆可成才”不是一句空话,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涵。

可以说,“疏导是根本”“团队永恒”“人人皆可成才”即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给我们的三点启示,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三条基本法则。

“都江堰三角法则”的基本内涵。

由上,笔者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都江堰三角法则”(如图1)。

从字面上来看,“都江堰三角法则”源于企业借鉴都江堰工程治水的智慧,而之所以定义为“三角法则”是由于其特殊的几何意义。

“三足才能鼎立”“铁三角”等体现出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形状,“任何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均可构成一个三角平面”则体现了三角形的全面性。

从示意图来理解,“都江堰三角法则”由外三角、内三角、核心圆三部分组成。

外三角。

外三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三条基本法则,来源于都江堰对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三点启示。

外三角三条边的关系是:“疏导是根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团队永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略,“人人皆可成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内三角。

内三角表达的是决定组织能力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要素缺一不可,“目标”解决“为什么干”、“机制”解决“怎么样干”、“素质”解决“会不会干”。

核心圆。

核心圆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是组织的核心,“以人为本”是都江堰三角法则的核心思想。

企业把人看作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性,管理需求。

因为人性如同水性,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不管人性假设如何,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就是追求幸福、美好的事物,如同水最终都是奔向大海;二是人性是复杂的,不能简单以性本善或性本恶来假设人性,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既有被驯服的一面,也有肆虐的一面。

因此,企业对人的管理汲取了都江堰工程治水的智慧,一方面关注员工需求,尽量满足员工美好愿望;另一方面顺应人性规律,关注人性,因势利导、扬善抑恶,使员工在企业能够各得其所,各就各位。

“都江堰三角法则”本质内涵是企业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系统地将员工和企业整合起来,构建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人力资源核心理念、政策和具体措施等要素的协调运行,实现人与岗位、人与组织、组织与战略的有效契合,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都江堰三角法则”的内在逻辑关系。

“都江堰三角法则”的外三角、内三角、核心圆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缺一不可。

外三角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则;内三角体现组织能力建设的基本要素:核心圆中的“人”是内外三角的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内外三角的三条边一一对应,体现了组织能力建设与人员资源管理的相互融合,协调一致。

“机制”对应“疏导是根本”。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疏通,百病不生”,易经上也说“变则通,通则久”。

企业致力于用疏导的思路,系统整合人力资源选、育、用、留各环节工作,将员工的行为导入到预定的轨道,并根据执行情况给予相应的激励和约束,从而激活人力资源,使企业这池春水有效流动起来,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基业长青。

“目标”对应“团队永恒”。

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建立企业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体系,并通过推动的体系的“共知、共识、共行、共享”,使团队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固化在员工思想里,融化在员工的血液里,落实在员工的行动上”;二是打造高效团队,构建简单明朗、分工协作、求同存异的人际氛围,发挥员工的长处,调动员工积极性,让员工感觉到强烈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素质”对应“人人皆可成才”。

这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重视对员工的培养和开发,平淡无奇的石头能够成为都江堰的中流砥柱,首先在于建设者的雕琢和打磨。

同样的,人才在于培养,在于历练。

二是要致力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经典名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就是说,人都是有缺点、有不足的。

“先有伯乐,才有千里马”,人才在于发现,在于用人所长,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

“都江堰三角法则”的实践在贯彻“都江堰三角法则”的过程中,中建五局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大胆创新,从内外三角对应的三个方面入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实践工作。

清晰目标。

“都江堰三角法则”内三角顶边“目标”对应外三角底边“团队”,解决的是“为什么干”问题,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要围绕团队确立,只有当员工都坚守相同使命,秉承相同价值观,朝着共同目标努力,才能形成无坚不摧的战斗力,企业团队才能实现永恒。

目标愿景引领团队。

中建五局确立由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战略思路、战略目标、管理方针等一整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目标体系,总体愿景是“把五局建设成为‘社会尊敬、员工自豪’的现代化建筑地产集团企业,成为全国一流的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商、全国一流的基础设施专业营造商、全国一流的房地产品牌发展商”。

在战略实施上,践行“四步走”战略(见图2),并每年根据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主题年”形式重点解决。

“信·和”文化凝聚团队。

多年以来,中建五局着力打造“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的“信·和”主流文化,在团队建设上,用文化的力量塑造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灌输到每个员工,使员工自觉践行“信·和”文化。

中建五局的“信·和”主流文化(如图3)源于中华文化、湖湘文化和中建文化,并结合中建五局的实际情况而来。

在精神层面,建立了包括基本表述、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目标、管理方针等在内的一系列体系;在制度层面,建立了覆盖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65本标准化手册,300多项制度、办法、程序;物质层面,建立了涵盖企业物质经济状态、五局名称、标志、CI形象、网站等在内的系列工程。

在思想文化建设上,开展了四次重大行动,推动企业管理升级:一是2003年起,实施“信心、信用、人和”三项工程建设,推动五局扭亏脱困:二是2006年起,践行“立德、立人、立业”企业三立使命,推动五局做强做大:三是2009年起,开展正确处理“公与私、是与非、言与行、苦与乐”这“四组关系”大讨论活动,推动五局科学发展:四是2012年起,开展“学习超英好榜样”活动,推动五局转型升级,将“忠诚不渝的信念、公而忘私的情操、是非分明的品格、以苦为乐的境界、言行一致的作风、关爱群众的美德”的“超英精神”推向全国,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健全机制。

“都江堰三角法则”内三角右边“机制”指向外三角左边“疏导是根本”,解决的是“怎么样干”的问题。

中建五局将“疏导”的思想贯穿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着力打造三大机制。

创新引导机制,重组业务流程,确保职责牵引轨道畅通。

通过组织结构设计的方式裁减管理层级,形成“局一公司一项目部”三级扁平化的组织体系,提高了工作效率;运用岗位体系设计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织机构设置和定编定员,确保各岗位职责清晰、权责对等:通过实行法人管项目的方式,构建授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项目管理模式。

创新激励机制,构建“四三五”薪酬体系,确保职业发展通道畅通。

“四三五”薪酬体系是指四大职业通道(如图4):行政管理系列、专业技术系列、项目经理系列、工勤技师系列;三大晋升梯子:一是岗位级别,二是职务职别,共设十一级,三是工资级别,共19级76档;五大工资单元即岗位工资、津补贴、保险福利、效益工资、专项奖励五个组成部分。

“四三五”薪酬体系的实施,使员工行有方向,干有目标,为员工提供畅通的职业生涯发展渠道。

创新竞争机制,严格绩效考核,确保进升退出通道畅通。

在竞争机制建设方面,中建五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科学招聘管理、分类用工管理、竞聘上岗等方式,确保员工进出及上升渠道畅通。

中建五局将重奖和严惩相结合,着力打造“金条加老虎”的绩效管理机制,并营造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氛围,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通过奖惩分明的约束机制,在下属单位和员工中有效传递压力和动力,在全局建立起全面拉网式的、立体交叉式的考核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