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2018年中考语段阅读真题1.《送东阳马生序》《忠雅堂集》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佩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硯冰坚,手指不可届伸,弗之忽。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惠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拨疑质理,俯身领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佘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铨九龄,母授以《札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銓行一室中,木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侠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息,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巳,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注]①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10.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致使) B.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奔走) C.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规避) D.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稍微)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A.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12.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 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

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 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 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答案】10. D 11. A 12. C13. (1)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2)我因而不会在嬉戏中荒废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为这件事而更加严格。

【解析】10.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

A“致”:得到。

B“走”:跑。

C“规”:规劝。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

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

2、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

3、语法推断法。

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4、音形推断法。

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

从形旁可推知字义。

5、邻词推断法。

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1. 试题分析:A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

都是代词,“弗之怠”为宾语前置句。

B结构助词“的”。

C助词,无实意。

D动词“到、往”。

12. 试题分析:C项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

“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错。

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只是描述父母对“我”的教育的严格。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填”“辞色”“嬉”“由是”“益”等字词的翻译。

“铨故不能荒于嬉”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2.《送东阳马生序》《黄生借书说》阅读练习及作案(2018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17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蟬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1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 B.媵人持汤.沃灌 赴汤.蹈火(成语) C.故有所览,辄省.记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D.为.一说,使与书俱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13.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当余之.从师也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B 归之.形诸梦 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蕖》)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D.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1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3分)答案:12.(3分)B13.(3分)C(C项“以”,介词,分别为“用”和“凭借”之意)14.(8分)(1)(4分)(我)住在旅舍里,主人每天供应我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寓逆旅”“日再食”“鲜肥滋味”各1分,句意正确1分)(2)(4分)这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小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地值得珍惜啊!(然后”“为”“可惜”各1分,句意正确1分)15.(3分)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1分)甲文重点将自己从师学习时条件之艰苦与同舍生的奢华作对比;(1分)乙文既有“我”借书读之专与藏书多而读书少的对比,也有黄生与自己在借书这件事上彼此不同遭遇的对比。

(1分)3.《送东阳马生序》《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节选文字,按要求完成8-10题(9分)(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于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享,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领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有我师焉.焉: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啊” B .未尝稍降辞色..辞色:言语和脸色 C .三十而立.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D .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此之.谓乎 B .不逾.矩 老翁逾.墙走 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卒获有.所闻 D .可以.为师矣 俯身倾耳以.请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文中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乙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他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B .甲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乙文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他求学的艰难。

在求学意志和求学态度上,两文是相何的。

C .甲文采用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意深远。

乙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循循善诱,体现了真挚诚恳的感情。

D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通常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1.翻译。

(6分)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分)⑵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分)答案:8.A 9.B 10.A11.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具体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⑵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4.《送东阳马生序》《答李几仲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①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释】①足下:敬称,您。

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③日力:岁月。

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窘于.衣食 皆以美于.徐公 B.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公问其故.C. 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