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劳修斯不等式&熵增原理

克劳修斯不等式&熵增原理


T = T * 。在这种情况下,T 即可看成热源的温度,也可作为系统的温度。
二 熵的定义与性质
1、可逆过程 对于可逆过程,系统由状态 A 经可逆过程到 状态 B, 从状态 B 再经可逆过程到状态 A。 根据克 劳修斯等式可知
A ( R1)

B
dQ dQ + ∫ =0 T T B ( R2 )
A
因为是可逆过程,T 既是热源温度,也是系 统温度。
dU = TdS − pdV
若系统还包括电场功、磁场功等其它形式的功,则热力学基本方程的更普遍 形式可表示为
3
dU = TdS − ∑ Yi dyi
i
上式概括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对可逆过程的结果, 称之为热力学基 本微分方程。 对于熵,再作以下几点说明: (1)熵是状态函数,可以用状态参量表示,即 S = S (T ,V , p) ; (2)积分 ∫
A ( R1)

B
B
dQ dQ + ∫ < 0 ,则 T T B ( R2 ) dQ dQ dQ <− ∫ = ∫ T T T B ( R2 ) A ( R2 )
A B
A
A ( R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于 R2 可逆, 因此, S B − S A =

(可逆)
B
A
dQ = SB − S A T
A ( R1)

B
dQ T
T = 273.15 K , 【例题 1】 已知在 p = 1.0atm , 冰融化为水时, 溶解热 lm = 335 J / g 。
求一千克的冰融化为水时,熵的变化。 [解]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共存的平衡态温度 T = 273.15 K 。设想有一个恒 温热源,其温度比 273.15K 大一无穷小量,令冰水系统与热源接触,不断从热源 吸收热量使并逐渐融化。由于温差为无穷小,状态变化过程进行得无限缓慢,在 过程的每一步中,系统都近似处于平衡态,温度为 273.15K。这样的过程是可逆 的,因此,一千克的冰水融化为水的熵变为
四 理想气体的熵
熵是状态函数,当系统状态确定后可以用热力学参量来描述,原则上可以写 出熵的表达式。下面以真空膨胀过程中理想气体为例加以说明。 设理想气体的初态为(T0,V0)
5
TdS = dU + pdV = CV dT + pdV dS = CV dT p + dV T T pV = nRT ,则 dT dV + nR T V
dT dV + nR ,并考虑 Cp-Cv=nR 得 T V dT dp − nR dS = CV T p
T
积分得 S = ∫
Cp T
T0
dT − nRIn( p / p0 ) + S0′′
其中, S0′′ 是理想气体在参考态(T0,p0)的熵值。 若所研究问题中温度的变化范围不大, 理想气体的定压热容 C p 可视为常数, 则
对于无限小过程 dQ dS > T 将可逆与不可逆过程结合,则得到
SB − S A ≥ ∫
A
B
dQ dQ 或 dS ≥ T T
必须注意:在熵差计算式中,线积分一定要沿某一可逆过程进行。对于系统 的不可逆过程,只要其初、终态是平衡态,熵的定义就仍然有意义。只是在计算 熵变时,积分路径一定要选择一条可逆过程进行,从理论上讲,这总是存在的。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dU = dQ − dW ,若可逆过程中如果只有体变功,则微 功 dW = pdV ,微热量 dQ = TdS
A ( R1)

B
dQ dQ dQ =− ∫ = ∫ T T T B ( R2 ) A ( R2 )
B
A
B
上式说明,在系统的初态 A 和终态 B 给定以后,线积分 ∫
A
dQ 与路径无关, T
2
仅由 A,B 决定。因此,可以定义一个态函数,克劳修斯用 S 表示,并称其为熵。
SB − S A =
A ( 可逆 )
若将 Q2 也定义为从热源 T2 吸收的热量,则
Q1 Q2 + ≤0 T1 T2
卡诺不等式
假设若一个系统在循环过程中与温度为 T1 , T2 ,…, Tn 的 n 个热源接触,并从 它们那里分别吸收 Q 1 , Q 2 ,…, Q n 的热量,则可以证明:
n
∑T
i =1
Qi
i
≤0
这里,我们规定系统吸收热量为正,放出热量为负。同样,等号对应于可逆 循环过程,不等号对应于不可逆循环过程。 为了证明上式成立,在上述的诸热 源之外,再引入一个在任意的温度为 T0 的热源,同时引入 n 各可逆卡诺热机。 则 T Q0i = 0 Qi Ti
B
A
dQ 在可逆过程中与路径无关,等于终态和初态的熵差,在不可 T
逆过程中与路径有关,但总小于终态与初态的熵差。 (3)熵是广延量,系统的熵与其质量成正比(因为 dQ 与质量成正比) 。 对于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系统,可将其分为若个内部平衡的小系统,则每个小 系统都有确定的熵值。根据熵的广延性,可将整个系统的熵定义为局域平衡的各 部分的熵之和。 (4)熵的定义式只给出熵的变化量,并不能确定熵的“绝对值” 。可以象零 电势的规定一样,人为地选取某一“标准”状态作为熵的初值,其它平衡态的熵 值都相对于这一标准熵值来计算。 如在热工过程中, 蒸汽的熵值表规定 0℃、 1atm 下,纯水的熵值为 0。 (5)熵的单位是 J/K。
dS ≥ 0 上式说明,系统的熵在绝热过程永不减少: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熵不变;在不
4
可逆绝热过程中熵增加——熵增加原理。 熵虽然是在平衡态系统中定义的,但也可应用到非平衡态的系统中。 对于处于非平衡态的系统,可将其分为若个内部平衡的小系统,则每个小系 统都有确定的熵值。根据熵的广延性,整个系统的熵定义为处在局部平衡的各小 部分的熵之和。 S = S1 + S 2 + S3 + ⋅ ⋅ ⋅S n 可以证明,在定义了非平衡态的熵之后,熵增加原理仍然正确。 将系统划分成 n 个小部分,每部分的初态和终态都处于局域平衡。当系统由 初态 A 经一个过程到终态 B 后,令各小部分各自经可逆过程由终态 BK 回到初态 AK。 n B dQ Ak dQ + ∑ ∫A T i=1 ∫Bk T k < 0 Ak dQ Bk dQ ∫Bk T r = − ∫Ak T k = −(S Bk − S Ak ) n k Ak dQ k = − ( S Ak − S Ak ) = −( S B − S A ) ∑ ∑ ∫Bk T i =1 i =1 B dQ SB − S A > ∫ A T 对于由初态 A 变到终态 B 的绝热过程 SB-SA>0 熵增原理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对孤立系统中所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 孤立系统的熵永不减少, 孤立系中所发生的不可逆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 向进行。 熵的统计意义——微观粒子无规则运动的混乱程度的量度。 系统微观粒子的 混乱程度越大,其熵就越大。 熵增加原理的统计意义——孤立系统中发生的不可逆过程总是朝向混乱度 增加的方向进行的。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熵增原理的物理意义是“能的退降” ,即所有的不可逆 过程使能量转化为外功的可用性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由过程前后熵的增加而随意得出过程不可逆的结论。由 于熵增原理是在绝热条件下得出的。因此,只有对于绝热过程,才可用熵变对过 程的性质和方向进行判断。 可以把熵增原理看作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更为普遍的叙述方式。 所以第二定 律指出过程发生的方向,不可逆绝热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而可逆绝 热过程总是沿着等熵线进行。
i =1
Qi Ti
<0
因为若 Q0 = 0 , 则原来不可逆过程产生的后果可以通过 n 个可逆过程而消除, 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违背。 替 ∑ ,上式将变为 考虑一个更一般的情况, 若系统与温度连续分布的热源交换热量, 则用 v ∫ 代
v ∫
dQ ≤0 T
这里, ∫ 表示沿某个循环过程求积分。上式就是克劳修斯等式(对于等号) 和不等式(对于不等号) 。 热源温度 T 的说明: (1)对于不可逆循环过程,热源温度与系统温度( T * )不相等。因为循环过 程是不可逆的,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非准平衡态,因此, T ≠ T * 。若 dQ > 0 , 则系统从热源吸热,必有 T > T * ;反之, T < T * 。 (2)对于可逆循环过程,系统经历的各个过程都是准平衡态的,因此,
§4 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原理
一 克劳修斯不等式
从卡诺定理可知,工作在相同高、低温热源之间的热机效率不大于可逆机, 即η ≤ η R
η= 1 −
Q2 T ≤1 − 2 Q1 T1
其中, Q1 为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 Q2 为对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且 Q1 ( Q2 )>0。 Q2 T2 ≥ Q1 T1 Q1 Q2 − ≤0 T1 T2
S 2 − S1 = ∫
1
2
dQ 1 Q ml = ∫ dQ = = m T T 1 T T
2
=
335 J / g × 1000 g = 1226.4 J / K 273.15 K
三 熵增原理
dQ T 对于任意一个初态、终态都是平衡态的系统,只要系统经历的过程是绝热的 ( dQ = 0 ) ,则
根据克劳修斯不等式 dS ≥
Q0 = ∑ Q0i = T0 ∑
i =1 n
Qi i = 0 Ti
n
借助 n 个可逆卡诺热机的辅助,系 统经历一个循环过程之后, n 个热源所放 出的热量又收回了。最后系统与卡诺热 机都恢复原状,只有热源 T0 放出了热量
Q0 。
若 Q0 > 0 ,则全部过程终了时,从单一热源 T0 吸热 Q0 全部转化为机械功, 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示矛盾。因此 Q0 ≤ 0 ,即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