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最新)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最新)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方案》(X办发〔X〕37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创新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监管,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X年,全市乡村医生力争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逐步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乡村医生合理待遇得到较好保障,基本建成一支业务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稳定发展的乡村医生队伍,有效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更好地保障农村居民普遍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负责向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承担卫计部门委托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主要包括宣传卫生计
生政策和疾病防治知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不包括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老年人和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不包括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任务及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卫生监督协管(包括食源性疾病信息报告)任务。

进行一般常见病初级诊治与转诊工作,积极提供上门巡诊服务。

(二)合理配置乡村医生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建立,各地要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乡村医生,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3名的标准配备,确保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

实行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与辖区乡村医生统一管理模式,对力量薄弱、人员短缺的村卫生室,应派遣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到村卫生室执业或短期派驻,直至村卫生室配齐乡村医生。

(三)加强乡村医生管理
1.严格乡村医生执业准入。

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

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具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各地卫计部门要积极组织辖区内医务人员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优先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逐步替换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业务能力差的乡村医生。

2.规范乡村医生从业管理。

各地卫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x发〔X〕33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切实加强对乡村医生执业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对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予以清退。

3.严格实施乡村医生考核。

在各地卫计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每季度由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学习培训以及医德医风建设等情况。

考核结果作为执业注册和落实各项补助的主要依据。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

乡镇卫生院根据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合理核定其工作量,与村卫生室签订服务合同,原则上将不少于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

乡镇卫生院每月对村卫生室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每季度进行绩效考核。

(2)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情况考核。

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用药物由乡镇卫生院负责网上统一采购,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中药饮片除外),未完全执行以上政策的,不得发放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贴。

(3)基本医疗服务工作考核。

严格执行一般诊疗费标准,不得弄虚作假、变相套取新农合资金。

坚持合理用药,不得开具大处方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