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甿(méng)隶万乘(shèng)锄耰(yōu)棘矜(qín)B.鞭笞(chī)从(zòng)散约败瓮牖(yǒu)绳枢C.隳(huī)名城蹑足行)(háng)伍度(dù)长絜(jié)大D.以窥(kuī)周室逡(qūn)巡亡矢(shǐ)遗镞(zú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妇孺皆知(小孩)振聋发聩(聋)B、礼尚往来(高尚)孔武高大(空洞))C、卓有成效(显著)浅尝辄止(就)D、殊途同归(不同)矢志不渝(改变)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自园其说屈遵下顾端倪楔子B、人丁兴望信而好古享誊奥秘C、冠冕堂皇摧山坼地整饬翠奁D、不赢不溢独出机杼雄韬渣滓4、下列句子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于事功,而应煞费苦心,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
B、他的先进事迹罄竹难书,"模范党员"的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C、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使你觉得世风日下,人心浅薄,但无须悲观,更不能心灰意冷。
D、战士们奋不顾身地扑火,火烧着了头发,烧灼了皮肉,他们忘乎所以,直到把火扑灭。
5、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一项是()①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开去。
②假如你们无法带着爱劳动而只觉厌烦,那么你们不如放弃劳作,坐在殿宇的门前,等待以劳动为乐的人给你们。
③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和友好协商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分歧。
A、延展奖赏奉行B、滋长奖赏实行C、延展施舍奉行D、滋长施舍实行6、"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为之变色"此句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拟人B、比喻C、对偶然D、夸张7、.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8、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委命下吏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作难:起事、首倡9、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子是()A、秦则无礼,何施之为?B、郑商人弦高将于市C、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0、以下句中加横线的词活用相同的两项是()()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二、阅读题(40分)(一)(15分)①船出了夔门,忽然[甲]另一个天地。
空间变得狭小了,江流变得狂暴了。
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有的;有的,似已躲闪不及;有的,仿佛转瞬即逝。
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乙]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
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
②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积存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竟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
至于我的这支惯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以敝帚画西施的笑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子。
头脑里一无所有。
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③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
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
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
于是,历史昂然向前。
④行程是艰险的。
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
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
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
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1、填入第①段甲、乙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落进伸出B、跌进露出C、驶进透出D、开进射出2、填入第①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横枕江面耸峙云霄像虎豹迎面扑来像天女腾空飞起B、耸峙云霄横枕江面像虎豹迎面扑来来像天女腾空飞起C、耸峙云霄横枕江面像天女腾空飞起像虎豹迎面扑来D、横枕江面耸峙云霄像天女腾空飞起像虎豹迎面扑来3、对第②段"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一句中作者所认为"原始状态的空白"的依据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辞藻都黯然失色。
B、记忆里的古人、今人的文字都无影无踪了。
C、唠叨的笔也变成了哑子。
D、头脑里一无所有。
4、对③中加点词"三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都指人类历史行程中难以数记的未知领域。
B、都指具体的长江三峡。
C、两处含义不同,前者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后者指具体的长江三峡。
D、两处含义不同,前者指具体的长江三峡,后者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5、"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这里"第一个"的含义是()A、指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B、是指人类历史上知难而进、具有首创精神的人。
C、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
D、是指无数敢于冒险的人。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5分)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中间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
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21.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在胡同里生活有什么好处?(不超过10个字)22.下面4句诗中,与这段文字中的表现手法最相近的一句是: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C.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维)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三)(2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①_____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②_______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③_____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④_____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铦B.及C.尊D.抗(2)这一段进行多方面对比的目的是()。
A.说明秦国强大。
B.说明九国无能。
C.说明“攻守之势”变化的关键是秦始皇不施仁义。
D.赞颂农民起义。
(3)同“序八州而朝同列”的“朝”用法相同的句子是()。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C.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在本段中“一夫作难”中的“一夫”指______;“身死人手”是指一历史事件,即______被_______所杀。
(5)本段中表达作者中心意思的那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把它译成现代汉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然秦以区区之地D.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7)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8)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
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四、作文题(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这是发生在深圳街头的一件事:一个已经20多岁、身高却不足1米的残疾乞丐躺在地上乞讨,将近一天时间所获无几。
一个外国人路过,看到上身赤裸脚穿拖鞋的他,就送给了他一张百元大钞。
令人惊异的不是这个乞丐的“意外收获”,而是不到半分钟之后,他一瘸一拐地走到30米外的一个募捐箱边,将这一百元钱塞进去。
那里,两百多名网友正在为一位身患重病却无力支付医疗费的女孩募捐。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捐钱时,他只说了一句:“她比我更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