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职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2014—2015学年上学期职高二年级期末考语文试题班级姓名总分说明:本卷共六大题,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彭蠡.(lǐ)栖鹘.(hú)颧.鹤(guàn)噌.吰(zhēng)B、钟磬.(qìng)穴罅.(xià)磐.石(bān)磔.磔(zhé)C、桴.止(fú)夜泊.(bó)无射.(yì)汝识.之乎(zhì)D、莫.夜(mò)穴罅.(xià)铿.然(kēng)镗.鞳(tāng)2、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水石相搏.(击)舟行适.临汝(往)B、下临.深谭(面对)虽知不能言.(说)C、扣而聆.之(听)余方心动.欲还(心里有所感动)D、桴止响腾.(上升)自以为得其实..(真相)3、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A、相提并论任劳任怨汗流夹背渲泄B、脍炙人口诩诩如生名不副实切砌C、直截了当毕恭毕敬明查秋毫宏大D、变本加厉有条不紊一泻千里副食品4、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骗取扶贫资金,村干部居然使出了各种办法,其行为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B、初春,乍暖还寒。

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C、学校里一夜之间那些好看的名花名草都不翼而飞,提起此事,让人气愤不已。

D、旅游途中,那些奇峰异岭扑面而来,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5、下列句中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通力合作,使科学的瑰丽美景能为更多人所共享。

B、龙门石窟凝结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

C、没有可以分享的快乐,只有独自承担的磨难。

D、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近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严正,美国报纸有关中国与塔利班关系的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

②自从参与伊斯兰圣地麦地那清真寺的重建工作后,年轻的本〃拉登开始于伊斯兰教义中。

③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人们的健康。

A.声明沉溺妨害 B.申明沉湎妨害C.申明沉溺妨碍 D.声明沉湎妨碍)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的商品广告,言过其实....,误导消费者。

B、学校准备举行秋季运动会,大家都兴致勃勃,体育委员更是推波助...澜.,积极组织班级同学报名参加。

C、犯了错误首先应该检查自己,无动于衷或因此居功自傲....,都是不对的。

D、他的文章题材新颖,内容生动,有不少观点是一孔之见....。

8、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文句使之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收获也最多。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B、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C、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D、让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强者9、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一句是()A、这本书是我的。

B、我要炒肉丝。

C、开刀的是他父亲。

D、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

10、下列句子没有歧意的一句是()A、全体战士肃立,怀着崇敬的心情迎接英雄的母亲。

B、王华和王兵在北京见面了,他说他老了,他说还和以前一样。

C、老师无时无刻不关心我们的思想,每时每刻都牵挂着我们的学习。

D、几个村的干部来信反映问题引起了领导们的高度重视。

二、填空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秋水共长天一色。

2、,不尽长江滚滚来。

3、,霜叶红于二月花。

5、,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6、师者,。

7、中国的文房四宝指的是:、、、。

8、五星红旗是由上海市政协常委曾联松先生设计的。

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

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

9、云龙职中的全称是:。

10、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说话训练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句子中语体色彩恰当的一项是()A、小王在课后捧读小说。

B、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C、老师们正在商谈有关评选三好学生的问题。

D、阿山和我一样也是种田郎,他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南山区的一个村子里。

2、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尽管只是微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3、在下列场合中,服务员的哪句话比较得体?()陈亮第一次走进建行营业大厅,不知该走向哪一个窗口存钱,正在犹豫时,在柜台外的服务员见了问:A、“你要存多少钱,先生?”B、"你想取多少钱,先生?"C、“我能为您服务吗,先生?”D、"你想干什么?"4、下列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B、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

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5、下列交际用语,正确得体的一项是()A、(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令郎小学毕业了吧?B、(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某市长在看望人大代表时说)诸位代表,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全市人民感谢你们!D、(某杂志社在征文通知中写道)凡参加此次征文活动者,我社新出版的诗集《沃土》就任你挑上一本了。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小题(10分)。

(1)杜小康注定要在这里接受磨难。

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2)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3)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4)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

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

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

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

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

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

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

他一边迫,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

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离地乱窜。

(5)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不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6)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7)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

”说完,就又走了。

(8)天黑了。

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

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

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9)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

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

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儿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

眼见着天黑了。

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

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10)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11)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12)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

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13)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14)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

但他没有哭。

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1、第(1)自然段在此文段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经历暴风雨,拢住走散的鸭子后,杜小康哭了。

他为什么哭?(3分)3、“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一句中“长大了”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分)4、文中第(2)和第(13)自然段都是环境描写,但所描写环境的色彩却完全不同,前者昏暗,后者明亮。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从结构和表达上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3分)五、文言文阅读理解10分(一)阅读以下文段,并完成文段后的习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1、苏轼,字,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下列各句中的“得”,意思是“收获”的一项是 ( )A、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C、此余之所得也D、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3、下列句子,是宾语前臵的一项是 ( )A、余固笑而不信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4、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A、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赶到饶州的德兴当县尉B、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德兴县C、我从齐安去临汝,但是大儿子苏迈将要去饶州的德兴县去做县尉D、余下的船从齐安出发到临汝去,并且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德兴县5、不是“余心动欲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B、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C、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中者D、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B、北音清越C、长乐王回深父D、然而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8、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