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闵行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 分,完成时间:100 分钟)一、文言文(40 分)(一)默写(15 分)1.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2.万籁此俱寂,。
(《题破山后禅院》)3.,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4.,故克之。
(《曹列论战》)5.哗然而骇者,。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6 —7 题( 4 分)【甲】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乙】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6. 【甲】词是李清照写的《》,【乙】词是__________写的《蝶恋花》(2分)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2分)A.都表达了女主人公细腻的情思。
B.都是借春花春草抒发愁情的怀人词。
C.主人公都借酒浇愁而终究无法排遣。
D.都隐含着词人的惆怅和无奈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 -10 题(9 分)桃花源记(节选)○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列中的加点词与“设酒杀鸡作食”的“作”意思最相近的是________(3分)A.其中往来种作.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C.一鼓作.气D.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3分)A.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情况正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B.村中人的自述反映出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C.“皆叹惋”表明武陵人对桃花源中美好生活的由衷感慨。
D.“遂迷”、“未果”表明这种理想在当时社会只是一种幻想。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13 题(12 分)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②又不呜,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注释:①隐:不直说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②蜚:飞。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止.王之庭(2)奋兵.而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皆还齐侵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一鸣惊人”的“鸣”在文中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2)淳于髡劝谏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二、现代文(4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 —18 题(19 分)①宫斗剧在市场上出尽风头,创下不俗收视率。
某新剧甚至公开打着“某某某某接着斗”的推广语,目前“宫斗”大有“网台联动”卷土重来之势。
②在创作者连续地、不知疲倦地、无休止地复制“后宫连轴斗”的同时,历史在跳不出的三尺宫墙里被草草虚化,仿佛中华文明故事不过就是“一个宫闱争斗叠加一个宫闱争斗”的演进史。
一连串的演绎背后,历史被严重虚无化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奋斗不屈、英杰辈出的浩荡发展史被完全架空。
③可事实上,无论战国风云还是清朝的世象百态,绝不只是帝王后妃的恩怨情仇,还包蕴着千里江山的治理智慧、朝代兴衰的更迭逻辑、贤者志士的高义情操、市井乡间的民风民俗等。
就拿诸子百家来说,能被解读的内容不胜枚举,单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警言背后,就值得深挖;再看清朝廉吏于成龙、名相陈廷敬两位贤臣,他们身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气节,便大有文章可做。
而视野狭窄、精神矮化的宫斗剧,其人物如同井底之蛙,只看得到私欲和情爱,只关注争权夺势,多部宫斗剧中的角色如果互换身份,故事竟然一样可以往下说。
④如此套路中的宫斗剧,罔顾史实与常识的现象时有发生。
《延禧攻略》里,现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段《贵妃醉酒》穿越到了乾隆年间;又如银针试毒、麝香堕胎等宫斗剧老掉牙的桥段,反复上演,让历史越发面目模糊。
凡此种种,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判断。
如此,我们怎能指望青年人深刻理解中国的历史,洞见中国的未来?⑤观众用“爽”字形容观感,折射出宫斗剧刷屏的部分原因——在泛娱乐化的潮流里,一些创作者用“争风吃醋”“机关算尽”“一路开挂”等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去迎合人性中浅薄的一面。
宫斗剧的创作者、营销者,常把后宫伪装成职场,把后妃争宠当作奋斗向上来宣扬,以此迎合一些人图轻松、求刺激的娱乐需求。
“在这宫里,有利用价值的人才能活下去,好好做一个可利用的人、安于被利用,才能利用别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如不主动‘撕’,就没人知道你委屈”等台词被包装成人生智慧贩卖给年轻人。
这便是某些宫斗剧误人最深之处:它们以缓解生活压力的面貌出现,却在不经意间释放阴暗、消极乃至病态的能量。
⑥创作者缺失正确的历史观、知识观,缺乏社会责任与价值引领,正在把观众拖离历史现场,拖离优秀传统文化的场域,并引导观众迷醉于视听感官刺激,迷醉于泛娱乐化的满足。
⑦“以史为鉴可以____________,以人为鉴可以____________”。
作为五千年从未断流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⑧古装剧在表现传统文化、重铸传统美学、传承民族历史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我们需要有着社会担当的创作者,创作对社会负责的文艺作品,用向上善力量的文艺作品去滋养人心、引领大众。
(转自《文汇时评》,有删改)14.作者认为“宫斗剧”的危害有:(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③段中画线部分的论据可否删去?为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以下选项依次填入....第⑦段空格处。
(2分)“以史为鉴可以(1)____________,以人为鉴可以(2)____________”17.以下选项对本文结构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3分)A. ○1○2/○3○4○5○6/○7○8B. ○1/○2○3○4○5○6/○7○8C. ○1/○2○3○4○5○6○7/○8D. ○1○2/○3○4○5/○6○7○818.面对“宫斗剧”泛滥的情况,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1分)我们都是好孩子①上高中那会儿,我最喜欢的时间段是上午第二节课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因为那个课间比其他课间要多出足足10分钟,也就是所谓的“大课间”。
这意味着我可以潇洒地挽着同桌的胳膊一起去校外的书店,租借有关言情小说的书刊来看。
②我每次都是竖着耳朵等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的,总感觉它的声音能穿透灵魂,陪我探寻更恣意盎然的人生。
③同桌尚文虽然外表看起来文文静静,但骨子里有着让人难以捉摸的不同寻常。
她的家境优渥,在小镇上是数一数二的。
她跟穷乡僻壤里出来的我,气质完全不一样。
我这个寒门子弟,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要么是“知识改变命运”,要么是“去广州等沿海城市打工,做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
我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圈子被死死固定,一想起流水线上机械的工作,我就感到要命似的痛苦,所以在那时,我更信奉前者。
④尽管如此,信念在神奇又力量强大的青春期叛逆面前还是甘拜下风,仿佛一瞬间,我就缴械投降了。
⑤临近考试,我还在一本又一本地看言情小说。
那个时候,我的青春读物的基调多以伤痛悲凉为主,我至今都能想起,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是怎么偷偷在课堂上哭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