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锡及锡合金
4
在电子工业中,利用锡熔点低,具有良好的可焊接性、
导电性和不易变色,常以镀锡代镀银,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 连接件、引线和印制电路板的表面防护。铜导线镀锡除提高
可焊性外,还可隔绝绝缘材料中硫的作用。
锡镀层还有其它多种用途,如将锡镀层在232℃以上的 热油中重熔处理后,可获得光亮的花纹锡层(冰花镀锡层), 常作为日用晶的装饰镀层。 在某些条件下,锡会产生针状单晶“晶须”,会造成电路短 路,另外,在低温环境中,锡容易发生“锡疫”,转变为粉末
13
(2) 硫酸
具有抑制锡盐水解和亚锡离子氧化、提高溶液
导电性和阳极电流效率的作用。 当硫酸含量不足时,Sn2+离子易氧化成Sn4+离子。它们在 溶液中易发生水解反应: SnSO4 + 2H2O→Sn(OH) 2↓+ H2SO4
2SnSO4 +O2 + 6H2O → 2Sn(OH)4↓+ 2H2SO4
无光亮镀锡 1 40~55 60~80 0.3~1.0 1~3 2 60~100 40~70 0.5~1.5 1~3 60~80 4.0~8.0 6.0~10 4.0~20 15~30 0.5~1 3 45~60 80~120 4 40~70 140~170
光亮镀锡 5 50~60 75~90 6 35~40 70~90
苯甲酰丙酮等。光亮剂的基本结构多为下列类型:
16
17
上述结构通式中的Rl、R2、R3,和R4分别代表不同的取代基。 对同一结构,改变R,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它 们都有一定的增光作用。主光亮剂大多不溶于水。 b.辅助光亮剂 实验证明仅仅使用主光亮剂并不能获得
高质量的光亮镀层,需要同时添加脂肪醛和不饱和羰基化合
状的灰锡。在锡中共沉积铅、铋、锑等可以防止以上事情发生。
5
由于电镀锡层薄而均匀,能大大节约世界紧缺的锡资源, 因而电镀锡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电镀锡钢板占镀 锡钢板总产量的90%以上。
镀锡溶液有碱性及酸性两种类型。
碱性镀液成分简单并有自除油能力、镀液分散能力好、 镀层结晶细致、孔隙少、易钎焊,但是需要加热、能耗大、 电流效率低,镀液中锡以四价形式存在、电化当量低,镀 层沉积速度比酸性镀液至少慢一倍,且一般为无光亮镀层。 以亚锡盐为主盐的酸性镀液具有平整光滑、可镀取光 亮镀层、电流效率接近100%、沉积速度快、可在常温下操 作、节能等优点,其缺点是分散能力不如碱性镀液,镀层 孔隙率较大。
要缺点。如果不加稳定剂,镀液在使用或放置过程中,颜 色逐渐变黄,最终发生浑浊、沉淀。镀液混浊后,镀层光 泽性差、光亮区窄、可焊性下降,难以镀出合格产品;且 该混浊物呈胶体状态,难以除去和回收,导致锡盐浪费。
镀液混浊的原因相当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镀液中Sn4+离
子的存在及其水解的结果。即Sn4+离子浓度达到一定值时, 将发生水解反应: Sn4++3H2O→ α-SnO2· 2O↓+4H+ H
电镀工艺学
第六章 电镀锡
1
概述
锡(Sn)是银白色金属,相对原子质量118.7,密度7.3g/cm3,
熔点232℃,维氏硬度HV 12,电导率9.09MS/m, 25 ℃时Sn2+
/Sn的标准电势为-0.138V。 锡的化学稳定性高,在大气中耐氧化不易变色,与硫化物 不起反应,几乎不与硫酸、盐酸、硝酸及一些有机酸的稀溶液 反应,即使在浓盐酸和浓硫酸中也需加热才能缓慢反应。
从上式可知,硫酸浓度的增加有助于减缓上述水解反应,
但只有硫酸浓度足够大时才能抑制住Sn2+和Sn4+的水解。
通常把 Sn2+/H2SO4 控制在1:5左右。同时要注意保持较 低的温度。
14
(3)光亮剂 各类光亮剂在镀液中能提高阴极极化作用, 使镀层细致光亮。光亮锡镀层比普通锡镀层稍硬,并仍保持 足够的延展性,其可焊性及耐蚀性良好。 光亮剂不足时,镀层不能获得镜面镀层;光亮剂过多时, 镀层变脆、脱落,严重影响结合力和可焊性。但目前光亮剂 的定量分析还有困难,只能凭霍尔槽试验及经验来调整。
物,如甲醛、乙二醛、苄叉丙酮、丙烯酸、异丁烯酸、丙烯 酰胺等。这些添加剂称为辅助光亮剂,能与主光亮剂一起协 同作用,使晶粒细化,有增光作用。
18
c.载体光亮剂
由于大多数主光亮剂和部分辅助光亮
剂难溶于水,在电镀过程中易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而从
溶液中析出,为此需要加入合适的增溶剂,通常为非离子 型表面活性剂,如OP类及平平加类。这类增溶剂称为载
本节将主要以硫酸盐镀锡为例介绍酸性镀锡的镀液各 成分作用及工艺特点。
8
1.硫酸盐镀锡 (1)镀液成分及操作条件 硫酸盐镀锡液主要成分为硫 酸亚锡及硫酸,因采用的添加剂不同可形成各种配方, 下表列出了国内部分硫酸盐无光亮镀锡(暗锡)和光亮镀 锡的配方及操作条件。
9
表8-1 硫酸盐无光亮镀锡和光亮镀锡工艺规范
3
因此,基于优良的延展性、抗蚀性,无孔锡镀层的主 要用途是作为钢板的防护镀层。 金属锡柔软,富有延展性, 故轴承镀锡可起密合和减摩作用;汽车活塞环和气缸壁镀 锡可防止滞死和拉伤。
密封条件下,在某些有机酸介质中,锡的电势比铁负, 成为阳极性镀层,具有电化学保护作用。同时由于锡离子 及其化合物对人体无毒,锡镀层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储运 容器的表面防护。
将与增溶的光亮剂一起从镀液中析出,也是使镀液浑浊的一 种原因,但选择浊点高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就可避免。因此, 稳定剂的选择原则主要是防止Sn4+离于的生成和水解。镀液 中的Sn4+离子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生成。
22
a.镀液中的Sn2+离子被溶解氧或阳极反应氧化:
2Sn2+ +O2+4H+→2Sn4++2H2O 或 Sn2+ → Sn4﹢+2e Sn(阳极) →Sn2++ Sn4++6e 为此,可从以下方向着手选择稳定剂:1、合适的Sn4+ 、 Sn2+的络合剂以抑制锡离子的水解和Sn2+离子的氧化,如酒石 酸、酚磺酸、磺基水杨酸等有机酸和氟化物;2、比Sn2+ 更容 易氧化的物质(抗氧化剂)以阻止Sn2+氧化, 如抗坏血酸、V2O5 与有机酸作用生成的活性低价钒离子等;3、Sn4+ 的还原剂, 使Sn4+还原为Sn2+ ,如金属锡块;以及上述物质相互组合的混 合物。
早期,光亮镀锡层的获得是将暗锡镀层经232℃以上“重 熔”处理。从20世纪2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探索直接光亮电镀 锡的方法,但直到1975年英国锡研究会采用了以木焦油作为 光亮剂,才为光亮镀锡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镀锡光 亮剂的研究很活跃,性能优良的添加剂不断涌现,我国在这 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2
25 ℃时Sn2+/Sn的标准电势为-0.138V,在电化序中比铁正,
故锡镀层对钢铁来说通常是阴极性镀层。但在密封条件下,
在某些有机酸介质中,锡的电势比铁负,成为阳极性镀层,
具有电化学保护作用。
总的来说,锡具有抗腐蚀、耐变色、无毒、易钎焊、 柔软、熔点低和延展性好等优点,所以,电镀锡的应用非 常广泛。
体光亮剂,也可称载体分散剂。载体光亮剂同时具有提高
有机光亮剂在电极上的吸附量,提高增光效果,也可以在 较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抑制亚锡离子的放电和细化晶粒的 作用。 常见的有聚乙二醇、聚乙二醇烷基醇醚、聚乙二醇丙
二醇镶嵌共聚物、溴化十六烷基吡啶、N-卞基三甲基溴化
铵、 OP(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
19
目前国内所采用的镀锡光亮剂多为技术保密的专利或商品。
缓慢加入300mL-400mL的OP-21乳化剂中(天冷时OP-21易凝 固 , 应 先 在 水 浴 中 加 热 使 其 熔 化 ) ; 再 加 入 40 % 甲 醛 溶 液
100mL-200mL;最后用乙醇稀释至1L (严禁用水稀释),充
分混合均匀即成。
20
(4)稳定剂
镀液不稳定、易浑浊是硫酸盐镀锡的主
21
水解产物α-SnO2· 2O会进一步转化为β-(SnO2· 2O)5。 αH H
SnO2· 2O可溶于浓硫酸,而β-(SnO2· 2O)5 不溶于酸与碱, H H
并很容易与镀液中的Sn2+锡离子形成一种黄色复合物,进而 转变为白色的β-锡酸沉淀。
此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镀液温度高于其浊点温度时,
处理有很大的关系。镀前处理要彻底,除油液中最
好不含硅酸钠。酸洗时不用盐酸和硝酸,可用1:5 的硫酸溶液。对于黄铜零件,应预镀一层镍或紫铜
打底,对于挂件,不一定要打底,但镀件入槽需要
用冲击电流,以免加工的铜零件发生局部的化学腐 蚀。
11
镀液的一般配制方法是:先边搅拌边将硫酸和酚磺酸
缓缓倒入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水的体积大约为欲配制镀 液体积的1/2~2/3,此过程是放热反应。然后在搅拌下缓 慢加入硫酸亚锡,待其完全溶解后,对溶液进行过滤。最 后加入各种添加剂,加水至规定体积。其中,β-萘酚要用 5~10倍乙醇或正丁醇溶解,明胶要先用适量温水浸泡使 其溶胀,再加热溶解,将两者混合后,在搅拌下加入镀液
成分及操作条件
硫酸亚锡 Sn /g· -1 L 硫酸H2SO4 /mL· -1 L β-萘酚 / g· -1 L 明胶 / g· -1 L 酚磺酸 / mL· -1 L 40%甲醛HCHO / mL· -1 L OP-21/ mL· -1 L 组合光亮剂/mL· -1 L SS-820/ mL· -1 L SS-821mL· -1 L SNU-2AC光亮剂/mL· -1 L SNU-2BC稳定剂/ mL· -1 L BH911光亮剂/ mL· -1 L HBV3稳定剂/ mL· -1 L 温度/℃
以硫酸亚锡为主的硫酸盐镀液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其 镀层质量良好、沉积速度快、电流效率高、镀液的分 散能力 好、原料易得、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