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学案
学案博苑
08-31 0815
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学案
学习目标
1、从整体上了解汉字的演变,积累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了解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认识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自学纠正错别字。
学习方法: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隐语等,探究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学习导入: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
鲁
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
――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
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
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
――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
――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
二、了解汉字
(1)汉字的起源:
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物语”“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与汉字并称为世界三大古文字的埃及圣书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消亡,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2)汉字的形体
古汉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籀)----小篆
形体使用器物使用朝代形体特点
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商代后期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
金文铸在青铜器上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线条化、平直化趋势
大篆刻在石鼓西周晚期
小篆可以书写在竹简等器物上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隶书楷书阶段: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正楷、真书)
形体使用朝代形体特点
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汉代通用形体扁方,较长横画呈微波起伏,右下斜笔带捺脚
草书形成于汉代使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比草书容易辨认,介于草楷之间
楷书形成于汉魏之际,南北朝至今形体方正严整,有撇、捺、硬钩,笔画平易圆
(3)汉字的构成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之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注、假借这“六书”的构字原理。
(4)汉字文化
a、汉字是读音最动听的文字之一。
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用这种语言写成的诗文,有铿锵锐耳、抑扬顿挫的美感,特别是诗。
中文诗讲究平仄、对仗,所以,诗句可以特别整齐、节奏特别鲜明,读之特别琅琅上口。
由于汉字语音响亮清晰,没有轻辅音,所以汉字在“人机对话”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有人预言,21世纪是“汉字的世纪”。
b、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
优美到什么程度呢?它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
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
下列古代书法作品已经成为无价之宝。
c、汉字是意义最丰富的文字
如“家”字,屋子里有一头猪,猪繁殖力强,当时,以生产能力旺盛的猪象征家的人丁兴旺。
“默”,表示的是不言语,无声,按说仅一个“黑”字就足以象征,为什么还要加个“犬”呢?谁都知道,狗最爱叫。
用善叫的狗去趋近寂静、无言,更能体现出“默”的充实内容。
巧了,从思想上说,“沉默”是由能言善辩的智者提出来,从造字上说,“默”又是由“汪汪”狂叫的狗来象征。
“默”是可以说,能说而不出声。
汉字是都是由有意义的部分构成的,拆字就成为了一种文化,字谜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d、汉字好记,意思好懂。
请比较下面一组中英文的词:
牛 ox 公牛 bull 母牛 cow 小牛 calf 牛
奶 milk
这六个英文词,虽然意思都和牛有关,但写出来读出来却“风马牛不相及”,要认识它们,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毫无规律可言。
而汉字词,只要认识一个“牛”字,就知道所有带“牛”的词都与牛有关了。
又由于汉字
构词能力很强,所以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认识了无数的词,即使有新词产生,也是建立在旧字的基础之上的,词义也容易理解。
2、自我检测(C展示)
(1)甲骨文距今有多年的历史,发现单字约个,具
有特征
(2)汉字发展经
历、、、、、、、八个阶段
(3)分别举出5个象形、指事、会意字(教材上的除外),并对特点作简要分析。
(4)形声字在现代汉语中所占比例在90%以上,整理形声字六种结构方式,填写下表。
结构位置
上形下声
下形上声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内形外声
外形内声
(5)猜字谜: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打一
字)()
百万大军扫白旗,天下无人去对敌。
秦王丢了余元帅,大骂将军无马骑。
(打四字)()
二、探究合作:
(1)收集整理关于仓颉及仓颉造字的传说:(C同学展示)
(2)观察《汉字字形演变表》,讨论归纳汉字字形演变的规律。
(A同学展示)
《汉字字形演变表》如下:
(3)讨论如何纠正错别字,并举例说明。
(B同学展示)
三、限时训练:
1、课内巩固
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兴高彩烈()一张一驰()怨天忧人()纷至踏来()
蘖根祸种()插科打浑()揠旗息鼓()察颜观色()
唇枪舌箭()日没途穷()世外桃园()再接再历()
针贬时弊()名列前矛()黄梁美梦()悬梁刺骨()
人情事故()百战不怠()责无旁代()其实难负()
坐阵指挥()义气相投()气冲宵汉()跚跚来迟()
2、拓展练习
以“趣话汉字”为题写一篇发言稿,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级交流。
四、学习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学案练习答案
【自我检测】:1、答:3000,4500,所指事物的形貌
2、答: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3、4答(略) 5、府,一、二、三、四
【合作探究】:
1、答:明确: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
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
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
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
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2、答:明确:a、笔画线条化。
笔画,有一个形成过程。
从甲骨文到篆字的古文字阶段,笔画逐渐形成直笔和圆两种。
隶变以后逐渐形成笔画匀称、线条统一的楷体字的笔画系统。
b、字形符号化。
汉字历史上曾经有过“六书”理论,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以便于分析和理解汉字的读音和意义。
这种做法不是把汉字作为符号,而是作为表达意义的图形组合来看待。
“隶变”从根本上打破了古代汉字的理据性。
近现代汉字特别是经过了简化的现代汉字,已经彻底打破了楷书所继承的微弱的理据性,就是汉字符号系统彻底地符号化了。
c、结构规范化。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汉字逐渐由不规范变得整齐规范、大小一致、造型美观。
这种规范是印刷术发明以来,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
3、答:明确:a、以音辨形。
对于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在默读的时候,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
如戌读xū,戍读shù;溯读sù,朔读shuò。
b、以形辨形:
对于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旁的方式推断。
如:绊(拌)脚石:“拌”从“手”,是“搅和、争吵”的意思,而“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应为“绊”。
c、以义辨形
对于不明词义或误解词义而造成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采用逐一释义的方式来锁定。
如:“不径而走”,成语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走,常指消息不待张扬就迅速传播开来”;“径”指小路,应为“胫”(小腿)。
d、结构推形
有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结构对称,词义也相对应,如果书写错误,就可通过对相应字形字义的辨析推断出来。
如:好高骛(鹜)远,结构上都是并列关系,利用对应位置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关,词性相同的特点,就可以看出:“鹜”与“好”对应,当用表“追求”的“骛”。
e、来源推形
对于不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
如:“墨(默)守成规”与墨子有关,战国时的墨翟以善于守城著名,后因称善守者为墨守;应为“墨”,不能误作“默”。
【限时训练】:1、课内巩固:
采弛尤沓孽诨偃言剑暮源厉
砭茅粱股世殆贷副镇意霄姗
2、拓展练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