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延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测试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延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测试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延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测试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一、情景默写(★) 1 . 按要求填空。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2)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3)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遥想故乡美景排解心中惆怅,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 . 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1)(2)(3)(4)B.(1)(3)(2)(4)C.(1)(3)(4)(2)D.(3)(4)(2)(1)(★★) 3 . 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三、现代文阅读(★★★★★)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科学史告诉我们科学以理性的力量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迷信和愚昧的阻碍,建立了一个个向未知领域深处挺进的堡垒。

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

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伯纳姆并不是在故作危言。

在书中他引述了详尽的史料和众多当代研究成果,展开了详尽的论证。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书中对上述结论获得一个更全面深刻的印象。

②这样一部有点令人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

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由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

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

至今走在居住区内和附近的马路上,还经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一种无害的民俗——至少在污染环境这个层面上是有害的,它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③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

譬如原本比较复杂的古代术数系统,现在退化为只通过某种方言对数字的发音来附会吉凶宜忌,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

于是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

某省甚至把认为是不吉利的车牌号人为地删除,以便避免用得起小车的富人们花钱买不吉利。

而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月8日8时”之类,显然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

这些行为,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④伯纳姆在书中提到了导致在大众层面上“科学失败、迷信胜利”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剥离了具体知识背景,采用新闻、广告宣传模式支离破碎地介绍科学的产品或成果,往往同时还伴随着追求轰动效应的煽情主义和商业利益的追逐;二是科学家撤出了科普阵地,把科学普及的任务拱手让给了媒体从业人员和初等教育人员。

这两个问题在当前中国也同样存在。

⑤□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点科学的味道——实际上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徽、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是毫无理性基础和科学意义的。

⑥在美国科学普及史上出现过一些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他们出版科普书籍,为杂志撰写科普文章,把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这样的科学家从科普阵地上撤退了。

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

⑦以上是从《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一书中获得一点启示,并对中国科学普及现状进行的一点反思。

伯纳姆的著作犹如一剂清醒剂,帮助我们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也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科学毕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力量,科学活动也占据越来越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

现在有一种说法:“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

”通过科学普及让公众理解科学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并且应该去做。

毕竟,人们对他们要参与并要发表决策性意见——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的东西,应该先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是最起码的。

【小题1】第①段加点词“危言”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③两段从□□和□□两方面阐释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

【小题3】把下列句子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的□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①媒体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②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④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这种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⑤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A.③⑤④②①B.④③②①⑤C.④③②⑤①D.③④②①⑤【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普及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

B.两个重要因素共同导致了“科学失败,迷信胜利”。

C.科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力量,科学活动也占据越来越多的资源。

D.科普能够让公众理解科学,所以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

【小题5】联系全文,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 5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听松熊召政①今天,我又想去泰山极顶,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别山,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千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涛。

②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

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松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永远的儿歌送给我。

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生机勃勃,穷极变幻。

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天赋予的全部生命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出指天扫地的怒吼。

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

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

③在这样的氛围里,我长大了。

我看惯了林松曳动的光影:束束凝碧,一派空灵。

初似霓裳,继如乱发。

且舞且摇,光色渐乱渐暗。

终于,深浅有致的累累青柯好像有了淡墨泼进,变成一色的乌黛。

一林松骚动起来。

接着,一山松、千山松、万壑松都骚动起来。

松涛响了。

④带着松涛给予的启示,我离开了故乡——群山环绕的那座小城,走上了生命长途。

我走过许多城市,许多乡村。

在北国的长城上,我听过大雪;在南国的大海上,我听过风暴。

它们虽然都很壮观,表现了乾坤伟大力,但仍不及响在千峰万壑上的那千顷万顷松涛,那气吞山河的震荡,多么地摄人心魄!⑤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久了,离开大山久了。

住在城市的高楼里,眼中的世界色彩缤纷,竟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耳中的世界。

心灵没有受到伟力的撞击,血管里的血也就不再汹涌。

⑥如同李白欣然相逢了西下峨眉的蜀僧,不久前的那一夜,一个森林里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

他似乎有消息告诉我,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清。

我问他话筒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他说是松涛。

⑦一根银线,为我送来了久违的松涛。

我重又获得了生机勃勃的耳中的世界,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⑧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⑨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

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

沸沸汤汤的水声又继之。

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

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

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拔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

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

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⑩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

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

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

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

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⑪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

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

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

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

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

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⑫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

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小题1】请简析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题2】请对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

【小题3】文章最后两段人称有所变化,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四、诗歌鉴赏(★★) 6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甲)春行即兴李华宜阳①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①宜阳:唐代最大行宫之一的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安史之乱中遭到严重破坏。

(乙)诉衷情送春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①。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美酒的泛称。

②赊:远,长【小题1】甲诗中押韵的字共有几个?()A.1个B.2个C.3个D.4个【小题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写景,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声衬静的手法。

B.甲诗句句写景,却能让人对历史人事浮想联翩。

C.乙词上阕首句点明题旨,“喜”字统领了全篇。

D.乙词下阕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春的无限留恋。

【小题3】甲乙两首作品都写到了春景,但用意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7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

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②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

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仆。

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