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从扁鹊三兄弟所想到的……2011-10-14 15:13 来源:中国广播网打印本页关闭扁鹊三兄弟从医,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

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从医术上来说,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注重事后控制,而很少注重事中、事前控制。

为什么会这样?这也许与中国人的特殊心理有关系。

从受众主体而言,中国人喜欢崇拜个人英雄,更注重一个人的瞬间表现,评价一个人感情大于理智。

这也就是为什么扁鹊虽然医术没有两兄弟高明,却名气比两兄弟大的原因。

为什么?因为扁鹊两兄弟把医术重点放在了人们不以为然的事前、事中,他们的价值在人们心目中得不到体现,而扁鹊却把医术重点放在了人们关注的事后,他的价值在关键时候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所以他成功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大肆宣传“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等人,而不会去宣传真正保证神舟六号、神舟七号顺利升天和返航的航天技术人员,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的“航天英雄”。

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聪明才智,这些事后的“航天英雄”可能永远不被人关注。

从从业主体人而言,中国人做事,功利性目的很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自己个人的价值体现。

为官从政是如此,经商赚钱也不例外。

我曾经写过一篇《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决策科学》一文,就曾分析一些领导干部为什么会造成决策不科学,用“一把手决策”来代替“集体决策”,除了其他因素之外,更主要是因为有一些领导干部喜欢搞个人英雄主义,做自己的形象工程,搞自己的个人政绩,所以他自然不想穿新鞋走老路,所以就会造成决策的随意性,更谈不上决策的延续性。

说到底,还是一个私心在作怪。

当然,中国这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受众心理,也是造成人人都想当英雄的社会环境因素。

只要存在“重结果,不重过程”这种心理,就很难改变人们的看法和做法。

正因人们存在这一心理,人人都不屑去关心小事情、小问题,都不屑去注意工作的过程,都想方设法去关心大事情、大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人瞩目,一举扬名,事半功倍。

再加上如今做领导的也养成了这种习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事实上,过程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水平。

他的智慧、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都体现在过程上,这正如扁鹊的两兄弟一样。

而现在的领导却把一个真正能评价一个人能力和价值的过程给淡化了。

正因为领导存在这种心理,人人都不会去关注过程,不会去关注事前、事中,都会把精力和重点放在事后上,只要把事后的事情解决好了,至于事前、事中做得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而如果没有把事后事情解决好,事前、事中做得再好也是白搭。

引入到管理学里面体现了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学中控制的定义定义一对员工的活动进行监督, 判定组织是否正朝着即定的目标健康地向前发展, 并在必要的时候及时采取矫正措施.定义二控制就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如果把输入值用x表示,输出值用y表示,客体的功能用s表示,控制系统也即反馈系统的作用用R表示,偏差信息用△x表示,则有:y=S(X+△X)=S(X+Ry)=SX+SRy式中CF称反馈因子或控制参数,它反映闭环控制系统的反馈功能或控制功能。

控制又分为3类一、预先控制二、实时控制(现场控制)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前馈控制就是观察那些作用于系统的各种可以测量的输入量和主要扰动量,分析它们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关系,在它们还没有产生不利影响以前,采取预防措施。

前馈控制的目的防止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

现场控制主管人员通过深入现场亲自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

现场控制的特点纠正措施是作用在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以系统输出的变化信息作为馈入信息,纠正偏差。

反馈控制的目的防止已经发生或将出现的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三种控制的主要区别• 馈入信息不同前馈控制是以系统的输入信息为馈入信息反馈控制是以系统的输出信息为馈入信息现场控制是以系统计划执行信息为馈入信息• 目的不同前馈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入控制反馈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出控制现场控制是对系统的作业控制**************************************************************************************************************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韩非子》的版本自宋以后略分二系。

第一系的祖本是南宋乾道元年福建刻本,这一宋刻本今已不存,但尚有几部明清时期据此影抄本的本子传世。

从这一系出的略分两支,第一支是明万历间赵用贤《管韩合刻》系统,赵本据以宋本为底本并据他本改正,且本身有初印本与后印挖改本的区别,这一支还有万历间周孔教黄策刊本、吴勉学刊本、凌濛初刊本、沈景麟刊本、赵如源王道焜校刻本、葛鼎刻本,但这些翻刻本都受到下面第二系《韩子迂评》本的“干扰”;另一支则是清代吴鼒仿宋刻本,此本直接据宋乾道本影刻。

并有据吴鼒本校勘翻刻的《二十二子》本。

第二系祖本也应该是一个宋本,这个本子在元代蘖分成两支,第一支现存最早的是据宋代道藏翻刻的明正统《道藏》本,此后有明嘉靖张鼎文刻本、明正德严时泰刻本。

第二支和第一支的差别是删去第一支所有的小注,最初是元代何犿校本,但元刻本已片纸不存,从这一支出的是明万历七年《韩子迂评》本和万历十一年的修补本以及这两本的翻刻本数种。

《韩非子》在明代还有节本,此不赘述。

《韩非子》大部分是韩非自己的著作,为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的文章而编成的,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

代表作有《孤愤》、《五蠹(dù)》、《说难》《显学》等。

书中许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塞翁失马”“三人成虎”“智子疑邻”等历来为人们喜爱和传诵。

《韩非子》集中体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中多数篇章为论辩文,也有一些寓言故事。

韩非的文章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往往能切中要害,又善引用历史知识和寓言故事论证事理,不仅锋芒锐利,而且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孟子、庄子、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现存《韩非子》55篇。

编辑本段原文——选自《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编辑本段节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编辑本段注译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属于早期秦人一支。

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有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guó 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

韩非(约前280-公元前233),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为法家重要著作。

3.有间(jià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

君王自称。

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在文中译为“我”。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好(hào)——喜欢。

8.居十日——待了十天。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

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xuán)——通“旋”,回转。

走——小步快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èi)现语文教科书读(yùn)之所及也——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

汤,同“烫”,用热水焐(wù)。

熨,用药物热敷。

13.针石——古代针灸用的用砭的石针14.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

齐,同“剂”。

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

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

属,管,掌握。

16.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

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

无请,不再请求。

18.索——寻找。

19.遂(suì)——于是、就。

20.及——达到。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答应,理睬。

23.恐——恐怕,担心。

24.将——要。

25.功——本领。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