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程CRP临床价值

全程CRP临床价值

全程C-反应蛋白(hsCRP+常规CRP)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一、观点全程C-反应蛋白检测项目,包含: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常规C-反应蛋白(CRP)检测检测线性范围:0.5-200mg/L,一次检测同时出具超敏C-反应蛋白和常规C-反应蛋白两个检测结果,增加了C-反应蛋白的临床运用价值。

二、定义当人体受了微生物等多种因子侵袭后,人体的血液中在几小时内很快产生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这种蛋白以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体超反应,于1930年由Tillett和Francis首次阐述命名为C-反应蛋白(CRP)。

CRP是由分子质量为115—140KD的血清β球蛋白,是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环状五球体,由肝细胞合成,在人的血清、脑脊液、胸腹水等多种体液中均可测出。

超敏C-反应蛋白:常规CRP检验方法可在感染或组织损伤时检测出CRP>10mg/L的浓度,但是不能很好的检测出低浓度(0.1—10mg/L)的CRP变化,该浓度的CRP与新生儿的感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浓度的CRP被称为超敏CRP(hsCRP)全程C-反应蛋白检测包含:超敏C-反应蛋白和常规C-反应蛋白。

正常参考值:hsCRP<1.0mg/L;CRP<10mg/L检测线性范围:0.5—200mg/L;样本类型及样本量:全血15ul血清/血浆10ul。

三、 CRP在血浆中的转化I-CRP的血浆半衰期T约为19小时。

治疗成功的正常化率为:20—70%/天;T50%下降:3.5—1天。

T50%取决于CRP的合成和清除两方面。

四、全程C-反应检测的临床应用:(1)全程C-反应检测的临床应用建议表:项目名称检测结果临床应用建议超敏CRP <1.0mg/L 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低危险性1.0—3.0mg/L 1、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中度危险性,建议给予抗炎治疗2、间隔2周后再次检测一次,取平均值作为观察的基础>3.00mg/L 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高危险性,建议给予抗炎与抗栓同时治疗常规CRP 儿童<10mg/L 病程大于6—12小时,可基本排除细菌感染或细菌已被清除10—25mg/L 1、提示病毒感染;2、在抗生素治疗时CRP应降至此水平以下;3、如病程尚短,不能排除细菌感染,应数小时后再复查。

>25mg/L 细菌感染注:1.孕妇在健康状况下的正常范围为<20mg/L(2)全程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应用:A、广泛应用于体检中心: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评估和体内是否存在急慢性炎症或组织坏死的筛查。

B、常规CRP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常规CRP检测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实验检查依据。

尤其适合于发热待查、昏迷病人、老年病人、痴呆病人、儿童等患者。

常规CRP检测是鉴别诊断病毒或细菌感的基本工具,可动态监测程和判定抗生素疗效。

感染的诊断和鉴别:常规CRP在感染发生后6—8h即开始升高,24—48h达到高峰,高峰值可达正常的数百倍,在感染消除后其含量急骤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

而CRP在病毒感染时无显著升高,这为疾病早期感染类型的鉴别提供了极其得要的依据。

常规CRP对于感染的诊断和鉴别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对于CRP与其他指标的联合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如:CRP与常规的联合检测,CRP与寡聚腺苷合成酶的联合检测。

1、内科感染性疾病:(1)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时CRP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

细菌性肺炎、CRP大幅度增高平均200mg/L。

CRP值取决于感染的持续时间。

病毒性肺炎并发细菌感染,如果CRP值>100mg/L应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连续监测CRP水平下降,这是治疗效果满意的指标,CRP水平在3—4天内下降,2—4周内恢复到正常附近水平,表示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时很难区分,CRP可以帮助作判断,决定是否进行抗生素早期治疗。

如果发病<12h,即使有细菌感染的明显表现,CRP值可以是正常的。

但12小时后(3—6h)可疑的细菌感染通过再测CRP即被证实。

(2)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病人CRP水平<30—50mg/L;肾盂肾炎>10—20mg/L,中值75mg/L,最高230mg/L;CRP检测特别对不能表达症状的病人(婴儿、昏迷、痴呆病人等)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此外对评价泌尿系统感染的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作用。

(3)妇科及孕妇的感染孕妇CRP从怀孕时的6mg/L,分娩时上升至20mg/L。

顺产24h后升到60mg/L,再24h 后减到25mg/L,剖腹产48h平均升到150mg/L。

更高水平的CRP表示感染。

妇科炎症性疾病如子宫附件炎,急慢性盆腔炎的CRP值显著高于非炎症疾病。

急性与慢性炎症的CRP值有显著差异,与WBC部分相关。

CRP动态观察可以较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单一观察WBC值可能会掩盖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观察,WBC正常幅度较大。

有些低WBC人,8.0已是高值;即使出现WBC升高,亦在24h后。

(4)婴儿和儿童感染<10mg/L:如不是新生儿(新生儿感染分界值为2mg/L),病程大于6—12小时,可基本排除细菌感染或细菌已被清除;>25mg/L:细菌感染浓度下降:治疗有效,病情好转。

(5).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和骨髓炎CRP水平较高,均值150—200mg/L;CRP迅速下降至正常是疾病好转和抗生素治疗有效的标志;大龄儿、成人患细菌性脑膜炎时,症状超过12小时,CRP极少低于50mg/L,而症状少于12小时,CRP可能会正常,几小时后再测就会出现高浓度的CRP值。

2、外科疾病和感染(1)急性阑尾炎发病时间少于12小时,CRP可能正常,几小时后再次检测CRP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CRP 和WBC计数综合分析是诊断的最佳指标。

(2)组织损伤术后6—8小时:CRP开始增高,2—4天达到最高水平。

胆腹镜、开放式胆囊切除时:前者CRP均值20mg/L,后者均值100mg/L肝功能减退的病人:由于蛋白合成障碍,术后CRP会低于正常人。

评估CRP时应考虑肝功影响。

(3)手术后感染术后6天或6天后CRP>75mg/L明显提示有并发症可能。

疑似急性肠梗阻:CRP持续高或不断上升趋势,提示并发症可能。

每天CRP测定的动态观察,对发现感染很有价值。

用于病情及抗生素疗效的监测(1)CRP在感染发生后4—8小时即开始升高,持续时间与病程相当;一旦疾病恢复,CRP含量迅速下降,这对临床有一个先驱的预报作用。

若CRP持续升高或再度回升,提示必须予以重视。

在病程中进行连续的CRP测定,对观察病情是否加重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治疗监控等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2)CRP在确定抗生素的疗效方面也发挥作用。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应用1、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于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而且可依据超敏C-反应蛋白或结合心肌钙蛋白对病进行危险分级。

在预测冠心病预后上,超敏C-反应蛋白比肌钙蛋白T更有价值。

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冠心病患者入院时超敏C-反应蛋白>10mg/L提示再发事件可能性大;出院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3mg/L即有预测价值。

2、可用于儿科感染诊断新生儿的CRP水平通常很低)<1-2mg/L,大于此值时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用常规的CRP测定不能检测出微小的变化,而hsCRP可适用于儿科感染诊断的需求,以减少新生儿抗药性死亡的危险性。

3、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hsCRP在手足口病感染早期较WBC更为敏感,hsCRP能与炎症同步变化,在感染早期血清CRP水平即迅速升高,升高程度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而此时WBC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以hs-CRP>5.0mg/L阳性,WBC >11.0*109/L为阳性,手足口病hs-CRP和WBC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然而手足口病感染早期hs-CRP阳性率为82.5%:明显高于WBC的45%,与目前普遍认为手足口病是病毒直接侵犯组织以及病毒感染后激发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所致机理一致。

hs-CRP是手足口病感染早期较WBC敏感的指标。

Hs-CRP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 hs-CRP不受全血、抗炎药物和激素因素的影响,具有感染时迅速增高,感染后迅速下降的特点,尤其采用免疫荧光法可测定低于1mg/L的超敏C-反应蛋白,故可指导手足口病患儿抗生素的使用,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随访病程。

数据提示CRP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24-72小时后可降至正常或有明显下降趋势,提示治疗有效;如hs-CRP持续不降提示可能治疗无效或感染重,需及时更换抗生素,临床医师应尽可能将hs-CRP降至<5mg/L后停药以降低感染复发率。

患儿经综合治病后,hs-CRP下降明显,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而同期WBC变化无明显差异。

4: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扩展的一个重要病因,动脉内的轻微炎症是一个引发刺激、损伤、愈合的循环,在长达十年或几十年的进程中周而复始,形成斑块,其结果导致动脉狭窄或粥样硬化。

众所周知,每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问题在于斑块是否稳定。

炎症反应使斑块的稳定性变差,如白细胞渗透性增加导致斑块不稳定,细巨噬细胞在爆裂点大量聚集、死亡,以及同此释放的细胞因子与金属蛋白酶将影响覆盖于斑块上的纤维膜的稳定,并容易导致纤维膜的降解等。

CRP是炎症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可区别在正常范围内的低程度炎症反应中CRP的水平。

许多近期研究认为hs-CRP 可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危险性,其中一些人日后会发生冠状动脉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的病变。

hs-CRP分析的预后价值,首先是在急性局部缺血和不稳定的心绞痛的病人中提出的。

5:Hs-CRP是未来冠脉事件的重要预测指标前瞻性研究显示,hs-CRP是已知冠心病患者未来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预测指标。

ECTA 研究组的资料显示,稳定型心绞痛(SAP)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hs-CRP浓度每升高一个标准差,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心性猝死的相对危险增加45%,几个大样本的前瞻性的研究报导,血浆hs-CRP基线水平增高的健康人将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hs-CRP位于最高四分位数的患者未来猝危险增加2倍,未来心肌梗死危险增高3倍,未来周围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4倍。

6:hs-CR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预后指标研究报道,无论在入院或出院时测定hs-CRP,对于ACS患者均有预测价值。

Liuzzo等人发现,重度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入院时若hs-CRP浓度>3mg/L,比hs-CRP<3mg/L 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