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常见意外处理

针灸常见意外处理

针灸常见意外处理
一、滞针
准确处理滞针,可避免或减少折针事故。

在滞针时,如因体位改变所致,可令其回复原来体位,再试行拔出。

如因肌肉紧张引起,宜停留片刻,或在周围穴位按压,使其松弛后出针。

如针体有多处弯曲的情况,试行压迫针身,使针尖从另一处皮肤穿出,剪去针尾,用镊子将其拔出。

二、断针
发生折针后,医者应冷静沉着,令病人不必惊慌,应尽可能保持原来的体位不动,再行处理。

1.浅部断针。

采取穴位周围按压,使断端露出,用镊子夹去。

2.深部断针。

原则上应手术取出。

手术时针灸医师须协助外科医师确定折针部位,经X 线摄片(拍正、侧位片),并进行具体计算后,用手术刀寻获。

如折针时间不长,位于四肢,亦可直接在X线下,手术取出。

三、晕针
定对初次接受针灸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对针灸的顾虑,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

一旦发现晕针,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取出,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无效,可采取其它急救措施。

四血肿
轻度血肿,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

若局部疼痛较剧,肿胀明显者,先作冷敷或加压止血,血止后再作热敷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

五、气胸:
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起针,并让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要求患者心情平静,切勿恐惧而翻转体位。

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行吸收。

医者要密切观察,随时对症片理,如给予镇咳、消炎类药物,以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创口,加重漏气和感染。

对严重病例需及时组织抢救,如胸腔排气、少量慢速输氧等。

六、晕灸
1.轻度晕灸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

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水或热茶饮服。

2.重度晕灸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

在百会穴艾灸有较好的效果。

七、灸疗过敏
一般停止艾灸后几天内自然消退。

在此期间宜应用抗组织胺,维生素C等药物,多饮水。

如兼发烧,奇痒,口干,烦燥不安等症状时,可适当应用皮质类激素。

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

康复理疗须知
一、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与疗效,请在治疗时听从治疗师的安排与指导,依次接受治疗,治疗时请保持安静。

二、治疗前请出示治疗单或治疗卡,以便治疗师核对和记录。

三、请爱护治疗室的仪器和设备,未经治疗师同意请勿自行操作、使用,以免发生意外,手表、手机等物品请远离高频治疗仪(如短波、超短波等)并妥善保管。

四、患者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在理疗前主动告知治疗师,以便确定能否进行治疗或改变治疗方案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装有心脏起搏器、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如骨折后金属内固定、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节育环、佩带金属饰品等)、患高热、恶性肿瘤、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性出血、妊娠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在运动治疗前应告知治疗师:心脏病、高血压等。

五、物理因子治疗(统称理疗)过程中请勿擅自改变体位,治疗中需保持清醒,请勿入睡。

其它训练过程中不可做规定以外的活动训练或擅自改变个人训练计划。

如有特殊需要应与治疗师联系。

六、患者在作下列之一的检查或治疗的同时需做康复治疗者应告知治疗师进行咨询或暂停治疗,如:心电监护、血压监护、胶囊胃镜、妇女在经期量多或明显不适。

七、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请及时告知治疗师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如头晕、心慌、胸闷、心悸、灼痛、过冷、过热、疼痛等。

相关主题